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校本管理的主动性

时间:2022-10-05 01:51:52

谈谈校本管理的主动性

(1)学校的办学自

学校的办学自,主要是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决策,指挥,组织和协调权,以及与此相关的人、财、物的支配权。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给予学校以下权力:

①教育教学工作的决策指挥权:a学校应具在贯彻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学制,教育计划和课程设计的同时,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课程设计作一定的调整。b学校有权选用任经审定正式出版的不同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有权采用教师个人编写的教材,实现"一纲多本"的格局。c学校有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规定各年级,各门学科与教学进度。有权拒绝名目繁多的统考、统测,将命题考试权真正还给学校。d对来自各方面的各项竞赛评比活动,学校有权选择参加。

②人事聘用权:a学校有对校内副校长及以下各行政干部的任免、考核和奖励的权力。副校长的任免,经校内审议机构通过后,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副校长以下各行政干部的任免,由学校自定,不须备案。b学校有权在校外招聘专职或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酬金由学校核定和支付。c学校有权对已评有职称的教师实行"高评低聘"或"低评高聘",其待遇差额由学校定。

③经费支配权:a学校有权对定额、专项经费自主使用,节约归学校,缺额不追加。b学校有权在合理合法范围内自由筹集办学经费。c学校有权对学校的创收金额决定分配比例和使用办法

④教育仪器设备购置权:a学校有权决定仪器设备的购置和报废。b学校有使用校产的权力。

(2)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是宏观管理。基础教育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每一级教育行政部门都应有相应的职责和权限,应该划分清楚。本文只对地县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限作一阐述。对地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什么呢?概括起来讲主要是三个方面:统筹规划、协调服务、评价调控。

统筹规划:各类教育的比例、结构、布局、规模,各类教育的发展的规划,等等,都要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管理;

协调服务:协调教育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支持教育发展;贯彻和制订政策法规,为教育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为学校提供资金、信息、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服务和指导,等等;

评估调控:对各类教育各类学校的办学状况进行评估;用经济政策、法规等手段进行调控。

(3)管理方式的转变

① 规则服务型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主要是用领导意志和行政命令方式进行管理,人治为主,管的过宽过细过死,这称为行政控制型的管理。职能转变后,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一定要改变这种管理模式,要以经济、政策、法规、信息等手段进行调控服务和指导,这种管理模式可称为规则服务型管理。也就是说,管理方式由直接的行政管理向依法间接管理转化。

②适当市场调节。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所以不能全部推向市场,按市场规律动作。但是,近几年来改革的深化,使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社会投资,民办教育;另外,即使公办学校也存在二个市场,一是招生市场,一是就业市场;还有教办企业的问题。因此,在这些教育与市场关系密切的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主要是执行和制订市场准入与市场运行准则,规范市场运作,发挥市场对教育的适度调节作用。

③社会参与管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运行中的社会参与主要通过政府的计划安排实现的,缺乏社会参与的体制基础。政府职能转变后,为社会参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增加了现实的需求。原先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将逐步转向由社会中介机构承担。社会参与成了教育新体制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沟通和连接政府、市场和学校的纽带和桥梁。政府把一部分职能转变为由社会中职机构负责,如教育咨询机构,信息服务机构、经费拨款审议机构、考试服务机构、办学评估机构等。这些机构大多与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可以接受政府部门的委托,但不受管理部门意志左右,独立地行使职能。

(4)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政府职能转变后,学校的办学自扩大了,学校能否办好责任完全在学校。为了把学校办好,学校要创新办学体制。只有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前提下,学校才能真正依法自主办学。学校自主办学能不能变为现实,将取决于学校内部的运行是否能建立起符合教育规律,并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变化的新机制,这种机制需要一整套组织、制度以及运作系统与程序,这是学校自主办学体制创新的主要内容。构建一个法人治理结构,是体制创新的主要内涵。

校长是学校的法人代表,是学校的管理者,负有全面管理好学校的责任。校长负责制早在80年代的《义务教育法》中就明确了,但是没有全面执行,原因很多,主要是政府职能没有转变,校长无权实施管理者的职责。实行校长负责制以后,校长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与此相关的人、财、物方面将有更大的自由度。因此,对校长的素质要求比较高,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开拓创新的意识;敏锐的分析决策能力;精明的管理协调能力。实行校长负责制,校内如何管理?这是摆在校长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校长负责制并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而是要形成科学决策,贯彻执行和民主监督的新体制。这就是实际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我们这方面的经验还不多,这里提供国外一种较流行的"校本管理模式"供大家参考借鉴。

校本管理的思想,其含义是教育主管部门将其权力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状况来决定资源的分配、学校的财务预算,课程与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制,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目的。

校本管理强调管理重心下移,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思想和模式。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简称"SBM"),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端于美国而后波及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一场国际性学校管理改革运动。

校本管理也强调校长的作用,不同的是它把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而校长只是学校的一部分,重视学校有关成员积极参与学校管理。在西方国家公办学校里有校务委员会,有校长、教职工甚至学生、家长代表参加,对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意见,也可称为决策机构。行政控制型校本管理,最后由校长拍板,民主控制型校本管理按校务委员会少数服从多数拍板。它称一级委员会,其下还有若干委员会或小组,称为二级委员会,分别就学校的某一方面工作提出咨询和意见。一级和二级委员会都有章程,规定了权力和义务,以及工作职责和规范。这些机构绝非形同虚设,反而非常活跃,并具有一定权限,比如一旦某一方面的工作作出了决策,他们还监督执行。

上述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设想,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方案,使方案具有稳定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根据目标分阶段实施,逐步达到改革的目的。

上一篇:参与管理,携手共进 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与班主任队伍建设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