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出血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05 02:46:43

重症脑出血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极重型基底节出血外科手术疗效情况,提出相应手术适应症。方法 统计金谷分类法中Ⅳb级和Ⅴ级共100例患者进行外科治疗效果分析,采用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区血肿CT分型方法,并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结果显示,IVb级患者共生存30例(30/70)43%,其中恢复良好者6例、轻残6例、中残8例、重残10例,死亡40例。V级患者生存8例,其中中残2例,重残6例,死亡22例。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金谷分类Ⅳb级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而Ⅴ级患者应慎行手术,需综合考虑,制订治疗方案。

关键词:极重型基底节脑出血;脑疝;手术适应症

基底节为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出血多由豆纹动脉因粟状微动脉瘤破裂所致。关于基底节出血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尤其脑疝形成重症患者争议颇多,本院自2000年6月~2008年6月,统计分析属于金谷五级分类法中Ⅳb级和Ⅴ级患者共100例,现将详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极重型基底节出血患者共100例,男68例,女32例,其中IVb级患者70例,V级患者30例。年龄33~82岁,平均年龄(48±3)岁。对两组患者年龄分布、金谷分度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其结果提示年龄越大,预后越差(χ2=55.741,P=0.000;表1)。其中,年龄>70岁以上的患者不论IVb级或V级患者均全部死亡。

1.2方法 根据GCS评分,影像学表现采用"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区血肿CT分型"5型分类法[1],分Ⅰ型,Ⅱ型,Ⅳ型,Ⅴ型。手术治疗组患者总生存率为38.00%(38/100),本组CT显示Ⅰ~Ⅱ型者合计病死率为48.40%(30/62),低于Ⅲ~Ⅴ型合计病死率84.21%(32/3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00)。见表2。

1.3预后与随访 临床根据ADL结合GC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显示,IVb级患者30例(30/70)43%生存,良好6例、轻残6例、中残8例、重残10例,死亡40例。V级患者生存8例,其中中残2例,重残6例,死亡22例。两组预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4,P=0.000;见表3)。

1.4其他影响因素 根据资料显示,发病与手术距脑疝症状出现时间对预后尤为重要。根据发病距脑疝出现时间进行病死率统计,结果显示,脑疝症状出现越早,患者预后越差(χ2=16.010,P=0.007;);依据手术距脑疝出现时间进行病死率统计,提示手术治疗距脑疝出现时间越长,患者病死率越高(χ2=18.554,P=0.000;见表4)。

2 讨论

我们曾于1994年和1997年[2]分别报告重症基底节出血的手术疗效,在此基础上我院神经外科按照金谷分类法中IVb级与V级极重型基底节出血患者共100例进行疗效分析,两组患者均在脑疝出现的情况下施行手术。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同期内科治疗组(P=0.001),Ⅴ级患者内外科疗效均不十分理想,但手术治疗组患者仍有少数病例生存,占18%(8/30),而内科治疗组仅3.5%(2/54)生存(P=0.002)。因此我们认为,对于金谷分类法中的Ⅳb级患者应积极施行手术治疗,Ⅴ级患者也不可均放弃手术机会,应有选择地施行手术治疗并考虑下列因素。①年龄:本组年龄70岁以上的患者不论IVb与V级患者无一生存。提示,年龄越大手术后并发症越多,病死率显著升高;②出血侧别与血肿类型:出血侧别对患者手术后生存无显著影响,但在随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非优势半球出血患者,其手术后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手术后加强护理,实行重症监护,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特别是肺部感染和消化道出血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方胜,裴永恩,戴学元,等. 高血压重症基底节-丘脑区血肿CT分型与手术选择[J].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6:336-339.

[2]裴永恩,傅正华,戴学元,等. 115例重症基底节出血发病与手术距脑疝时间与预后[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7,4:251.

上一篇:探析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与对策 下一篇:1例百草枯中毒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