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1 08:59:38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INDRA空管自动化;安全;Solaris10;Jumpstart;客户机;备份;步骤

引言

空管自动化系统在如今空中交通管制体系里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飞行安全保障和管制效率。文章总结实际工作经验,介绍当INDRA自动化系统单机瘫痪,如何快速简便的恢复,从而更好的保障飞行安全,为管制员空管指挥提供服务。

1 INDRA空管终端自动化系统简介

由西班牙INDRA公司研发的空管终端自动化系统已经在全国多个管制中心使用,其硬件采用SUN公司生产的ULTRA25(客户机)和ULTRA45(工作站)两种机型,软件则运用Solaris10操作系统。采用双网冗余,外加BYPASS第三网结构。

2 INDRA空管自动化系统单机故障快速恢复的方法及步骤

对于突发性该自动化系统中单机故障,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和实验,概括快速恢复正常工作的方法及步骤如下:

(1)在INDRA终端自动化系统网络中建立JUMPSTART服务器。

Jumpstart是Solaris操作系统特有的一个便于快速恢复网络中任何一台客户机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一台配置好的JUMPSTART服务器可以帮助你在系统崩溃以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而过程仅是去敲入一条命令,所有的安装过程不再需要人为的干预。INDRA公司在该终端自动化系统中根据实际系统的配置特性都配有一台这样的Jumpstart服务器,已便于实际工作的需要。

这里作者将搭建Jumpstart服务器的原理步骤简要介绍一下,具体安装细节可以查阅与Solaris操作软件相关的资料。在网络中选择一台硬件符合要求的机器用做服务器安装,也可以和其他服务器合用一台机器,不必单独占用一台机器。本系统中的jumpstart Server安装提供五种服务:Boot services、Identification services、Configuration services、Installation services 、Operational services :a.Boot services为客户端提供启动服务,能够提供客户端的 ip地址 ,hostname等启动参数。b.Identification Services响应客户机发出的辩证查询请求,这些辩证信息包括:网络信息, 安全 策略,nameserver,timezone,terminal type,时间取得方式,还有root的 密码 等,就是当你手动安装时,你需要逐项回答的问题。c.Configuration Services提供的信息有:安装类型(初始化安装还是升级安装),系统类型(standalone,server),硬盘分区,文件系统,软件安装类型以及不同的客户端采用的不同的安装配置脚本等。d.Installation Services提供安装操作系统所需要的程序包,就是将安装光盘里的内容复制到硬盘里。e.Operational services则是提供不同客户机的应用程序软件,并保存应用程序的一切原始配置。当我们把以上五个步骤搭建完毕后,一个完整的Jumpstart服务器就大功告成了。

(2)当INDRA终端自动化系统网络中某台客户机出现仅软件系

统瘫痪,而硬件正常的情况。此时你仅需在该台机器上使用+组合键,使设备进入EEPROM状态。

键入命令:OK bootnet-install

剩下的事情就是短暂的等待了,安装完毕后,与原来一模一样的客户机又回来了。

a.当INDRA终端自动化系统网络中某台客户机因为整机硬件更

换,而要重新安装。则稍微复杂一点。

b.首先在该机上用#./ifconfig -a命令查看它的MAC地址。

c.在jumpstart服务器内的/etc/ethers文件中,写入要安装的MAC

地址文件和主机名host文件。

d.将原来rules、rules.ok(/image文件下)、host.info.txt(/image/CON

FIG文件下)三个与安装信息相关的文件删除。

e.执行下列步骤,使主机名和MAC地址相对应:

#CD /image/CONFIG

#./config.sh 待安装系统的MAC地址 待安装系统主机名 OPERATIONAL/待安装的相关应用软件文件

f.使用+组合键,使设备进入EEPROM状态

键入命令:OK bootnet-install

(3)如果jumpstart服务器瘫痪了,我们该怎么办?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对该服务器的硬盘进行备份,而且是一模一样。步骤如下:

a.找一块和在用硬盘几何特性相同的硬盘,作为备份硬盘。

b.以超级用户身份登录。

c.在主盘的系统中输入touch /reconfigure,检查主盘系统是否有reconfigure文件,以便在重新启动时发现备份盘

d.输入init 0关闭系统

e.将备份盘连接到主机上并开机

f.在OK提示符下输入boot

g.使用命令

dd if=/dev/dsk/device-name of=/dev/dsk/device-name bs=blocksize (输入文件if是主盘设备,输入文件of是备份盘设备)

h.输入fsck /dev/rdsk/device-name (检测新的文件系统)

i.输入mount /dev/rdsk/device-name /mnt 加载备份盘的root文件系统。

j.编辑备份盘上的/etc/vfstab文件,指向正确的设备名。

k.输入umount/mnt ,卸载备份盘的root文件系统。

l.输入init 0关闭系统。

m.将备份盘从机器上取下,保存起来作为应急使用。

3 结束语

文章作者通过实际工作经验总结,详细阐述了INDRA空管自动化系统几种不同情况下单机故障快速恢复的方法和步骤。当今后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只要完成以上所有步骤,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当终端自动化系统中任何一台机器突然罢工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轻松的完成系统修复工作,而不用长时间的紧张工作,从而更好的保障飞行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失速管理系统是关系飞行安全的重要系统,下文将详细分析B737NG飞机的失速警告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对失速警告系统的常见故障成因进行剖析,以帮助飞机维修人员更好的理解并掌握该系统,保障飞行安全。

