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与体质联系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09 11:10:00

2型糖尿病与体质联系研究进展

【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发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中医防治糖尿病有着很大的优势。与体质结合可以更好的指导临床预防与治疗。本文分析筛选了5年来关于2型糖尿病防治与体质相关联系的文章,从而分析得出糖尿病体质研究的进展趋势。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体质;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92—01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世界级的医疗难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中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10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联合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已经达到了9240万,是既往数据的两倍。我国成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且其中 60.7% 未得到诊断[1]。2 型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主要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及年龄、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等有关,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和明显的家族聚集性[2]。同时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存在显著地域性差别。

传统中医认为2型糖尿病为“消渴”,表现为三多一少。中医治疗糖尿病多采用三焦分消的方式,辨证后采用相应的治法。2型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多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形成多因长期受到饮食,生活习惯,情绪,作息情况等影响,为一种多发的慢性疾病,一旦罹患则难以完全治愈,故而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应防重于治。中医体质学是研究不同体质类型特点及其对于疾病的产生、转变、治疗方法之间联系的一门学科,故而了解体质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对糖尿病的预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治疗糖尿病历来有着其先天优势,其优势体现在预防、诊断、治疗多个阶段。研究发现糖尿病发病情况与体质分布情况息息相关。糖尿病的体质学研究从疾病易罹性的角度来分析糖尿病的产生与治疗,在当前糖尿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环境下对于糖尿病的一级预防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近五年来研究2型糖尿病与体质相关联系的若干文献,发现其中有关于体质类型的报道的某些规律,现综述如下:

1 体质分类标准:

从文献中发现目前对于糖尿病体质的分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脱胎于《伤寒论》的三阴三阳六分法,一为王琦在中医证型分析的基础上创立的九分法。

杜丽荣[2]等分析了伤寒论六种体质类型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伤寒论六种体质类型除太阳外其他体质类型均有分布,不同体质的人性格特点、并发症倾向不同,可以根据体质类型的不同进行对应的健康教育,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蔡欣[3]进一步研究发现糖尿病病患者的六经体质类型以太阴体质、少阳体质、少阴体质、厥阴体质为主,阳明体质、太阳体质较少见。50岁以下患者以三阳体质为主,50岁以上患者以三阴体质为主。而多数文献还是基于2009年中华中医药协会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为主,如王学美等[4]认为糖尿病患者多数为阴虚、血瘀、痰湿、气虚、气郁五种类型,应从饮食上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加以区分;闫镛等[5]认为T2DM 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BMI,WHR有关。分布的比率与年龄有关。孙理军[5]发现在糖尿病患者体质类型中,痰湿质、阴虚质与其它各类型体质发病率相比有极显著差异,提示治疗糖尿病应从痰湿、阴虚体质角度,使用燥湿化痰、养阴增液法进行治疗。也有人将六经体质类型与九分法体质类型联合比较,如金建宁[7]分析了阳明体质、太阴体质中阳明胃热、气虚、血瘀、痰湿质的分布情况。

2 不同体质类型人群指标的差异性:

在中医体质研究过程中,许多人也着重于统计体质类型与现代指标,将2型糖尿病不同体质类型与现代指标进行联系,进而发现其规律,为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提供评估依据。如韩丽蓓[8]发现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体质类型中本虚方面主要表现为阴虚质,气虚质,标实方面表现在痰湿质、瘀血质。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主要表现在TG的升高,HDL一C的降低。湿热质患者TC,LDL-C在各体质类型中最高。闫镛等发现[5]气虚体质DM发病与其 BM I、腰围有关,随着 BM I、腰围、FPG 和 2 h PG 增高,其发病率增高;气虚体质 DM 发病与其性别、血糖水平及胰岛素分泌量有关,女性较为常见。柳红芳等[9]发现BMI、腰围增大,胆固醇、甘油三酯指标升高可能是痰湿质的危险因子,BMI、腰围减小是阴虚质的危险因素。提示纤维蛋白原含量、D 二聚体可能是血瘀质的危险因素。周东海等[10]发现2型糖尿病平和体质体型偏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也较其他两型高;少阳气郁体质人群发生气郁证者显著多于平和体质人群,少阴阴虚体质人群发生阴虚证者显著多于平和体质人群,少阴阴虚体质人群发生痰湿证的比例明显少于平和体质人群。平和体质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动脉闭塞证、糖尿病足等发生频次较少阳气郁和少阴阴虚体质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足有统计学意义。张阳阳等[11]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多为偏颇体质,以气虚质为主; 其中医证型以脾气虚型最为多见,部分患者无典型中医证型; 体质偏颇的糖尿病前期患者三酰甘油异常更为明显。

