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策略

时间:2022-10-05 08:18:39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策略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把评价的实施过程看成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的。教师成为学生品德的积极欣赏者,通过“放大镜”欣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并及时选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它是一种重视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上进行转变。

一、评价内容综合化

新课程改革后,思想品德课学习实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并且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优先目标。评价内容的综合化和全面化就是评价内容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重视其他潜能与特质等方面的发展,尤其是要增进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提倡理论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因而教学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知识的习得状况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行为,并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知识对流,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还生活在家庭和社会中。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庭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即对一个学生的评价由来自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甚至实践活动的组织方等多方面的评价共同组成。这是一种更为开放的教学评价,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提出自己的意见,从而使评价更全面公正、更具说服力和指导性。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往的课程评价过分注重知识掌握,而忽视学生思想和生活能力的考核,因而不能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思想品德理论的学习对自身生活的意义。我们要改变“一张考卷定全局”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形成性的评价。教师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评价必须做到细致全面,既要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评价其道德行为,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的过程,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的全程评价模式,将平时与考试、课堂与课外、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真实地测试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利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发展真正起到促进和指导作用。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既可以通过知识性考试的方式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也可以采用观察、写描述性评语、谈话、写优点反思卡、个案跟踪等方法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还可以采用生活情境观察、生活情境问卷、生活情境判断等方法,及时回归品德评价的真实状态。

2.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传统的评价往往关注对学生的绝对评价,即在被评价的对象――学生之外预先设定要达到的目标,并以此为客观标准。这一标准虽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容易使学生丧失信心。我们应该将学生放入其所处的团体内,与其他成员相比较进行评价,在对学生过去的思想道德水平、现实生活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将来的思想品德发展趋势的比较中,全面客观地作出评价。比如:在思想品德课学习中,我们可以建立学生社会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良好言行放入袋中,将有关对该学生的社会责任行为的评价、学生本人在社会责任心培养中的体会感悟放入袋中,定期让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并在全班交流与分享。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的过去和将来进行比较、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3.活动性评价。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是一种更直接、更自然、更真实的评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评价的过程,评价的质量和水平决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品位。当然,我们还要重视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反馈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或方法,评价结果都应反馈给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反馈可以是正式的,也可以是非正式的,可以是及时的,也可以是延时的,重要的是要把握时机,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教学评价的科学化、规范化、生活化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条件,有助于推进品德测评的科学化进程。

上一篇:初中历史课前预习型作业的形式与实施 下一篇:加强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案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