一、B737NG飞机失速管理系统的组成

B737NG飞机的失速管理系统组成并不十分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件:失速管理偏航阻尼器(SMYD)、驾驶杆抖杆器、失速警告测试面板和方向舵感觉力变化模组(EFSM)。

二、失速管理系统工作原理

失速管理系统由两部SMYD计算机控制自动工作,一套系统主用另一套系统为备用。SMYD计算机不仅提供失速管理(SM)功能,还提供偏航阻尼控制、协调转弯控制以及副翼方向舵互联控制等功能。其中失速管理功能又包括失速警告、升降舵感觉力变化、自动缝翼以及保护参数计算等四个功能。

1.失速警告功能,只有当飞机在空中模式时才有效,如下图所示当条件满足时,计算机将锁定为空中模式,当攻角小于5度以及空速小于105节时,空中模式被复位,失速警告功能失效。正常的失速警告功能,计算机自动对比飞机实际攻角与失速临界攻角,当实际攻角大于临界攻角便会发出信号,作动抖杆马达发出警告。失速临界攻角的值与后缘襟翼位置有关系,不同的襟翼位置对应的临界攻角值不同,基于不同的后缘襟翼位置,B737NG飞机的临界攻角值在13-23.5度之间变化。另外,当处于一些特殊情况时,如大翼和发动机热防冰接通、前缘装置故障出现位置不一致或非指令运动、飞机低速发动机高推力构型等,飞机将会在更低的临界攻角就发生失速,此时SMYD会自动计算所有偏量,并选用最高值,从正常临界攻角值减去最高的偏量值,从而获得新的失速临界攻角值,来判断飞机是否失速。除了上述情况外,还有一种最低速度失速警告,它的判定与飞机攻角无关,仅与特定后缘襟翼位置对应的最低空速值有关,一旦空速过低,计算机立即发出指令产生抖杆警告。

2.升降舵感觉力变换功能,同样也是只有在空中模式才有效,当无线电高度低于100英尺时,该功能是被抑制的。EFS功能发生在失速抖杆警告产生后,实际攻角继续增大到临界攻角8-11度时(基于后缘襟翼位置),SMYD发出控制信号作动EFSM模组为升降舵感觉定中机构增加一个额外的850PSI的计量液压压力,以此来增大驾驶杆的感觉力,使驾驶员不能轻易地通过操作驾驶杆打断飞机自动的低头配平。

3.自动缝翼功能:当后缘襟翼位置在1、2、5度的时候,SMYD发现飞机临近失速,就会发出信号控制自动缝翼活门工作,让前缘缝翼自动从半伸出位放出到全伸出位,来改善失速时的翼型,增加升力。

4.飞行保护参数计算功能:SMYD计算飞机俯仰限制(PLI)和多个最大/最小安全飞行空速,PLI参数符号显示在CDS上的电子姿态指引仪上,安全空速符号显示在空速带的上方或下方。

三、失速警告系统故障分析和处理思路

通过上述对系统基本原理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其实NG飞机的失速警告系统控制逻辑并不十分复杂,结合前面的系统原理和实际维修工作经验总结,失速警告系统的故障来源主要也就四个:

1、其他相关系统故障,提供给SMYD错误的输入信号,导致SMYD错误的产生失速警告。在之前的维修工作中就曾碰到飞机在低攻角爬升时产生失速抖杆的故障,机组报告误认为是失速警告系统工作不正常,但测试检查后发现失速故障出现的同时还有前缘位置指示的故障现象,经分析和测试很容易就判断出故障是由于前缘位置传感故障,给SMYD提供了错误的输入信号,导致不正常抖杆,更换传感器后故障就消失了。因此此类故障其实并非真实的失速管理系统故障,故障发生时往往伴随其它系统的故障现象,我们只要认真分析,找准故障源就比较容易排除故障。

2、SMYD计算机故障。SMYD计算机是核心控制部件,如果计算机内部失速管理控制逻辑出错就会导致系统故障。根据实际经验,计算机故障往往体现为瞬时故障,例如失速警告测试时不抖杆,此类故障只要不是持续出现,通过拔跳开关重置计算机即可解决。另外,计算机软件版本功能不稳定也会引起故障,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当出现机队故障现象时,厂家一般会及时更新软件,工程技术部门也会相关的技术资料,作为维修人员只需要在处理故障或更换部件时仔细查询技术资料,按要求检查或更新软件即可解决。

3、系统作动部件故障,不能正确执行控制指令。失速管理系统的作动部件较少,而且其结构和原理都比较简单,可靠性较高,故障率并不大,实际维护中较容易出现故障的就是抖杆马达被烧坏,马达安装在驾驶杆下方,更换比较容易。

