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 《洋流》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05 06:43:30

高中《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 《洋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论基础,重点讲解了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水循环和洋流》主要说明地理环境的要素之一“水”,为下一章学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教材对洋流的基础知识也做了简化处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和学生留有课后探究的空间。

教学思路:

本课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主线索,将洋流这一“水”要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规律、与其他要素的关系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一一呈现,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某一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为人类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区域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教法学法:

启发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世界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2.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洋流,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洋流和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从而使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通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观看太平洋沿岸巨型水母的分布及影响视频,提出:水母为什么会大规模地到达日本呢?

(设计意图:通过水母对日本渔业的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设计悬念,引发问题。)

回顾知识点:洋流的概念和洋流按性质分类。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例题1:判断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例题2:用等温线表示出北半球的暖流。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洋流基本概念的回顾,学生自编题目,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题2中让学生找出问题的题眼,提高学生的获取、解读地理信息和绘图的能力。)

探究活动1: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绘制一幅世界洋流模式,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增强素材的直观性;观察世界洋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动手画出洋流模式图,并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会分析资料、提取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活动2:世界大洋实际的洋流分布和洋流模式图有哪些地方不一致?画出北印度洋的冬季及夏季的环流。归纳北印度洋洋流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模式图与实际大洋洋流分布图的比较,引导学生找出模式图中无法表示的如北印度洋季风环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3:(2011年高考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露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设计意图:一轮复习中加入高考题,使学生直面高考,对高考题有一定的认识。该例题既可以反馈洋流分布规律,又可以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

探究活动4:海洋污染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洋流对人类活动既有利也有弊,那人类该如何趋利避害呢?看图思考: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路程短,共花了37天; 第二次横渡大西洋路程长,共花了22天,为什么?(设计意图:洋流对海洋污染物的影响及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都是洋流与人类的关系。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探究活动5:20°S附近澳大利亚的东海岸和西海岸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有哪些洋流对气候的形成起了作用?延伸: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及其影响、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厄尔尼诺现象的学习,理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即水与气两个要素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探究活动6:在世界洋流图中标出世界四大渔场(秘鲁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的位置,并分析讨论其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渔场形成的原因是学生理解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即水与生物要素的相互关系。总结归纳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

课堂小结:

通过对洋流这一要素的复习,从而掌握某一地理要素的复习方法。即掌握了各个要素的基本特征,才能把握住一个区域的整体特征,人类在对该区域进行开发利用时才能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教学反思:

复习课将洋流与其他要素相联系,使地理知识点不是单独一块,而是成为一个整体,让学生对知识脉络有个整体认识,并掌握一种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能只局限于这四个方面,如洋流对海水温度的影响、洋流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洋流对海底地貌的影响都是水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都可涉及,以拓宽学生的思路。

上一篇:如何把握当堂训练的“度” 下一篇:亚洲“校外课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