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10-05 04:25:46

在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更需要有创新的活力,能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索出如下几种途径:

一、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是创新的开始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断循环,进而迸发出创造思维的火花。学习一篇新课文,放手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对课文的见解,不管成熟与幼稚,均予以充分肯定,并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开始启动了。如苏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叫三声夸克》,学生学会从标题、段落中寻找提问的信息,提出了如下问题:①“叫”是运动发出的声音,“夸克”到底是人还是物,还是其他东西?为什么只叫“三声”?②盒子跟夸克有什么联系?盒子里面到底还有盒子吗?……

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源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就等于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提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唤起学习注意,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发现力、创造力。

二、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是创新的“加油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课堂上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参与、互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感悟作品内涵,触发创新的灵感,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思维不是脱离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外的别的东西,而是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的。让学生在“动”中理解抽象思维,为创新搭桥铺路。

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学生在充分研究探讨之后,绘制了一幅《死海前景图》,并在图中作简短的介绍。学习“古诗”,根据“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绘制图画并题诗,形成一幅图诗并茂的“题画诗”。

三、展开想像的翅膀是创新的源泉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想像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课堂上重视培养学生想像力,为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涓涓的清泉。例如:苏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教学列夫・托尔斯泰的《七颗钻石》时,本人抓住一个“变”字,先让学生寻找:“水罐变了几次?”发挥想像选取一次变化的过程进行生动说“变”;最后联系现实生活找“变”,并创造美好的爱心。经过“寻变――说变――找变――创变”的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地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有效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把语文活动课引入课堂是创新的契合点

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曾经称赞语文活动课是将“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的“金纽带”。“金纽带”衔接得好,则闪烁着学生创新的火花。

初一第一学期我上了这样一节语文活动课:《你好,广告》。我设计了四个活动程序:①猜猜“我是谁”(教师读广告,学生猜商品);②还我本来面(改正广告卡上成语中的错别字,说成语的意思及广告策划者要达到的广告效应);③“读我千遍不厌倦”(品析优秀的广告词);④让我来设计。这最后一个程序,先引导学生归纳撰写广告词的基本方法,学生在对广告词已有直观感受和掌握撰写方法的基础上,短时间写出了如:“丑小鸭――未来作家的实验田”“松鹤水泥,顶天立地”“云茶点点,醇香绵绵”等优秀广告词。这样的语文活动课学生兴趣盎然,不断闪现创新火花。

创新教育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特殊使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要我们努力去总结、探索、寻找适合发展学生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学生的创新能力亦会开出绚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上一篇:初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的尝试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