4、线路故障。线路故障一般处理都比较麻烦,尤其是故障现象时有时无时很难一次性准确判断。线路故障一般出现在机龄较老的飞机上,如果多次出现相同的重复性瞬时故障,维修者应及时考虑线路问题,参考线路图册结合故障现象逐段进行线路测量。

上述只是简单分析和阐述了NG飞机失速警告系统故障处理的通用思路,另外由于NG飞机有两套独立的失速管理系统,MEL中给出了单系统故障时的故障保留说明,M项中分了两种情况,其保留条件差异巨大,需要我们对故障现象准确进行判断。如果只是抖杆不工作,保护参数计算功能正常,只需拔出并套住STICK SHAKER LEFT(RIGHT)跳开关,在测试按钮边贴上抖杆不工作标牌即可放行,对其他系统无影响。但如果相应侧的PLI,下部警告带或下部琥珀色带标志显示错误数据,说明是保护参数计算功能失效引起的失速警告失效,这就需要拔出并套住SMYD-1 SNSR EXC AC 或SMYD-2 SNSR EXC AC跳开关。这样就会引起相应侧(机长或副驾)的自动缝翼系统、马赫/空速警告系统、俯仰限制指示、自动驾驶系统、马赫配平系统、飞行指引系统、偏航阻尼失效并且PSEU还将将显示可放行的故障,因此在进行失速警告系统保留的同时,还需要去参照其它失效系统的MEL项目完成相应的保留工作。

另外,在前面的系统原理中我们提到过前缘位置不正常时,SMYD会认为出现前缘不对称,因此对失速临界攻角进行前缘不对称偏置计算,这将大幅减少失速临界攻角(减少10.2―15度),这将使飞行姿态指示仪上的PLI符号压得很低,此时机组不能过多的进行拉杆操作飞机抬头。如果前缘舵面工作正常,而是由传感器故障引起的前缘位置指示故障,按MEL是可以保留的,为了避免传感器故障而导致SMYD错误的认为前缘处于不对称构型,MEL中规定了相关的M项操作:在产生缝翼指示不正常的后缘襟翼位置上,进行失速警告测试(抖杆测试),如测试不通过,需要拔出Stall Warning Asymmetry Mode 跳开关,抑制SMYD进行前缘不对称的偏置计算,此步骤非常重要,如果维修人员不能正确理解并执行,很容易造成驾驶员正常爬升操作飞机时产生失速抖杆警告,严重时可能引起飞机返航。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RVSM;波纹度;测量方法

引言

RVSM(Reduced Vertical Separation Minimum)缩小最小垂直间隔标准是在实行RVSM 运行的空域内,在高度29000 英尺(8850米)―41000 英尺(12500米)之间的垂直间隔标准由2000 英尺缩小到1000 英尺。该空间范围内飞行高度层的数量从原来的7个增加到13个。按照这样的标准从事的飞行活动称之为RVSM运行。

缩小垂直间隔有众多优点一、可以在可使用的空间中增加飞行高度层和空域容量,航路得到优化,提升飞机的运营效率;二、该标准有利于航空公司减少航班延误率;三、有利于机场管制人员调配飞行冲突,减轻空中管制的工作负荷;四、提高航油利用效率,节约燃油,保护生态环境;五、与国际航线网络对接,降低由非RVSM区域向RVSM区域转换难度,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1.蒙皮波纹度对RVSM的影响

波纹度,也称波度,是形成工件或零件表面形貌特征的形状误差成分之一。在航空界,它是指那些在加工过程中, 因零件进行拉伸或者进行热处理时受压力与变形诸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在工件表面呈一定周期性重复出现的、作波浪形高低起伏的一种较小的形状误差轮廓起伏的高度及间距的大、小。

进行RVSM 运行就必须要求飞机自身能够比较精确地测量飞机的飞行高度,这需要静压探头在进行气压测量时不受较大影响。影响

飞机高度测量的误差有系统误差和制造偏离误差。为了保证高度测量精度,控制RVSM 区域波纹度是必不可少的。

2.蒙皮波纹度的测量方法

2.1光学照相法

在使用光学照相法测量波纹度过程中,在目前各种CAD软件中,都能够实现各类样条曲线功能,这对于根据飞机蒙皮的实测外形数据进行样条曲线包络,从而进行精确分析检查外形,得出外形波纹度的具体数据,提供了可能性。

首先,利用光学摄影扫描仪器对RVSM区域的机身外蒙皮进行测量获取外形数据,摄影测量采用MAXscan 激光扫描与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定位,用EXAscan 自定位参考点技术扫描系统进行表面扫描,将测量采集的数据通过特殊的数据接口传入CATIA 系统,生成数据点云。

利用光学测量仪器所配备的软件功能,按照一定的间隔,利用多个和水平面相平行的平面将点云数据分割成数段,分割所得的点云数据就是该位置蒙皮的实际情况。点云数据切割后,对数据云线进行人工凸包分析,提取凸包特征点,再用样条方法生成曲线,用点云分析功能分析点云与这些曲线的距离,远离该曲线的为波谷,贴近该曲线的为波峰,并判断波峰之间的距离大小作为波谷深度即波幅B,作为波长L,记录波谷深度和波长,可以计算得到斜率K,通过以上各数据来分析飞机外形的波纹度。

