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语感 提高素质

时间:2022-10-05 10:50:34

培养语感 提高素质

摘 要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就应该在情境中感受语感,在朗读中训练语感,在积累中强化语感。

关键词 培养 语感 提高 素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7-0115-02

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就是训练语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一、创设情境,感受语感

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n堂教学中努力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应的课堂活动,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如:《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的阅读课文,对于学生来说,海底里的生物、矿物,并不是完全、深入地了解。课文中所描写的漆黑的深海星光闪烁,动物们在窃窃私语,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等,学生都不清楚。因此,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就很大。如果按照传统教学,难免枯燥、抽象,学生肯定不感兴趣,稍不注意甚至会上成一节自然课。可用直观的视频课件,通过多媒体播放海底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瑰丽无比的珊瑚和那些见也没见过甚至是听也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学生便会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之声:“哇,好神奇、太美了!”顿时,学生全被吸引住了,眼睛亮亮的,精神异常振奋。视频的播放,创设了情境,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读起课文来也充满了赞叹和喜爱之情。通过课件中动物声音的播放,还把课文中一行行独立的词句形象地连贯起来,生动再现了海底世界,老师这时再抓住“窃窃私语”等重点词进行深入理解,学生便进一步体会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

二、指导朗读,训练语感

无论是语感实践,还是语感分析,都离不开朗读。的确,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推敲、揣摩、品味语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1.引导学生面部传情辅助朗读。托尔斯泰说过:“一个用听说或视觉接受他人所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向别人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到的同样感觉。”小学生同样也特别注意通过“视觉”来接受教师的各种感情,然后表达出同样的情感,体会语言文字的蕴含美、情感美。如《快乐的节日》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诗歌,描写少年儿童六一节时的快乐心情。我在范读时眉眼舒展,始终带着舒心的微笑。此时,我观察到孩子的小脸蛋上也露出喜悦的笑容。当读到最后一句“唱啊、跳啊,敬爱的老师,亲爱的伙伴,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时我提高了音调,脑袋不经意地随着韵律摇晃,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我的感情被学生感应,当孩子们捧起课本朗读时,笑意已在眼中闪烁,幸福已在脸上浮现。不经意间,语言情感就在朗读中体味感悟到了。

2.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辅助朗读。想象力是一切创造的源泉,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合理现象,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生动情景和形象,通过大脑加工改造,“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与理解,并在朗读中精彩地得以体现,这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环节。如学白《望庐山瀑布》一诗,教师引导学生对“日照”下的香炉峰,“挂前川”的瀑布,“直下”的“飞流”,“落九天”的“银河”展开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语言进一步加以描画,以领悟庐山瀑布的壮丽气势和作者气贯长虹的胸襟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而后再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吟诵,在读中品,在品中读,真正体验了诗的内涵与意韵。

三、注意积累,强化语感

1.让学生大量阅读,训练语感。只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大量阅读自然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领悟,引导学生从小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段篇,这是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内蕴的基础。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精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里面有光辉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美丽的山河,所有这些,都用精炼优美的语言描绘着。要让学生习得这些语言的精髓,就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读诵,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把“读”、“背”当成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言的积累。

2.让学生熟读成诵,强化语感。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背诵达到的境界。背诵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名篇,背诵是诵读的积累,也是熟练的结果。随着诵读的遍数增加达到背诵,学生的理解与感悟也会逐渐加深。因此,诵读和背诵是感悟语言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每学期课本中每一篇文章中的佳词、妙句画出并背诵,特别是名篇更要全文背诵,对于课本以外的扩大阅读、延伸阅读(如学习了《塞下曲》之后,有针对地让学生去搜集从古到今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的诗歌)也不例外,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要求背诵。(当然,为了增强学生的背诵兴趣,提高背诵积极性,巧妙的背诵指导,也是犹为重要的。)如此这般,通过反复阅读与背诵,通过口、心、耳、眼等器官并用,逐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

情境、朗读、积累的语感训练策略,是相互联系的。它们相互触发、相互吸引,能使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神奇及内蕴的意味绵长,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语感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上一篇:小保姆也难当 下一篇:做学生阅读的点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