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数学教育学生运用能力培育

时间:2022-10-05 09:44:34

初级数学教育学生运用能力培育

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这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数学教学中若不加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将来将难以适应生活对数学的需要。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结合数学教学工作实践及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思考,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应用意识培养可以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渗透生活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对数学知识应用的精辟阐释。马克思也曾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完善的地步。”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兴趣,诱发应用意识。

(一)将数学信息引进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家电、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调查研究、气象学……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将这些数学信息引入数学教学。可让学生来搜集这些信息,并通过在教室设立专门介绍数学应用的知识板块来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与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可让学生收集自家几个月水、电、气、电话、闭路、宽带等费用情况,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判断自家用水是否合理,并提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这样,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已经渗透到一切科学技术部门和生产生活之中,它不但应用于天文、地理、工业、农业、经济、国防、医药等领域,而且渗透到人们居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将生活实例引进教学。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可从学生熟悉的红领巾、自行车车架、桥梁架等引出三角形,再让学生通过推拉木制三角尺等实践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运用它来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修补摇晃的椅子,学生会马上想到应用刚学过的“三角形稳定性”,给椅子加上木条做成的三角形,从而使椅子更加稳固,这样可使学生更易于领会且印象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学完了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期数,就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节约下来的零花钱、压岁钱存入银行,并且预算一定时间后得到的利息。生活中有着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的应用,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把实际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才是培养应用意识的最终目的,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二、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将生活实例引入数学课堂教学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照本宣科。要敢于和善于超越教材的束缚,主动依据新课标,结合青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和生活实际,科学加以选择,调整和充实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富有时代气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合理利用教材中的生活问题实例。新课程教材中出现了许多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教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小学一年级教《前后》就例举了生活中的乘车,《认识人民币》一课就结合了生活中的购物、存钱,《认识钟表》一课就结合了学生上课的实例等。这些都是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的真实表现,都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加以应用,使学生由此联想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二)灵活加工改编教材内容。由于不同的地区学生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所具备的知识背景与数学活动经验也各异,所以,教科书的定位应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线索”,而不应该是教师教学所依据的全部,因为它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活动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对教材内容精心开发设计,加工处理,使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新课程教材中虽然创设了大量的生活情境,但有些取材范围太窄,有的与本地学生生活实际不符,对于这样的教材,我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联系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加,删减,修改。例如在教学“分类”时,教材中只提供了学具和文具的例子,可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从家中带来各种各样的物品,如玩具,文具,水果,饮料,零食,生活用品等,分组合作开展分类活动。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教学内容,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

三、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将数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一)积极创设开放性数学实践活动。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开放性的练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例如,教学“除法”以后,可设计这样的练习:“五年级五班有48名同学参加广播体操表演,请你设计一下,可以怎样排队?”在教学完“表内除法”这个单元后,教师布置学生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或者除法计算的问题,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提出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像这样开放性的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又能巩固有关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有效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提出问题:“我们班有些桌椅松动,谁能根据已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经过思考,觉得用学过的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解决后,再顺势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动手来修理桌凳。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实践活动。要紧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来认识生活、理解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价值,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个工作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另一方面要联系家长配合老师,大胆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让其参与家庭经济管理活动。让他们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家里一周的油、粮、副食、水、电、气等基本生活的各项开支情况,再将搜集的数据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加以整理,并提出有关的问题:你家一周共需开支多少钱?照这样计算,一个月的基本开支是多少?家里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家里每月的结余是多少?如果家里要购置一台3000元左右的电脑,根据家里每月的结余,几个月后可以买一台?又如低年级学生学习了“购物”后,可联系家长利用周末带孩子共同到超市购物、到菜市场买菜,让学生在实际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民币,掌握元、角、分的简单计算。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朴素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搜集、交流、分析、整理、运用,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综上所述,数学就在生活中,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数学。只有具备了应用意识,学生才会把获得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创造能力。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坚持开发智力与培养能力并重,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深究初中数学概念教育形式 下一篇:数学分析思维方法探究以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