从测量精度上考虑,照相扫描法相比较于一般的物理测量精度会高出很多,但是由于测量仪器的费用较高,操作过程以及分析过程过于繁琐,该测量方法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多次测量和广泛使用,只能在最终产品交付时或者要求精度较高时进行精确测量,保证蒙皮的波纹度要求。

2.2样条曲线法

样条曲线有非常好的保凸性和支撑性,在飞机外形设计中应用广泛。由机设计外形的保凸特性,使得在进行飞机制造外形的波纹度检查时,会自然和样条联系在一起,事实证明,良好的外形与样条的贴合良好,而凹凸不平的外形用样条可很明显地检查出来。在找出飞机蒙皮外形的凹凸特性后,可以利用斜尺来确定飞机外蒙皮和样条之间的间隙值,从而确定飞机蒙皮的波幅数据。航空制造中用样条的方法检查波纹度是最合适也是生产过程中比较方便简洁的办法,在欧美和原苏联已长期使用。

生产现场中一般采用有机玻璃作为生产样条的原材料,该材料一般只会产生弹性变形,同时易于弯曲,较容易和飞机蒙皮相贴合,同时又有一定的刚性。通常在RVSM区域每隔一定距离选取一个和构造水平面相平行的平面,沿测量剖面将样条两端贴于蒙皮表面,先压紧样条一端,然后沿测量剖面将样条抹平,使样条贴紧蒙皮。抹平后将样条两端与蒙皮压紧,在两端施加一定的横向力使样条可以较好地和飞机蒙皮贴平,利用楔形塞尺测量样条与蒙皮最大间隙,记做该剖面最大波幅,标记最大波幅对应的蒙皮与样条接触点,测量两接触点的曲面距离,记做该剖面最大波幅对应的波长。

样条测量方法相比较于激光扫描测量法来说,可达精度上有所欠缺,如果需要十分精确的反映出机身蒙皮的波纹度,此方法无法达到,只能采用激光扫描测量法,但是样条测量方法也有着它自身的优势,它在现场操作中较能容易实现,同时也可以直观的反映出蒙皮波纹度所存在的问题,适合于生产现场的多次简单操作。

2.3短钢板尺测量

由于有些飞机RVSM区域采用密框结构这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它会在机身蒙皮上出现波长很短的波纹度。针对这一情况,操作更加方便的就是钢板尺测量法。

该方法就是利用300mm或者150mm钢板尺,对可能出现波幅的机身蒙皮位置进行快速测量,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得到机身蒙皮波纹度的大致测量数据,该方法适用范围较小,只能适用于密框结构的蒙皮表面,且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进行粗略测量。

3.结束语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爱国爱党 立志献身

徐舜寿早在学生时代就立志于航空事业。他16岁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攻读航空专业。20岁毕业后,正值抗日战争爆发。他抱着航空救国的远大志向,又考入原中央大学航空研究班深造。后来,徐舜寿从教,在新疆伊宁航空训练班讲授飞行原理课程,为中国培养空军人才。1940年,他创造了飞机性能捷算法。1944年,他又编辑出版了一部英汉航空词典。同年他赴美国学习,于1946年回国。目睹政府的反动腐败,徐舜寿失望不已,在我地下党的联系下,他渐渐与共产党走近。1949年春天,徐舜寿携家小,深夜偷渡封锁线,到达了解放区。最初在我军东北航校机务处任工程师,不久随军南下,参加我南方某地机场修建工程,为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进军服务。后来,徐舜寿在华东空军航空处航空研究室担任飞机组负责人。1949年12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创建时期,徐舜寿担任了航空工业局技术科科长,曾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航空工业部分提供了许多具体方案和计划数字。他又通过自学,较快地掌握了俄文,翻译并审核了大量的技术资料,推动了试制苏式飞机的技术指导工作。当年他参加编制飞机试制的进度表时,曾兴奋地说,明年就要看到我们(自己)试制的飞机上天了!

但是许多人不知道,徐舜寿的主要目标始终是自行设计。他要研制设计新中国自己的飞机!在他的积极建议和努力工作下,这一天终于来到了。1956年,航空工业局决定建立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授命徐舜寿负责组建并担任设计室主任。创业初期,困难重重。既无试验设备,又无设计经验,除了徐舜寿和总工程师黄志千等少数几个同志外,大多数人员是离开校门不久的大学生和中专学生,不仅都没有搞过飞机设计,有的学的还不是航空专业。但是设计室一成立,徐舜寿就满怀信心地提出:一定要尽快地设计出中国自己的飞机来。他和黄志千等同志根据当时的需要和可能,提出首先设计喷气式中级教练机的方案。他们一面去空军部队征求意见,一面购买图书,收集资料,组织全室人员学习业务。他亲自上技术课,到外单位请教授来讲课,还请工厂的同志来讲解飞机制造的工艺过程。

