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学员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时间:2022-10-04 05:59:49

飞行学员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军事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军飞行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国际军事交流活动的机会日益增多。此外,现代空战和空中指挥均需要通用语言进行协调和沟通。在这种形势下,我院飞行学员综合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飞行学员大学英语泛读教学为例,结合目前大学英语泛读教学现状和我院飞行学员实际,分析存在的问题,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队院校飞行学员泛读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泛读教学模式 语篇教学 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071-02

学员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输入,尤其是大量的阅读基础之上的。我院《大学英语》课程标准(飞行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9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这一要求强调了学员的快速阅读能力,特别是学员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对阅读技巧的运用能力。

泛读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词汇和语言结构的知识,以及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肖冉指出:“泛读的学习理念是通过大量的英语接触,发挥人的语言习得机制的自发力量,自然习得英语语言能力。”[1]因此,相比较精读而言,泛读侧重一个“泛”字,要求广泛涉及各个领域,通过广泛阅读获取大量的信息。泛读教学的目的是希望学员在毕业后能够以英语作为工具,在保证理解的前提下,阅读大量的资料,获取专业信息。

一、泛读教学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院飞行学员大学英语教学立足实际,积极开拓创新,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取得了较大进步,四、六级通过率不断提高,为学员的转场训练及以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的语言基础。但在泛读教学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客观方面的问题表现在泛读课课时偏少,阅读面偏窄。受总学时和学员体能训练任务的限制,目前我院飞行学员泛读课平均每两周安排一次。教员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致使学员缺乏练习和参与课堂的机会。同时,教员也难以对学员进行较为深入的泛读技巧的训练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的学习指导。如此一来,学员往往只局限于课内有限的材料和范围的阅读,缺乏广阔的视野。

主观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员的教学模式和讲授重心有待调整。在目前的泛读教学中,部分教员仍使用精读课的教学模式,讲解词汇、语法、翻译难句、长句,却没有真正做到引导学员从文章整体出发,把握文章结构,出现了泛读不“泛”的局面。学员无法获得对语篇的整体把握,他们的假设、判断、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的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也无法提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部分教员没有认识到泛读作为语言技能的一部分,目的是帮助学员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能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二是学员对泛读学习的态度和学习习惯存在偏差。飞行学员训练任务重,而且由于对身体条件的要求,学员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相当一部分学员存在走捷径的思想,表现为忽视课本学习和广泛阅读,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大量的模拟和全真训练上,以为过了四、六级就可以了。他们不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对泛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很多学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泛读技巧,对字典的依赖性较强,对所有的语言点、信息都不分主次的逐句阅读。笔者所教授班级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学员在泛读训练初期,频繁翻阅字典,并习惯于标注生词,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对语篇理解有帮助的核心词、核心句上。这样的阅读习惯影响了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削弱了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十分不利。

二、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模式探讨

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军队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军队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应更注重学员综合应用技能的提高。其教学模式应真正践行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两者有效结合的原则。在大学英语泛读教学方面,教员应充分认清泛读能力的提高对学员综合能力增强的积极作用,探索有效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员的主要职责是立足实际、引导学员,针对有效材料进行大量的阅读,带领其从语篇的角度进行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培养泛读技巧和策略,从而培养科学的阅读习惯,使学员受益终生。

1.泛读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所选泛读材料的难度应略高于学员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但应在可以达到的范围之内。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 Krashen提出“i+1”的概念,其中i 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水平,数字1表示略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语言知识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潜力就容易得到激发。[2]

泛读材料的选择既要内容广泛,又要重点突出,应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材料的内容要相对集中,将有关同一主题的内容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集中安排学员阅读。这样语言点的重复率高,背景知识可相互渗透,便于学员掌握,从而提高泛读的速度和质量,同时也可使学员感受到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可以适当选择一些与学员所学专业相关的材料,如空间工程、飞行技术等方面的文章,可极大的调动学员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做到在泛读中学习。同时,教员应与时俱进,多涉猎反映社会进步的素材,应用到泛读教学中来,不断增强泛读材料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阅读材料的结构形式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因素。一旦学员对各种体裁的文章结构形式有所了解,阅读时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员应引导学员从整体框架上把握文章,可事先向学员介绍各类文章的一般结构形式。如说明文通过举例、分类、对比等方式阐明事实或观点。

2.注重语篇角度的泛读教学

传统教学法是通过讲解语法现象;语言点;分析长、难句,使学员能够翻译阅读材料,理解全篇内容。语篇教学法则是通过语篇分析来开展教学。语篇分析即“从表达完整确切意义和思想内容的语段篇章结构形式入手,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衔接和相关意义及逻辑思维的连贯性”,[3]使学员能够从语言交际的动态环境中掌握语言现象。通过语篇教学手法,教员引导学员根据上下文,语法规则判断分析词义和语义;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分析词句、段落间在逻辑和意义上的联系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从而培养学员对语言的综合应用和归纳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教员可设计练习,训练学员学会找出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以及各段的主题句,让学员对文章有个宏观的了解。这样,他们就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做到阅读时思路清晰,不受个别词句的影响,从而真正的理解文章。

3.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检测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进行背景知识介绍、阅读小活动等环节时,可充分利用现代设备,以声音、图像等形式丰富课堂内容。如在进行某个关于航空母舰的新闻材料的练习时,笔者尽量搜集图片、视频等资料,以及相关的报道,极大的调动了学员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知识储备。针对我院飞行学员训练任务重,泛读时间紧的现状,计算机等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较多、较丰富的信息,从而创设出一个相对真实的语言环境,提高学员的英语学习兴趣和阅读效率。

对阅读效果的检查和巩固也应重视,阅读能力的有效检测可通过选择、判断、填空、复述、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列小标题、图表演示等方式。这些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泛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安排,穿插于整个阅读过程。除此之外,教员也应按照材料的性质和特点,灵活的布置与泛读有关的任务,如角色扮演,或对文章的主题展开讨论或辩论,从而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检验学员对某篇章的阅读效果和整体阅读能力。

4.学员的主体作用

学员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自身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才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精神,这样泛读教学才能真正收到成效。“教学工作的成效,即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帮助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而且主要决定于学习者本身的主观条件。”[5]对于外语学习来说,学习者的主观因素对学习效果的作用很大。刘润清指出:“动机和态度是决定不同学习者取得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要通过教员的热忱和耐心,正确和有效的指导,更需要学员能克服各种困难,真正认识到泛读的重要性,从而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下功夫,多阅读、多实践。

同时,可建立科学民主的学习评价模式,坚持评价主体的多样化,指导学员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和学员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坚持评价过程的科学化,做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使学习评价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泛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局限于扩大词汇量、了解语法知识,而是在大量的广泛阅读中培养学员对语言的直接感悟能力,促进语言学习的内化,从而使学员更好的理解所学语言,真正从阅读中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在今后的飞行等相关工作岗位上能更好的加以应用。当然,泛读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更多教学人员的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真正提高学员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肖 冉.英文大师的记事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

2 Krashen, S. D. The Input Hypothesis and Implications[M]. New York: Longman, 1985

3 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出版社,1988

4 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5 朱 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 白 瑞.运用图示理论进行泛读教学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1)

7 陈 群.大学英语泛读教学初探[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3)

上一篇:如何应对理综物理考试 下一篇:论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