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欣赏中学语文课文中的自然美

时间:2022-10-04 10:29:40

如何指导学生欣赏中学语文课文中的自然美

在中学语文中,我们常遇到大量的描写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祖国锦绣河山的如诗如画的美文,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美来拓宽学生视野,调节学生心绪,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平时教学中,我是从两个方面来指导学生欣赏自然美的。

(1)指导学生认真领会自然美的内涵和特点。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所谓自然事物,也是指自然发生而不依赖于人或社会联系的纯自然的事物。”如雄伟的峨眉山,妩媚的西湖等。中学语文中的自然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课文中的自然美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的特点。作者对现实中自然美的描写,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而是对自然物进行选择、想象、加工、创造过的,这些自然物必然带有作者的主观色彩,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然界对象化的自然,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产物,人与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具有整体美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欣赏自然景物,常常受时空观的限制,难以获得自然美的全貌。而艺术作品中,由于有了艺术家的艰苦劳动,自然美的主要特征得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反映。因此,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够获得自然的整体美。③课文中的自然景物具有象征美的特点。这类自然景物,由于其外在特征与人的美好品格和精神相似,所以成为审美对象。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的白杨,由于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因而是北方农民的象征,是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少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象征。欣赏这类“自然美”,要力求准确地把握作品中自然物的情感表现性,提示其象征意义。

(2)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欣赏自然美的方法。①美读法。“美读”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有声有色的美读,能渲染气氛,激感;能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如教《,你在哪里》,本诗选择巍峨高山、辽阔大地、幽深森林、浩瀚海洋等自然景观作为寻找呼唤总理的处所,展现了一个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美读时,要把深沉的哀思、如潮的激情与博大、雄浑、壮阔的空间联系起来,读出亲切深情的呼唤,倾诉出强烈的思念之情,才能领会作者选择这些自然景观的美处。②直观法。利用图片、科教片、插图等直观教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强学生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如教《苏州园林》,可利用彩色图片,把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角落的点缀、门窗的雕琢、颜色的调配等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增强学生的直观性,从而使学生欣赏到苏州园林的自然美和和谐美。③描绘法。教学时,学生不可能直观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美好自然风景。在教学中,就靠教师利用简明生动的语言去描绘课文中的美景,让美景再现在学生的眼前。④想象法。欣赏自然美和欣赏艺术美一样,也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任何欣赏活动,都是一种创造,是创造就少不了想象力的参与。没有想象,或者根本得不到美,或者虽能看到美但也只是有限的。如果想象参与自然美的欣赏,那么,自然物就会呈现出无穷的意味。如姚鼐的《登泰山记》中的“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山,通过想象,却说青山背负着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⑤移情法。所谓移情,就是主观情感向客观事物的表象移入,从而达到物我同一。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在这个例子中,艺术家把情感“投射”到被表现的对象中,把原本没有生命的自然现象和事物,幻化为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们也有人的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这样它们才感人至深,具有艺术的魅力。

总之,课文中的自然美,因经过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自然美的特点和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自然美,表现自然美,以期陶冶情操,启迪睿智,造就一代新人。

上一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下一篇:浅析诗歌中感情与意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