当时气动弹性是一门新学科,国内航院还未设置这个专业。徐舜寿就买书钻研,挑选设计员一起学习,培养出这方面所需要的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准备,设计工作全面铺开了。当时徐舜寿39岁,设计人员平均年龄是25岁。徐舜寿带领着这支一百多人的年轻技术队伍,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设计图纸。一些老设计人员回忆起当年工作的情景,心情十分激动地说那是他们一生的黄金时代。

新中国第一架喷气飞机的诞生

1958年7月26日,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架飞机“101”飞上了天。元帅代表中央军委参加了庆功祝捷大会。这架飞机的性能在当时同类型飞机中是比较先进的。就在我国开始这项设计时,还有几个国家也在设计这种飞机。他们的工业基础都比我们雄厚,设计经验也比我们丰富,但是他们的同类型飞机在我们的“101”上天后一两年才陆续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的上天,在我国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飞机设计专业培养了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徐舜寿等同志在航空事业上的贡献受到党的重视,早在“101”号试制时,总理鉴于当时还不宜公开宣传这一成就的情况,请人转告飞机的设计人员,要他们先做“无名英雄”。到全国三届人大时,指示:航空界应有代表。根据这一指示,徐舜寿光荣地当选为三届人大代表。

“101”飞机成功上天后,徐舜寿没有陶醉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马上组织全体人员总结经验和不足。他冒着酷暑来到福建前线机场,听取飞行人员的意见,了解他们的需要,为设计新的超音速歼击机,收集第一手的资料。回来后,他立刻开始着手研究新型飞机的初步方案,同时对设计室内部的组织机构作了调整,制订相应的工作步骤。为适应新机研制的需要,他提出和参与规划建立了“高速风洞”方案,在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建成了新中国第一个高速风洞。其他新成品和材料的研制工作也都取得了成效,为设计以后的型号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

徐舜寿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热情,他热爱航天工作,时刻都在考虑新型号飞机的设计,同时又始终坚持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设计室刚成立,他就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设计指导思想,强调飞机设计必须与国家经济发展、国内技术水平和工厂的生产能力相适应。在“浮夸风”劲吹、盲目追求高指标的年代,徐舜寿没有“随风倒”,不盲从,不迎合,他举出大量技术上的论据,反复说明不能脱离国力,追求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必须按照科学规律办事,循序渐进。尽管为此受到很大压力,甚至受到批判,但在技术问题上,他从不放弃科学的正确主张。1963年在航空设计研究院的党代会上,徐舜寿还从战术技术要求的制定、草图的设计,直到飞机试飞定型、转入成批生产的过程作了周密的说明,以此论证了研制一架现代化歼击机所必不可少的周期,以有理有据的事实驳斥了“浮夸”的思想。鉴于这周期为时较长,他提出应尽早起步。实践证明徐舜寿的意见是正确的、实事求是的。他这种不计个人得失,不怕压力,坚持科学真理的精神,给周围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培养专业人才 开拓航空工业

徐舜寿的另一个卓越贡献是为我国飞机设计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他对爱国而有才华的知识分子大胆启用,他一贯鼓励青年技术人员钻研业务,要他们“坐下来,钻进去,冒出来”,成为自己专业的“状元”和“尖子”;对于成绩突出的技术人员,他建议党组织委以重任;在政治风暴中,徐舜寿保护热爱航空事业的技术骨干,不让他们受到“诬陷”。当有的技术人才得不到合理的重用时,他曾经激动地向有关方面建议:“这个人如果不够从事这一工作的政治条件,你们就把他调走。既然不是不够,在我这里我就要使用。要用人家,又不信任人家,这样的事不来!”

徐舜寿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一直要求很高。他曾经提出,“一个飞机设计人员一定要熟悉10种以上飞机的同一构件或系统的构造,并能作分析比较,论述其优缺点,概括出各设计家的传统,知其所以然”。为此,他十分重视设计人员对图纸资料的学习。他还将我人民空军击落的敌机残骸弄来让大家拆开研究,了解敌机的构造和性能。他总是说,“不下水怎么能学会游泳”。徐舜寿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刻苦锻炼,坚持踏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计算、画图要求准确、迅速,甚至图纸上的仿宋字也要求写得一丝不苟。他重视经验总结,在设计任务完成后,不仅作全面总结,而且要求人人写出自己的经验体会来,说这些总结就是给后来人的技术经验和传统作风的现实教材。作为一个技术干部,徐舜寿从不空谈政治。但当他接受任务时,总是把当前任务同国内外形势、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设计人员充分了解自己工作的意义,产生一种使命感,从而热爱这项工作,自发地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徐舜寿和设计人员朝夕相处,关系融洽。许多人几十年来始终牢记着他的热情帮助甚至是严厉批评。正是由于徐舜寿对培养人才的重视,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言传身教,严格要求,因而培养了一支勤奋钻研、工作踏实严谨的科研队伍。他们今天已成为航空科研战线的技术骨干,有不少人还成为专家,担任了一些工厂和研究所的总工程师、所长、副所长等领导职务,成为国家航空领域的砥柱。

