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时间:2022-10-05 06:17:13

浅谈初中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087-01

初中科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如何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具有人文关怀的感性思维渗透在科学课堂教学,且使之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呢?这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初中科学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主要包括:课前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课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及课后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三大环节。只有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联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一、在课前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浙教版《科学》教材中,对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做了重新的调整,学生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中获得知识,而且课前的准备学习如器材的准备、知识的搜集、资料的汇聚、实践的体会,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这一课时,教师课前提出:什么是生物的适应性?选择一种你熟悉的生物,描述它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做些什么?要求学生提前准备,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并记录下它们的名称和特点,以备课堂中讨论使用。学生得到教师有趣的问题后,因为充满好奇和兴趣,主动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寻找答案,完成课前准备活动。学生主动寻找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生物,并将它们适应环境的方式统统记录下来,也会利用书籍、网络等工具查找和搜寻。经过这次课前准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实事求是、乐于发现的科学情感。

二、在课堂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们教学的场所是课堂,如何在课堂内继续有效地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STS的实现与否、优秀探究品质的形成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养成,因此,课前的一切准备,都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同学们交流自己心得的心情应该是急切的、积极的。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培养善于与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在上课之前,就要教育学生学会分享自己的成果,首先拿出自己的发现,互相交流,至少让师生、生生互相交流,最后讨论出共同的研究目标、方案,切入主题。在这一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在交流中,学生的成功感、被帮助感和团队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交流着且快乐着,讨论着且成功着……如在《物质的溶解性》一节知识中,我们让学生们充分讨论交流,他们从各个方面都涉及到了,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再经教师的指导,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框架,此时,一节科学课才真正意义上开始了,同时也开始了同学们品德教育的又一层次。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实验出现的实验现象有可能与理论上实验现象有出入。当实验现象不同时,教师一定要指导同学们培养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尊重实验事实,不更改实验数据,不违背实验步骤、实验要求,要和同学团结协作,勤于交流,形成生生、师生之间良好的教学氛围。

除了上面两点之外也可以利用科学史,全面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科学家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如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出生贫寒家庭,只受过一点点读、写、算的启蒙教育,便没有机会上学,但他经过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科学的最高峰,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等等。

三、在课后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科学课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是更加的重要和持久,如何把握好这一教师无法全程加入且完全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环节呢?教师应该找到大量的实例能证实教师安排的真人、真事、真物,这样学生在课后也不会“自由”得无头绪了。比如在学习了《水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课后,教师要求同学们课后通过访问找到水污染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初步途径――实例:大量的鱼乃至其它生物因为水污染而死亡,造成了人类及自然界的惨剧。学生如同耳濡目染,深深感触,那日本的“水俣”灾害、变异了的危险生物、人类的痛苦遭遇……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研究真是太有意义了!

任何一名教师都必须要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作用,它的地位并不比知识技能的学习的地位低。因此,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实现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人成才,实现国家新课程标准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上一篇:活用电子白板,打造高效课堂 下一篇:从宋代山水画浅析宋代造园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