素质教育改革, “扶上马”还需送一程

时间:2022-10-05 04:48:50

素质教育改革, “扶上马”还需送一程

摘 要: 在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学好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英语是当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语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在说英语,一些处于科技前沿的报纸、期刊,甚至网站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因此学好英语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精神视野,甚至也为他们的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英语毕竟不是中国学生的母语,由于英语和母语之间语言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国的高中生学起英语来非常吃力。尽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家一直在提倡教育改革,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收效甚微,针对这种情况,作者根据自己的教育实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 素质教育改革 高中生 英语学习

在陈旧的应试教育的限制和指引下,功利性学习在学生中一直占主流,造成了学生普遍高分低能的现象,高考制度不改革,教育改革似乎走进了死胡同,成了一句空话。针对这一现象,山东省教育厅于2008年开始提出了缩短学生学习时间,还学生以健康、时间和能力的号召,一场新的、彻底的教育改革大刀阔斧地展开。于是学生没有了早读、晚自习,没有了无休止的考试测评,有了周末,有了节假日,他们没有了上课打盹的现象,没有了黑眼圈,取而代之,有了笑容,有了活力,因此新的教育改革给教育带来新的生机,得到老师同学们的一致拥护。

然而,在新教育改革实施一段时间后,不少教师发现,学生时间有了,健康有了,能力似乎并未提高多少,且分数也降低了。有老师哀叹,学生从“高分低能”变成了“低分低能”,难道这就是新教育改革的结果吗?

其实不然,这只是教育改革中一个短暂的,必经的阶段和过程。短期内,这一结果的出现存在其必然性。首先,因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形成了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场面,学生已经养成了不思考、不动脑甚至有问题也不问的习惯。现在新的教育改革赋予了学生大量自由运用的时间,可他们无法迅速转变角色,没有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面对空余的时间,他们无所适从。其次,学生的课堂时间少了,课外时间尚不会充分利用。于是原本可以多次重复的知识点失去了重复的机会。学生的分数自然下降了。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仍然不能变成“看客”。为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潮,需要教师将学生“扶上马”,再送一程。

一、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学习

1.课堂上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的自主质疑,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究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呈现异彩纷呈的语言现象,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独立思维的空间,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观点、意见或证据等并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决定,这样势必有助于学生获取真知。如讲到“practise doing something”的用法时,我马上给出一道选择题:

He often practices?摇 ?摇?摇?摇English.

A.speak B.spoke C.spoken D.speaking

大部分学生立刻反应,认为D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打破思维定势,教师进一步暗示学生此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唯一的,引导他们对那三个被排除的答案提出质疑,学生会发现C也完全正确。此时如再让学生朗读:He is practising speaking spoken English.学生将兴趣浓烈,愉快地掌握practise doing something和spoken English这两种表达。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学生实际运用英语时就会尽力避免固有的思维定势,审慎思考,全面考虑。

2.课下,创立课题研究小组,变“个人竞争”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青少年有好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一些课题研究。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机会,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开放的舞台。这些课题可以是英语学习中的汉语干扰现象,词汇积累的窍门与技巧等与学生英语学习息息相关的话题。这样,学生可以通过留意平时学习中遇到的现象,通过网络搜集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这样,不仅完成了对某个课题的研究,深化了知识,也养成了一种探究性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无孔不入,造成了学生功利性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正影响着中国学生的阅读品位,甚至可能造成他们对读书的怨恨,因此他们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知之甚少。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特性的文化相互碰撞,因此而产生的误解和冲突往往在所难免。此外,英语教学也往往只重视语言形成的正确性,忽视不同文化的差异,忽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这种教学导致不少学生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机械地搬用或模仿,学了什么就用什么,不顾场合、时间、交际对象及其他文化因素,一开口常是“汉语的思想+英语的形式”不免要犯“文化错误”。

文化差异意识的缺乏,使学生在面对一些涉及文化因素的考题时显得束手无策。比如在教学中有一篇关于圣诞节的完形填空。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知道圣诞节人们互赠礼物,却不了解圣诞节“给予”和“慈善”的精神理念,所以对于整篇完形填空中讲述的故事看不懂究竟,做题也就无从下手。因此,一篇本应得分率很高的完形填空,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化知识,错误百出。所以,我们应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列为英语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阅读,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这样的英语教学才能不失其完整性,才能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三、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环境

多年以来,英语教育工作者都苦于一个现实问题――没有语言环境,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语言环境,学生语法知识学得再好,也终究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然而多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多媒体呈现的图片或阅读材料可,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课堂效果更加良好。多媒体给学生以声音的、图像的、文字的刺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听说读写各项能力都能得到训练。

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及原声录音磁带、光盘或是通过欣赏世界名片来训练听与说,给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多元的、原汁原味的英语环境,而这个英语环境正是中国学英语的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境界。

综上所述,新的教育改革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提供能力发挥的空间,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才能施展的大舞台。在这一改革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积极参与,积极快速地引导学生完成这一转变。

上一篇:商务英语专业《外贸英文单证》课程教学改革研... 下一篇:余弦定理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