徐舜寿一生为航空科研单位的建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他在这一方面的工作经验及组织才能,特别是其丰富的知识,深为周围同志所敬佩。他熟悉飞机设计的各个专业和飞机生产的各个环节。他常说,飞机设计是上百人的集体劳动,要有共同的语言,各个专业要像弹钢琴、演奏交响乐一样,注意协调,奏出和声。正因为如此,徐舜寿他重视科学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组织编写了规范手册、图样管理制度、零件设计原则和设计员手册。有些原则沿用至今,仍然是培养和考核技术人员的依据。

为了发扬技术民主,实行技术责任制,徐舜寿极力主张建立技术委员会。虽然当时遭到一些非议,但是这一制度最终在实践中得到有力验证,进而普遍推广。他十分重视航空方面图书资料的收集工作和国外技术发展情况,注意介绍推广并亲自动手翻译。早在1953年,他看见国外出版的一本《飞机强度学》,便利用出差的机会在旅途中的空闲时间进行翻译。他曾在火车的硬卧车厢里,伏在手提箱盖上,以半小时一页的速度翻译着,一趟出差结束,一本书也基本上译出来了。就这样,经过长期积累,徐舜寿他们保存了相当完整、丰富的技术资料,成为本专业的一笔巨大财富。当国外航空工业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时,他立即向国外订购,因而我国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即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结构强度。

英年早逝 精神永驻

随着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最初只有百人的飞机设计室发展成为上千人的飞机设计研究所。徐舜寿担任副所长,负责全所的技术领导工作。

工作中敢于领导,严于管理,善于决断,勇于负责是徐舜寿的一面;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知识多面,爱好广泛则是他的另一面。他经常在工作之余教育孩子们速算、练字、观看星座;休息时喜欢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并用读原文作品的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他还爱欣赏古典音乐,有时在夜深人静,听到飞机发动机的雷震般的试车声时,他不仅不感到烦躁,反而欣赏地说:这才是最美的音乐!

徐舜寿生于江南水乡,为了发展我国航空工业,他足迹遍及全国,并且长期生活在北方。每次调动,他从不讲条件地点,往往只有一句话:只要搞飞机,到哪儿都行!虽然历经坎坷、苦难,但他心里始终燃烧着为祖国设计自己的新型飞机的强烈愿望。正在他要把这种抱负化为现实,在各种新型飞机设计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时,“”开始了,徐舜寿遭到了残酷的迫害,于1968年1月6日不幸去世。在最后时刻,他还说:“我不能死,我还没有老,我还能为党工作。”是的,50春秋,正当壮年。他的凌云壮志正待实现,国家的航空事业,也亟待发展,有多少工作正等着他去完成,有多少空白等待他去填补!徐舜寿的过早离世,是我国航空科研事业的重大损失,令人痛心和遗憾。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出国作战前的十五军

十五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由太行军区的游击队和县独立营组成,并在战斗中逐步壮大的基干团,解放战争初期,被改编为野战军第九纵队。这支部队渡过黄河以后,驰骋中原,创建了豫西根据地;渡江战役前夕,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第十五军。突破江防后,十五军横插浙赣线,转战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数省,参加了许多重要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十五军是第二批赴朝参战的部队。当时,十五军正分散在西南执行剿匪任务,一部分人准备复员。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后,十五军四十四师、四十五师和二十九师迅速集结在四川泸州、宜宾地区,并准备迅速开赴到战备机动位置――河北省邢台地区待命。我当时在川西从事剿匪铲霸工作。1951年1月,我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任命我为第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参加抗美援朝。

十五军领导机关驻地在川南泸州市。我立即赶往军部报到。在那里,我见到了军长秦基伟、政治委员谷景生等同志。我们是在山西太行山抗日打游击时的老熟人。

三天后,我和军参谋长张蕴钰带领军直属机关人员直奔重庆市,那里是西南军区刘邓首长和领导机关驻地。一周后,我们乘船沿江顺流而下。临别时,军区机关和当地群众非常热烈地欢送我们,场景催人泪下。

部队在邢台地区集结完毕后,深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备战动员教育工作。

首先召开了军党委会议和军党委扩大会议,在此基础上,又召开了全军营以上的干部大会。大会上,军政委谷景生首先作动员报告,随后军长秦基伟、副军长周发田以及军其他领导干部也讲了话。

抗美援朝,当然要付出巨大牺牲,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少数战士、干部的思想中,“革命已经到底”、“该过安乐生活了”的思想和惧怕美帝国主义的思想还很严重;还有一部分人,存在着“美帝没啥可怕的,打就打,由北到南,一推就完”的轻敌麻痹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军政治部根据军党委和军首长的指示,在全军集中系统地进行了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要内容的热爱祖国、热爱朝鲜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向广大干部战士讲解:参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则对各方都不利”,“我们不但有必要出兵参战,而且也一定能战胜美帝国主义。因为美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朝人民”。

随后,又进行了“不怕艰苦、不怕牺牲”,杀敌立功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进行了认清美帝侵占别国领土、称霸世界的本质,在政治上又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树立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坚定美军必败、我军必胜的信心。

