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高地的定量评估研究

时间:2022-10-05 07:35:41

人才高地的定量评估研究

摘要:指出了人力资源是定义在一定区域内,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且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之和。以辽宁省为例,采用人才高地基础理论同时结合国内外人才竞争力的评价体系,对辽宁省47个市县人才高地指数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理论基础与模型合理,可以用来作为辽宁省人才高地定量评估的依据。

关键词:人力资源;辽宁省;人才高地

中图分类号:C9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8028302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在经济、人口方面有了迅猛的发展。人口的发展又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人力资源是指人口资源当中,对社会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环境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人口总称。它是劳动生产过程中具有能动性的生产要素,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源属于第一资源,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发挥它的能动性、时效性、再生性和连续性等特点是有效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的基本保证。研究高水平人才的分布以及集聚状况能够评价经济的发展和预测其趋势。因此出现 “人才高地”一词,用来形容各行各业人才高度聚集的区域。它是基于人才在某一范围内的数量、素质水平、结构等因素,并考虑到人才潜能发挥的影响因素,对人才高地定量分析的测度。

综上研究可以发现,对人才高地的研究重点是研究人才数量与人才资源存量、人才资源利用现状,优化人才环境建设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1]。

2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2.1研究区域概况

辽宁省(118°~125°E;38°~43°N),简称“辽”,面积14.8万km2,其中耕地面积409.29万h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5%,人口4390万人,省会沈阳,辖14个地级市,位于中东北地区南部,南临黄海、渤海,东与朝鲜一江之隔,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2.2数据准备

影响人才高地定量评估的因素有很多,分析所选用的模型各有优势。由于采用的方法和模型不同,研究结果也有很大差异。结合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选择了2013年的多个相关因子,通过模型选取了辽宁各个经济区指标数据,通过GIS软件技术表达出来。矢量数据采用ArcGIS的矢量文件,最终计算得出的各个因子也录入到该矢量数据中。

3研究方法

3.1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体系

有关区域人才竞争评价模型很多,其中《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No.1》中所构建的区域人才竞争力评价模型最具代表性,因此选取此模型作为研究的模型。根据《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报告No.1》,将区域人才竞争分为内因、外因和水平要素。内因是能够体现人才竞争力的内在要素[2,3]。外因是影响人才竞争力的外在要素。水平要素是指体现人才竞争力现状的效能水平要素。人才竞争力现状是人才产出水平,反映了区域人才对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和促进作用,包括人才创新指标、人才贡献指标、人才发展态势指标[4]。因此,笔者在充分考虑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兼顾人才结构特征、人才质量差别和人才潜能发挥等因素的综合定量测度指标体系,即“区域人才高地指数测度体系”。

3.2人才高地测度指数

人才高地一般用研究区域内各类人才数量总和来表示。然而单纯以人才数量规模进行判断,很难反映区域人才的质量水平。例如,受专业技术水平对人才数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创造的价值要高于技术一般的工人,技术型人才的价值要高于体力型人才的价值[5,6];受研发投入对人才潜能的影响,拥有相同技术水平和创造力的两个人才,在优越研发环境下的人才研发潜能要高于一般环境下的人才研发潜能;此外,受工资收入影响,因生活质量水平和基本保障的不同,导致科研热情和投入精力不同。综上,在人才总量基础确定的前提下,人才质量、结构特征,以及人才收入、研发投入等都决定人才效能的发挥。为此,对于区域人才高低的定量测度,基于区域人才总量的统计数据基础,提出兼顾人才结构特征、人才质量差别和人才潜能发挥等因素的综合定量测度指标,即人才高地测度指数THI(Talent Highland Index),可更加科学准确地表征人才高地定量标度,并可实现人才高地测度指数在区域之间的比较[7,8]。

THI=TAT×QSP×TPC (1)

式(1)中:THI为人才高地测度指数。指数值越高,表示该地区人才优势越明显。TAT(Total Amount of Talent)代表区域内人才总量,采用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才总数;QSP为人才质量和结构指数,由下式计算得到:

QSP=(QP2+SP2)/2(2)

式(2)中QP(Quality Parameter)表示人才质量指数,采用区域内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人才总量的比重;SP(Structure Parameters)为人才结构参数,采用区域人才总量占15~64岁劳动适龄人口比重。

对于(1)式中的TPC(Talent potential coefficient)为人才潜能系数,采用下式计算:

TPC=4(C21+C22+C23+C24)/4 (3)

式(3)中,C1为某一具体区域工资水平与全部区域工资平均水平比较值;C2为某一具体区域人才从业选择空间(以地区GDP总量代表)与全部区域人才从业选择空间(以地区GDP总量代表)平均水平比较值;C3为某一具体区域知识与技能提升平台(以区域大学专职教师数量表示)与全部区域平均水平比较值;C4为某一具体区域政府机构及企业的R&D投入与全部区域工资政府机构及企业的R&D投入平均水平比较值[9]。

4辽宁省47个单元人才高地指数比较

选取辽宁省47个基本市(县)单元作为比较对象。辽宁省人才高地定量评估研究选择了辽宁省47个县级以上城市。

4.1基础资料来源

以辽宁省各县级市经济区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其人口数据以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准。人才(高中及以上学历)数量、15~64岁适龄劳动人口数、大学及本科以上人口数、大学专职教师数量、政府及企业科研投入(R&D)以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准。

4.2人才高地指数测算

依据公式(3)计算人才潜力系数,依据公式(2)计算人才质量和结构指数,将计算得到的两指数与区域内人才总量依据公式(1)计算得到辽宁经济区47个单元的人才高地指数测度值。

结果表明,辽宁地区人才高地特征,沈阳市区和大连市区不仅位列前两位,并且人才质量指数(QP)、人才结构指数(SP)、人才潜能指数(QSP)均远高于其他研究单元 。沈阳市区人才高地测度指数已经达到位列第三的鞍山市的20倍,大连市区THI指数也接近鞍山市区的1.5倍。

5研究结论

本文经过整理与计算得出辽宁省47个经济单元的区域人才总量TAT、人才质量结构指数QSP、人才潜能系数TPC,最后得出辽宁经济区人才高地测度指数THI。沈阳市区与大连市区的THI人才高地测度指数最高,表明人才集聚程度高,其次是鞍山市区、抚顺市区以及锦州市区,其他地区人才集聚程度较低。从理论与实际结合分析来看,本文所选用的模型适合用于人才高地的定量评估研究。

参考文献:

[1]

冯兵. 城市核心竞争力及其培育策略研究[J]. 规划师, 2003(6):80~83.

[2]于涛方, 顾朝林. 论城市竞争力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J]. 城市规划汇刊, 2004(6):16~21.

[3]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M].孙非,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23~56

[4]秦玉文,韩雪峰,等.人力资源开发实证研究――以构筑沈阳市人才高地战略研究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5]韩增林,赵楠.大连市人才利用状况及其开发战略[J].人才开发,2006(12).

[6]刘静.东营市构筑人才高地的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2011.

[7]徐梅.关于大连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的调查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11):3~6.

[8]线实,陈振光. 城市竞争力与区域城市竞合 [J]. 经济地理,2014(34):1~5.

[9]杜嘉. 河南省_放型人才高地建设问题与对策 [J]. 城市规划汇刊,2013(26):141~143.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探讨 下一篇:新能源汽车的高效储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