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事审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2-10-04 11:58:15

对刑事审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摘要:本文从司法实践反映的问题和摸索的经验出发,对构建刑事审判推进和谐的现实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论证,进而从司法实务可操作的角度提出了对工作具体建构设想。

Abstract:This paper reflects the issues of judici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experience, to build a criminal trial to promote the harmony of the reality of an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and t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judicial practice operational work made specifical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as。

作者简介:秦波,男,汉族,1979年5月生,法学硕士,现任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汪明,男,汉族,1966年5月生,本科,现任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

人民法院承担着打击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对法院工作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认识法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肩负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把法院工作摆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去考虑,去把握。正如博登海默所说,“在信奉儒家学说的中国,人们特别倾向调解,而不是诉讼,而且这种偏爱调解的倾向在很大程度上一直延续至今。”1]可以说,在中华文明的主脉中,尚“中和”的观念始终主宰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中国是一个乡土社会,和解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有的学者将中国文化的精髓概括为“和合”文化 。2

人民法院应该充分履行审判职能,维护社会公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具体而言,人民法院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加强:

一、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为打造和谐社会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宽容理念下的轻刑化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方向,人们越来越认同于“刑法是一不得已的恶,用之得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大益;用之不当,个人与社会两受大害”3这一“用刑之道”。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惩罚犯罪,教育罪犯,保护人民,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人民法院要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以打黑除恶活动为契机,依法从重打击杀人、抢劫、故意伤害等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以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同时也要注重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注重保护人权,对具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的犯罪人员,要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尽可能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二、积极进行“平安城市”、“法治城市”等多头参与创新。找准构建大维稳格局的定位,开展和谐街道、和谐社区、和谐乡镇共建活动,广泛与辖区乡镇、社区建立和谐共建关系。适应社会管理对象的新特点,做好司法延伸服务,继续加大公开审判力度,结合办案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工作,以案释法,扩大覆盖面,增强公民法治理念,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司法裁判的息诉止争和行为规范功能方面的独特作用,重视通过司法审判形成全社会遵纪守法、不踩作奸犯科“高压线”。开展巡回审判、赠送社区治安刑事案件防范手册、发放民间矛盾引发案例小册子、进行法律咨询、专题培训、座谈报告、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进一步推进刑事审判参与社会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人民法庭职能,加强社区联动中心建设,探索司法协理工作机制,延伸化解矛盾纠纷的触角,不局限于邻里纠纷等民事案件,对民转刑案件、治安矛盾激化案件、刑事自诉案件、激情犯罪,要从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以预防为目的,尽最大努力做好相关人员的教育挽救工作。

三、加大风险评估和工作协调力度。坚持能动司法,善于从司法活动中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对在审判中出现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有针对性的立法、司法建议,推进管理创新。建立定期汇总分析机制,深刻剖析发案原因和教训,反思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分析特殊领域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配合做好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和专项治理,预防违法犯罪,强化源头治理。进一步探索完善刑事审判大要案风险评估机制。探索建立刑事审判年度通报告制度,及时向政法委、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部门通报、交流刑事案件受理和审理情况,提出加强和改进刑事诉讼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发挥刑事和解在重刑案件中的适用。突出强调某方面价值的重要性,从而绝对地禁止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运用,或者在死刑案件中不区分情况一律允许和解,均不是正确的选择。4刑事和解在死刑案件中的正确适用因考虑几个方面要素:充分考虑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被告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包括罪后的悔罪、认罪态度、赔偿态度等,案件性质,被害人的反应和需求,此时此地社会治安总体态势和维稳的要求。刑事和解要把握和解适用的合理范围、适用条件和操作规范,在实践中兼顾相冲突的价值,实现价值平衡.从而确保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贯彻及目标实现。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也是稳定有序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刑事审判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立文,中国文化的精髓一合和学的考察〔J〕,中国哲学史1996,(1-2)

【2】[美] 戴维・波谱诺著:《社会学》,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注释:

【1】〔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17页

【2】张立文:《中国文化的精髓一合和学的考察》,中国哲学史1996版,第1-2页

【3】陈兴良:《刑法的价值构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4】余剑:《死刑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合理限度》,载《人民司法》2009年第20期,第29页

上一篇:关于加快发展怀化现代农业的思考 下一篇:乡镇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