军政治部颁发了《开展反右倾斗争,巩固部队,提高斗志,保障胜利出国》的政治工作指示。在深入教育、提高觉悟的基础上,主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和查思想、查斗志活动。在这一思想教育过程中,军政治部特别强调,要充分相信群众,相信我们战士、干部的绝大多数,要把问题讲透,把困难讲够。

为了变号召为行动,军、师、团分别召开干部、党员、团员、英模会,大家纷纷递交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我们还特制了绣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八个字的大红旗,党员、干部争着在上面签名。我们几位军领导到各师和军直的誓师大会上讲话,并带头表示:“在朝鲜战场上,自己的名字不书英雄榜,便上烈士碑。”在群众大会上举手宣誓:“我们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为消灭敌人于国门外、保卫祖国安全而奋斗……”领导者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基本教育除了在邢台进行外,还在从西南到东北的长途运行中的船舱里、火车上进行,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包括文艺演出,放映描写苏联英雄马特洛索夫的电影《普通一兵》,传播朝鲜战场的胜利消息等等。沿途多次举行军民联欢,组织群众慰问。这无一不在的教育,激发着指战员们热爱祖国的热情。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军党委根据二十九师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一个口号,但实际执行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家属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二十九师的战士大部分是河北人,部队又路过河北,一度出现逃兵现象。对这一问题,我们开始时认识不足,后来,各级干部都重视做家属工作,把家属来队“拉后腿”变为鼓励亲人出国杀敌,从而把来队家属的消极因素变为了积极因素,扭转了被动局面。

经过一系列细致的思想工作、政治动员,部队广大干部、战士情绪高昂,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有了深刻认识,从而为进军朝鲜前线并取得不断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上甘岭战役前的战斗与战备

1951年3月下旬,拥有近5万名英雄儿女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随即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志愿军第三兵团编制内,我军实施了战役的前两个阶段以及芝浦里地区的狙击战,在对地面和空中敌人的作战中,均取得辉煌战果,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炮。首战胜利,打出了经验,打出了勇气,也打出了威风,大大振奋了士气,增强了胜利的信心。

在战斗期间,政治工作则贯穿到了各项工作中。以打飞机为例,当时,美军飞机非常猖狂,超低空飞行,日夜狂轰滥炸,给我军生活、作战造成很大困难。战士对打飞机也有一种“怕惹祸”的消极情绪。军政治部根据志愿军司令部的号召和军首长下达的“普遍开展打飞机”的指示,向全军发出“争取打飞机光荣立功”的号召。经过反复动员教育,指战员信心提高了。4月23日,八十五团高射机高荣成打下了第一架美军飞机。我们立即宣传高荣成的事迹,号召向高荣成学习,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对空作战,从而揭开了“打飞机运动”的序幕。在“打飞机运动”中,捷报频传,部队越打信心越强,越打越勇。战士从“怕飞机”到“盼飞机”,只要敌机一来,就认为立功的机会到了。实践中,还创造出许多诱打敌机的方法。后来,十五军的群众性对空作战活动受到了志愿军总部和三兵团的表彰,给全军记功一次。

7月上中旬,由于补充了大量新兵,我军开展了战场练兵活动。同时召开营以上干部会议、党委扩大会议和首战胜利的庆功大会,进行总结评比,评功贺功。军政治部也召开了政治工作会议,作出决议和号召。经过评功,评出抗美援朝第一批功臣1109名,其等功臣6名。9月,英雄模范崔建国等5人被选为志愿军英模代表,回国参加了国庆观礼;1952年1月,功臣模范高树基等6人参加了志愿军第二批归国代表团。他们回来后,传达了祖国的情况和等中央领导人对部队的关怀、期望,鼓舞了士气,为下一步作战增添了力量。经过9个月的兵员补充和休整,十五军兵强马壮,士气更加高昂。

1952年4月9日至20日,十五军接防了平(康)金(化)淮(阳)地区正面30公里、纵深21公里的防务。

接防前的3月28日,军政治部提前发出了《关于迎接战斗任务,保证行好军、接好防、打好仗的政治工作指示》。其中第一条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我们部队的情况与任务,全力动员起来,“我们所接受的任务是积极防御,坚守阵地,巩固阵地,消灭敌人。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准打好,不准打坏;打胜者奖,打坏者究。我们固然要看到部队进步的主要方面,但同时又必须充分估计到部队在长期驻军的安定条件下,存在着严重的怕苦、怕战的思想。要做到战斗的动员起来,必须认识这是个转弯,需要很大力量去深入动员,才能把全军的思想、工作、力量集中到战斗中去,才能完成任务。否则,胜利完成任务是有困难的”。指示要求:“批判一切消极、右倾、麻痹、安居等非战斗思想,经过思想酝酿,逐步掀起全军性的请战、求战热潮。要防止简单单纯的战斗鼓动,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思想教育过程,只有解决了为什么要接受任务、消灭敌人及如何消灭敌人等问题之后,才会产生实际力量,不要忙于组织表面轰轰烈烈、缺乏思想基础的表态运动。”

