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份有尊严的爱

时间:2022-10-05 08:03:02

摘 要:爱是什么?是给予和索取?不对,是一份尊严,孩子需要一份有尊严的爱。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班主任老师,深感国内给予教育体制培养的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别人的给予。孩子只求别人能给自己多少,却忽视了自己能为别人做什么。给予教育下,长辈给予孩子的是一种溺爱,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很差,一旦得不到他人的关爱,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孩子的生存发展,给孩子一份尊严的爱。

关键词:表扬;鼓励;关爱

一、中西方家庭对孩子的爱

西方家长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擦桌子和打扫卫生,父母会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和奖励。其中有来自心灵方面的关爱,比如拥抱和亲吻。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到父母做家务的辛苦,对父母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油然而生,这种劳动经历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以后的生活和工作。父母的亲吻和拥抱进一步加深了亲子关系,这样孩子才不会与父母产生纠纷和隔阂,孩子的心理更加健康,人格更加完善,社会生存能力更强。而我国大多数家庭中,男孩是“皇帝”,女孩是“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家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坐在沙发上玩游戏,看电影,不时地让父母给自己拿这拿那,俨然忘记了父母的辛苦,完全不理解父母的感受。有的父母如果不给孩子拿东西,孩子的“皇帝”“公主”脾气便撒向父母。一天的工作过后,父母多辛苦啊!但父母为了所谓的疼爱孩子,甘愿做佣人,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尽量满足。父母疼爱下的孩子受不了一点挫折,心理情绪波动很大,不理解自己的父母。这是一种溺爱下的人格缺陷畸形儿,孩子永远长不大,就像屋檐下的向日葵得不到阳光的照耀,无法健康成长。孩子的性格出现了扭曲,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和自己的父母有分歧,产生了鸿沟,矛盾激化,越来越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说明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很重要。

西方学校的孩子是自主学习,知识学习完全靠自己动手完成。孩子清楚地知道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需要亲自去图书馆查找,到社会中寻找,这样他们得到的是获得知识的成就和喜悦,而不是来自老师手把手的知识传授。老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给予孩子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动手操作的方式。老师得到了孩子的尊重,老师对孩子的动手学习很欣慰,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好的默契。老师对孩子不仅是一种教学的关爱,还是一种生存的关爱,也是一种有尊严的关爱。然而我国的教育关爱理念却是这样的:为了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老师兢兢业业备课,将丰富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生怕有哪个知识点遗漏没有讲清楚,这种教育培养出的孩子完全依赖老师,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学习的热情。

三、中西方社会对孩子的爱

西方家长往往把孩子当成“人”来看待。社会以主人翁的平等眼光来对待孩子,孩子也很在乎自己的社会身份。社会为孩子提供了参加社会交往的平台。在社会交往中孩子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往往很主动,也很热情,能够很快融入社交场合。孩子侃侃而谈,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孩子很享受这种场合的交谈,在交谈中了解彼此,认识新的伙伴,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下,孩子更加自由和快乐。孩子的心声有人倾听,内心也舒展开来。这是一种怎样的社会关爱?是一种无言的尊严关爱。我国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可以从以下对话中看出来。甲:“孩子,今天天气很冷,怎么不多穿衣服,早饭吃过了吗?路上慢些,别和同学吵架,我送你吧?”孩子:“我不想穿那么多衣服,说那么多,上次我生日你都没给我送礼物,烦不?”对话虽短,但却能看出很多问题。社会将孩子看作永远长不大的人,过分呵护和疼爱。孩子养尊处优,做什么事都需要别人帮助。如此温室培养出的孩子又怎会知道多穿衣服的重要性呢?没有收到他人的礼物,对别人便产生抱怨,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

引导孩子体验困苦,磨炼意志,学会奉献,承受重负,用挫折去爱我们的孩子。尊重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尊重他人的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对孩子来说担当很重要,请给孩子那份有尊严的爱吧!

孩子不需要一种强加的附属爱,而需要一种争取获得的尊严爱。孩子需要的是一份尊严,有尊严的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重要。有尊严的爱不是一味地呵护和过分的溺爱,而是一种相互保持的默契感情,社会需要这种爱,孩子更需要这份有尊严的爱。

参考文献:

陈瑛.老师的宽容 老师的爱[J].今日教育:当代幼教,2007.

上一篇: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