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分析

时间:2022-10-05 12:00:43

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陕西日报》2003至2010年来有关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从报道版次、选用体裁、报道题材、报道立场等方面考察《陕西日报》农民工报道的特征。研究发现报道数量显著增加,报道体裁多样化,在对农民工形象建构方面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但多从政府的视角审视农民工现状,忽视了农民工自身的声音。

【关键词】内容分析 农民工 媒介形象 《陕西日报》

一、研究目的

“农民工”问题是近几年来学界研究的焦点,但大部分研究被社会学领域囊括,包括农民工的边缘群体角色分析、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农民工的教育与管理、农民工的社会心理分析等,包含了农民工问题的各个方面,但把农民工置于大众传媒中进行考察的文献相对较少,因此对农民工的媒介形象分析非常有必要。

为了使本次研究更加客观公正,研究对象选取基于以下几点:《陕西日报》作为中共陕西省委机关报,是较权威、发行量也较大的综合性日报,在陕西省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影响力;同时陕西是全国的劳务大省,《陕西日报》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农民工的报道情况。

二、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对《陕西日报》的全部报道以“农民工”为关键字进行标题检索,数据截止到2010年12月31日,共得到276个样本,最早的文本是2003年11月25日《欠薪民工可申请法律保护》。采用标题检索是出于对媒体新闻报道规律的遵从:记者往往把最重要的新闻价值要素放在标题中。根据研究目的,对每个文本按照发表时间、版面、报道倾向、报道主题四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发表时间

通过研究国内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总体趋势发现,2003年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了一系列文件和通知。如表一所示,《陕西日报》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也是从2003年开始的,2006年是一个转折点,报道数量增加至50篇,2007年是报道的高峰期,2008年和2009年有所减少,2010年只有17篇。这种变化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关注与政策密不可分的。

2、版面位置

《陕西日报》版面较多,名称较繁杂,为凸显数据统计的特征,在实际统计时对一些版面合并同类项。具体分为:“重要新闻”包括要闻、时事新闻;“地方新闻”包括陕北观察、陕南望/民生・政策、天天西安、市县新闻、关中直击/民生・政策、三秦新视野;“科教文卫新闻”包括科教新闻、工交新闻;“生活周刊”包括图片新闻、陕西地产、百姓心声。

从2003-2010年《陕西日报》关于农民工报道版面统计的数据来看,农民工报道在重要新闻版面中所占比重最大,数量为123篇,占44.6%,其中在要闻版出现122次,时事新闻版出现1次,足以证明农民工报道的重要性;其次是地方新闻版,数量为35篇,占12.7%,这一版主要针对陕西各市县的农民工;工交新闻版,数量为26篇,占9.4%,报道多是关于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综合新闻版,数量为16篇,占5.8%;农业新闻版和法治社会版,数量均为13篇,各占4.7%;新闻调查版,数量为10篇,占3.6%;财经新闻版,数量为7篇,占2.5%;在科教文卫新闻版和文化娱乐版出现次数相对较少。

在《陕西日报》“关注全国两会”的专题报道中,对农民工的关注比重很大,这表明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和我国政府对农民工的制度政策是密不可分的,农民工问题仍然是关注的焦点。这些报道都以客观公正的视角审视农民工的生存和处境。

3、报道倾向

从表二可以看出,《陕西日报》对农民工的报道,正面和中性占绝对优势,占总报道的99.3%,这表明农民工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在逐步提升,对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农民工的生活、工作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4、报道题材

笔者把《陕西日报》关于农民工报道的题材分为以下几类:流动现象及其研究、生活工作状况、安全事故、政策法规、工资清欠、违规犯罪、教育培训、子女教育、春运/其他交通、与城市和市民关系、权益维护、社会帮助、突出人物、民工工会、民工就业等。

从统计数据来看,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主题以政府为农民工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最多,数量为75篇,占27.1%;其次是农民工就业问题,数量为30篇,占10.9%。多数报道显示出在国家和政府的帮助下,农民工已经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农民工的“就业难”问题有所改善;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和工资清欠的报道数量各为25篇,占9.1%,这说明农民工的权益维护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其中农民工中突出人物的报道共有12篇,占4.3%,主要反映农民工的好人好事。有关社会帮助农民工的报道共17篇,占6.2%;有关农民工违规犯罪的报道0篇。

5、体裁分析

从表三可以看出,《陕西日报》农民工报道体裁多样化,己经达到9种以上。体裁的多样化既反映该领域的报道价值高,也告诉我们这类报道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新闻领域的富矿。在农民工报道的总数中,消息体裁占到了55.0%。超过半数份额的消息,加上同样注重时效性的图片报道,将近占总数的67%,足见农民工报道的时效性比较强。鉴于消息文字简约、直陈其事的特点,数量多少还可以反映一类报道的信息量大小。一般来说,消息越多,信息量越大;评论是媒体引导舆论的最常见方式,《陕西日报》在对农民工进行报道的过程中也积极运用评论来引导舆论,在数量上占到了9.8%,足见对此类言论的重视程度。

结语

从《陕西日报》农民工报道内容分析的结果来看,该报的农民工报道存在以下特点:

1、从内容上看,《陕西日报》以对制度和政策的报道为主体

《陕西日报》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首要任务是通过新闻报道,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在对农民工的报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即报道内容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工的政策,对推动各地农民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从作用上看,《陕西日报》发挥了良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并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做出了努力

《陕西日报》按照一定的社会价值标准,选择、评价新闻事实,对影响人们对农民工的看法,起到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陕西日报》关于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报道也相对较多,说明《陕西日报》在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3、缺陷与不足

《陕西日报》关于农民工的报道中,较少出现农民工自己的声音;相对于消息和通讯题材来说,评论性、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较少,而这些正是一家媒体深度的重要表现。

本文只是从内容分析的角度浅谈媒介对农民工的形象建构,理论依据略显单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①陈红梅,《大众媒介与社会边缘群体的关系研究――以拖欠农民工资报道为例》[J].《新闻大学》,2004

②韦帆,《我国媒体对“农民工”报道的内容分析与话语探讨》[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③沈亚英,《农民工报道研究(1988-2006)》[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2007

④曹淑惠,《对农民工报道的实证分析――以1993-2006年的报道为例》[D].省略333.

com,2003年5月1日

(作者:陕西师范大学广播电视艺术2010 级研究生)

责编:刘冰石

上一篇: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经济形象 下一篇:微博:构建公共讨论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