3 糖尿病不同地区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调查

历来研究了全国各个地区不同体质的分布情况有97篇文献,近五年来有咸阳、开封等地的糖尿病患者体质分布情况。如王文锐等[12]发现浙江平湖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人群 9 种中医体质分布存在差异,偏颇及兼夹偏颇体质多见为主要特征。平和质比例( 26. 3%) 较一般自然人群中平和质( 55.2%) 有明显差异性。偏颇体质类型中累计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气虚质( 61.4%) 、阴虚质( 56.4%) 、痰湿质( 50.8%) 、阳虚质( 21.6%) 、气郁质( 20.2%) 、湿热质( 17.9%) 、血瘀质( 10.5%) 、特禀质( 7.2%) 且多兼夹。闫镛等[13]发现开封地区气虚体质人群中DM发病较为普遍。说明中医体质研究已经开始与疾病相联系,向着具体化、局部化发展。

4 治疗情况

针对不同的体质类型也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治法。郜红[14]提出治疗羸弱体质应重视治肺、调脾和补肾;痰湿体质当以除湿为本;阴虚体质滋阴为首务;血瘀体质治以活血化瘀;气郁体质理气开郁为要。郑红[15]认为在糖尿病病治疗中,坚持化痰除湿,调理体质作为治疗大法,才能达到未病先防的作用。范梦男[16]从生理病理特点、形成机理及 2 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特点角度探讨了痰湿体质糖尿病的发病特点,为痰湿体质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从以上五年糖尿病与体质有关的文献分析后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中医体质学分类标准不一,但相对以往呈现统一化趋势;2.体质学研究正在向标准化、数据化迈进;3.体质学研究近年来逐渐注重具体疾病、具体地区的研究,呈现实用性;4.体质学与2型糖尿病研究结论趋向统一,即多为气虚、阴虚、痰湿质为主,故而治疗预防方针也多采用益气、滋阴、祛痰除湿方法为主。中医治疗糖尿病多采用预防、诊断、治疗同时进行的方法诊断疾病,而辨体质治法在糖尿病防治的各个环节都能起到积极的意义[17]。总之,体质学说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今后糖尿病防治的热点。

参考文献:

[1] Yang SH,Dou KF,Song WJ,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10,362( 25) : 2425-2426

[2] 杜丽荣,曹青山.浅谈三阴三阳体质辨证与糖尿病教育[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2:13-14.

[3] 蔡欣. 消渴病六经体质分布特点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4] 王学美,窦攀.从体质因素探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调养[J].环球中医药,2009,06:414-417.

[5] 闫镛,朱璞,张芳,顾娟娟,陈永强,苏惠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相关指标关系的分析[J].中医学报,2010,06:1154-1156.

[6] 孙理军,崔刚,王震.咸阳地区糖尿病中医体质的临床调查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04:35-36.

[7] 金建宁,阳明胃热体质与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相关性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

[8] 韩丽蓓,崔红霞,刘金凤,李小玲,王丽娟.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1,03:4-7

[9] 柳红芳,王皓,胡照娟.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与肥胖、血脂、血凝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0:702-706.

[10] 周东海,王小强,王海燕,李红英,马友合,李明,柳红芳,王欣琦.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学与体质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08:676-678.

[11] 张阳阳,徐丽梅,马建伟,董静,刘文君,黄薇,温井奎.糖尿病前期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09:11-13+26.

[12] 王文锐,倪海祥,魏佳平,姚实林,孙平,王彩萍,吕忠勤,何慧虹.486例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01:113-115.

[13] 闫镛,付永祥,李真.开封地区气虚体质糖尿病分布特征[J].河南中医,2013,06:903-905.

[14] 郜红.从体质因素探讨糖尿病的中医防治[J].江苏中医药,2009,08:63-64.

[15] 郑红,体质与消渴发病及病后转归,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第八届中医体质研究会论文 186-189

[16] 范梦男. 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05:69-70.

[17] 赵进喜,丁英钧,王颖辉,李景.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与糖尿病临床实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08:994-998.

上一篇:浅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下一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术后营养支持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