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5 05:19:11

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

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降血糖激素。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相对不足。2型糖尿病多见。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其患病率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有着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体质理论在糖尿病中可以指导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证情演变,转归和预后,进而揭示疾病的本质,因此开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意义重大。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体质因素往往决定个体对某种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倾向性[1]。体质的强弱是发病的重要依据,因此以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研究调查糖尿病患者的体质类型,以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质规律,为临床提供一定的体质学参考,以此提高临床疗效。

1糖尿病流行病学现状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2]。

2008年我国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成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达到9.7%,中国人的易感性:在相同的肥胖程度,亚裔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与白人相比较,在调整性别、年龄和BMI后,亚裔糖尿病的风险比为1.6。充分说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体质密切相关。

2古代文献关于消渴病体质的论述

2.1概念认识糖尿病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早在两千多年《黄帝内经》已有记载,称之为“消”。提出消瘴、消渴、肺消、扁消、脾痒、肾热病、风消、消中、食亦等,此外尚有肌(肤)肉消烁、筋骨消烁、消谷等相关称谓。

2.2体质认识《素问·通评虛实论》云:“消瘅……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素问·腹中论》云:“夫热中消中者,皆富贵人也……”,这些论述指出消渴发病的原因与食甘美食物过多以及肥胖有关,“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黄帝内经》认为,消渴病的体质发病基础与素体肥胖有内热关系密切,其发展则以五脏柔弱为基础,与现代认识基本一致。

张仲景《金匮要略》在消渴专篇中除继承《内经》内热认识外,十分重视肾虛因素,提出了肾气丸方剂。后世医家亦多从病机角度分析消渴病,对体质论述者较少[3]。

3现代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体质的研究

3.1糖尿病中医体质分类研究

3.1.1“三阴三阳”分类法赵进喜[4]根据《内经》中阴阳学说和伤寒论六经辨证提出“以阴阳学说为指导,阴阳可进一步分为三阴三阳,人体生理功能则可归纳为三阴三阳六个系统。由此,产生了三阴三阳辨证方法。”认为体质的分类有太阳人、阳明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厥阴人六类,最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类型当为阳明体质、少阴体质、少阳体、厥阴体质、太阴体质。

3.1.2“体质九分法”近年来,以王琦教授为主的体质研究课题组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痰湿体质与脑卒中、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相关性[5]。

孙文武[6]利用九种体质分类方法对3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体质类型分布调研。结果发现各型体质分布差异较大,由高到低分为气虛质、痰湿质、阳虛质、阴虛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和特禀质。其中气虛质、痰湿质比例最高。糖尿病肾病IV期病例中气虛质、阳虛质、阴虛质明显多于其他类型,认为可能与蛋白尿有关;糖尿病肾病V期病例中血瘀质所占比例较多,提示血瘀在糖尿病疾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3.1.3匡氏中医体质分类匡调元[7]以阴阳、气血、痰湿的生理、病理特征将体质划分为正常质、晦涩质(相当于气血瘀滞体质)、腻滞质(相当于痰湿体质)、燥红质(相当于阴虛内热体质)、迟冷质(相当于肾阳虛体质)、倦咣质(相当于气血虛体质)六类。袁婉丽[8]等从生理和生化角度,采用匡氏中医体质分类,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认为痰湿质和阴虛质是2型糖尿病两大基本类型。痰湿质患者多肥胖。血瘀质和阴虛质的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均较痰湿质高,血瘀质的血肌酐水平最高,血瘀质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阴虛质和痰湿质,提示血瘀质预后可能比其他体质的患者差。

3.2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

3.2.1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的研究孙理军等[9]对47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并对体质特征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体质类型中,痰湿质、阴虚质与其它各类型体质发病有极其显著性差异;痰湿质、阴虚质约占发病人数的80%,痰湿质发病人数明显高于阴虚质,并对此进行了理论探讨,认为先天享赋、后天饮食、起居调摄、年龄、疾病、药物都影响到痰湿质、阴虚质的形成。先天享赋是内在基础,饮食起居是重要原因,与年龄密切相关,此外肾虚、疾病和药物也是相关影响因素。

3.2.22型糖尿病并发症中医体质的研究牟新等[10]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并筛査TGF-P1基因T869C多态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组TGF-P1基因T869C多态性高于单纯糖尿病组。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与TGF-P1基因T869C多态性相关。

韩丽蓓等[11]对100例1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判定体质类型,分析认为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以阴虛质、气虛质为主,湿热质患者TC、LDL-C

在各体质类型中最高。

周东海等[12]研究认为在相同体质类型的患者中证候的发生亦具有趋同性。平和体质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动脉闭塞症、糖尿病足等并发症的频次较少阳气郁和少阴阴虛体质者多,其中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具有统计学差异。

3.3糖尿病中医体质与临床治疗的研究部红[13]探讨了易患糖尿病人群的体质特点,指出赢弱体质、痰湿体质、阴虚体质、血疲体质、气郁体质为易患体质并提出不同体质的治疗原则。

张杰能等[14]讨论了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认为痰湿体质多和脾胃虚弱有关,治以健脾利湿化痰降浊为法则,改善痰湿体质为根本即“治病求本”;改善体质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董静等[15]认为痰湿体质是代谢综合征的病理基础,调整痰湿体质是防治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措施,从痰湿体质的角度出发研究代谢综合征病理机制,进行预防和治疗糖尿病。

4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是相对恒定的。目前,在临床上对该病的辨证分型主要为:痰湿内滞、阴虚燥热、血瘀气滞、阴阳两虚四证,从病因上分析也就分为痰湿、阴虚、血瘀三大基本类型,说明这三种体质对该病的易罹和病变过程具有倾向性。因此对糖尿病中医体质规律的研究为中医药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学科技出版社,1995:132.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4.

[3]宫晴.三阴三阳体质初量表的编制及2型糖尿病三阴三阳体质相关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论文,2012:22.

[4]赵进喜,丁英钧,王颖辉,等.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与糖尿病临床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8):994-998.

[5]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1.

[6]孙文武.中医体质类型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0,29(9):688.

[7]匡调元.人体体质学-中医学个性化诊疗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

[8]袁婉丽,胡节惠.2型糖尿病表型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02-2603.

[9]孙理军,崔刚,王震,糖尿病中医体质的临床调查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4):35-36.

[10]牟新,刘文洪,周旦阳,等.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易感性与TGF-P1基因T869C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PU-270:402.

[11]韩丽蓓,崔红霞,刘金凤,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18(3):4-7.

[12]周东海,王小强,王海燕,等.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与体质相关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0):2639-2641.

[13]部红.从体质因素探讨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江苏中医药,2009,41(8):63-64.

[14]张杰能,罗仁.中医体质与2型糖尿病之初探.内蒙古中医药,2010,2:128-129.

[15]董静,王琦,王东坡,等.从痰湿体质角度论析代谢综合征.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12):823-803.

上一篇:临床检验分析前实验室的质量保证探析 下一篇:浅谈医院绩效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