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04 10:14:21

对高校软件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大学软件专业曾一直是普通高校的热门专业,不仅招生分数线高,而且毕业生就业率和工资待遇都较一般专业高。但近几年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与就业出现了一定的矛盾现象,一方面是社会对软件人才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软件专业毕业生难以就业或理想就业。而—些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诸如:达内、北大青鸟、新华电脑学校等凭借先进的课程体系培养了大批软件人才,作为普通高校软件教学应该吸取职业培训学校课程及教学的优点,扬长避短,从而使高校软件教学与社会需求更加适应,进而提升高校软件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本文从高校软件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的差距方面分析上述现象,拟为高校软件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社会软件人才需求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与相关的软件技术已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软件技术时代已经来临。软件技术应用的全面延伸对用于信息处理的软件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促进了软件技术和软件行业的飞速发展。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

当今世界衡量城市或地区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各国推行信息化的水平,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或地区大量推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处理的软件产品和软件技术产生的巨大的需求,使软件企业迅猛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面临着“软件产品开发、软件产品使用、软件产品维护”人才的巨大需求。而我国早在2004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已将软件技术在内的计算机人才列为紧缺型人才。

由于近几年企业及政府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软件外包等软件产业在国内的兴起,对软件人才需求有增无减。中国现在缺乏几万甚至几十万名软件人才。据权威部门调查,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每年至少存在20万软件人才缺口,并且这个缺口还在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5年将扩大到42.5万人左右。综合能力、应用能力较强的软件人才严重不足。

二、软件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前国内二类、三类以及高职、高专软件毕业生能一次性就业从事软件开发的并不在多数,大部分此类毕业生都从事了软件测试、软件销售等相关工作,当然还有少部分经过一定培训后重新择业上岗。一方面是社会对软件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是大量软件专业毕业生难以直接就业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出现此现象原因何在?

首先,目前部分高校软件课程体系陈旧,这些学校的教材普遍多年很少改动或改动不大,例如像VB,FOXPRO等这些已经不常用的技术还在很多高校讲授;尽管很多高校开设了JAVA,C#等课程,但基本都只停留在语言教学的层面,因此,学生毕业肯定难以适应企业对技术的要求,同时现在高校扩招,学生上机实践时间有限,偏重理论教育,都是症结所在。

其次,现在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愿承担培训新人的风险,以此降低企业成本,而软件开发又是对个人编程能力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很多用人单位都要求有2-3年的工作经验或从事过相关实际项目的经验。这对目前软件专业毕业生都是很大的挑战。

三、高校软件课程设置改革思路及方向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普通高校软件毕业生就业的困境,就必须从高校软件课程及教学改革出发,本人认为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1.课程设置改革。淘汰过时、陈旧的课程,增加当前流行的开发语言及平台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

2.增加专业课课时。目前高校软件专业的很大部分课时被文化课程和理论基础课程占用。只有保证充足的软件专业课课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3.新技术、新知识的讲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前沿技术及新的开发理念,教学不只局限于教材,可以专门设置软件前沿技术课。

4.项目、实践能力培养。软件专业学生不应只局限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应有大量上机及实战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通过系统项目,来综合、系统锻炼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而培养团队开发能力。

5.教师专业技能培养。教师的专业技能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纸上谈兵。

6.学生职场能力的培养。建议学校多开展一些技能实践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组成团队参加,不仅可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学校还应多开设一些关于社会、工作和办公室的选修课程或讲座,以提高学生的商业意识和职场能力。

四、结束语

为了保证高校软件专业学生良好就业,解决当前社会普遍面临的软件开发人员匮乏的现实,对当前高校软件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十分必要。让学生真正学到实用的、先进的软件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编码能力和项目经验是高校软件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上一篇:流行音乐对孩子的教育意义 下一篇:运用Flash制作教学课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