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案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9-08 07:21:15

加强和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案倒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逐渐被广泛运用,并成为课改中的一个亮点。这种以案例为基础,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能力锻炼的方法,贯彻了思想政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开展主体性教学和研究性学习,使课程回归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1.是思想政治课程特征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集思想性、理论性和时政性为一体的学科,在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的课堂中,学生虽能够记住所学的理论知识,但这只是一种孤立的、易遗忘的抽象认识。案例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2.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新课改明确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实施案例教学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实践情境。教师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去思考、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是当前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试题命制的要求。思想政治学科高考试题的命题更加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反映当前国内外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创设情境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把社会大课堂中的真实生活引进小课堂,为学生提供了不用深入实践却能接触并处理大量实际问题的机会,有效解决了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矛盾。

客观地说,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案例教学是互动式的教学,它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具有真实性、趣味性的特点。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中,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和思考,从而实现由“厌学”到“乐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但案例教学法并不是万能的,它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索、去探讨。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局限性

1.教师面临巨大的挑战。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教师知识水平、表达能力、新闻敏感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教师能力不足会导致案例教学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全面,不够深入,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创新,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能力,才能适应教学需求。

2.受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限制。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案例材料的学习要围绕教师所提的问题或者自己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加工整理,以自己探究、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结论。然而一直以来,高中学生课业负担重、对时政了解少,再加之其知识水平、个性能力、思维等存在客观差异,因此其对问题的分析、对材料的判断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

3.自主探究性学习开展不够。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已经形成波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再加上部分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发言不积极,甚至对案例教学逐渐失去热情。

三、增强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统一。方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是根本要求。所以,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也应有所选择,应围绕所授知识点精选案例,做到有的放矢而不足案例的简单堆砌。

2.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统一。选择有趣的教学案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举案例应生动有趣、生活化、通俗化,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案例,使学生感到看似深奥难懂的知识其实也亲切有趣、易于理解,从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时效性与典型性相统一。案例具有时效性,如果教师选用的案例过于陈旧,学生就很难产生共鸣,上课时也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尽量以最近发生的事情作为案例,同时应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深刻的启示和体会。

4.真实性与本土化相统一。真实、典型且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是最具有说服力与震撼力的。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作为教学案例,学生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很感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对案例教学法积极进行改进和完善,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既领悟了书本知识、陶冶了情操,又能开启创新思维、提升综合能力。

上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评价的生活化策略 下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