志愿军召开参谋长四月会议后,总结了经验教训,命令全军修建坑道。接防后,我军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修建“地下长城”的筑城作业。根据军党委指示,军政治部发出了“紧急动员起来,突击筑城,粉碎敌人进攻”的指示,提出了“长期、艰苦、胜利、建设”的口号。四十五师则提出“以阵地为家”的口号,决心把五圣山建成能打、能藏、能生活、能机动的坑道防御体系。除部分部队留在一线击退敌人的中小型进攻外,可以说全部都投入到了顽强地筑城、同石山作战中,在筑城中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当时最有力的动员口号是:“修坑道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各单位广泛发动群众,号召自力更生,谁有什么本领就拿出什么本领。成立了铁工组、木工组,利用拾回来的炮弹片和废坦克零件,自制了大批施工工具。为解决炸药不足,战士们冒着敌人的火力拾回了没有爆炸的炮弹和炸弹,组织专人拆卸,仅四十五师就拆出炸药3700公斤。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至9月底,我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基本完成。坑道高1.9米,宽1.6米,空间虽然狭小,但坚固耐用。由于坑道内的生活非常单调,各级干部便想方设法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前沿每条坑道保证有书报、棋类,有一种以上的乐器;组织战士们上课、读书报、出黑板报、下棋、收听广播;军文工团经常到前线慰问演出、教战士们唱歌。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促进了指战员的身心健康,大家精神愉快地坚守在阵地上。

八九团七、九连反击391高地时,由于该高地地形开阔,为缩短冲锋距离,减少接敌运动中的伤亡,要求部队500余人在敌人阵地前的平坦开阔地区(其中突击队距敌只有几十米),必须毫无声息地潜伏整整一个白天。这是这次战斗胜利的关键。针对这一要求,除了解决伪装问题以外,又要解决吃饭喝水、大小便、被昆虫和毒蛇钻咬问题,还要考虑到被敌人冷枪冷炮打中的问题。为此,我们专门研究了潜伏中的这些问题,首先动员从思想上解决三个问题:一、强调高度的自我牺牲;二、强调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出人人为大家,一人暴露就会导致整个战斗失利;三、在觉悟的基础上,提出要有高度的纪律性。之后,在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又制定了三条纪律:一、被炮打着不动、不哭、不叫;二、伪装好,不无故鸣枪;三、不咳嗽。执行好者立功受奖,执行坏者军法严办。结果,政治动员完全变成了指战员们的自觉行动。在17个小时极其艰苦的潜伏过程中,15名指战员遭遇炮火伤亡,其中包括九连战士,但无一人暴露目标。

在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也是首先解除和纠正了怕敌报复、怕暴露阵地的思想后,才开展起来的。其中,一三五团取得4个月歼敌2327人、摧毁敌地堡77个的成绩,537.7北山被敌称为“狙击兵岭”、“伤心岭”。

同时,我军对敌人也开展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开始时,我们对这一工作认识不足,处于被动,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训。此前,敌人利用装备和技术优势,向我军进行“心理战”:他们利用飞机大炮向我阵地发射、散发了大量宣传品,主要内容是歪曲战争性质,吹嘘“联合国军”力量,夸大我军困难;还针对十五军进行多方面的宣传,传单有60多种。对此,我们对部队进行了粉碎敌人欺骗宣传的教育和气节教育。

5月下旬,军部召开政治工作会议,总结了对敌工作,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在这一段时间内,我军对敌军进行了“端阳”、“六二五”、“七一”等小型政治攻势。

在志愿军第二次敌军工作会议后,十五军开过三次敌军工作会议,11月,又召开师政治部主任、一线团政治处主任、参谋长、营教导员等人参加的会议,明确了“瓦解伪军,孤立美军”的策略方针和军事上积极防御、政治上积极进攻的指导思想。

从9月下旬开始,全军群众性对敌政治攻势普遍展开,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八一五”、“中秋节”、“圣诞节”和新年等政治攻势,成效显著。9个月共散发宣传品127万余份,播音640次,口头喊话864次,还送还敌尸26具,争取了13名韩军投诚,与四处敌阵地达成“停火”协议。

为了掌握现代化战争条件下政治工作的规律,军政治部十分重视总结和交流政治工作经验,以及时指导工作。我们先后写出《火线运输中的政治工作》、《小部队活动的政治工作》、《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中的政治工作》、《反击作战政治工作》、《坑道筑城政治工作的几个问题》、《关于开展学习刘兴文运动的总结》、《欢迎团结老战友政治工作经验介绍》、《反击三九一高地战时政治工作总结》和《1952年9个月阵地防御作战中敌军工作总结》等政治工作经验总结,印成小册子,发至连营干部,人手一册。

在上甘岭战役中

1952年秋季,“联合国军”发动了被他们称为“摊牌”的金化攻势。在我十五军防守的面积达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537.7北山、597.9高地阵地上,先后投入美七师、韩二师、韩九师以及哥伦比亚营、埃塞俄比亚营等共6万多兵力,300多门大口径火炮,150多辆坦克,每天70至100架次飞机,企图从这里取得突破,再向纵深发展。

针对敌军企图,我十五军进行了充分的军事和政治思想准备,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作战方案》。

经过几个月的作战,部队已经牢固树立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认识到我军坚守的五圣山阵地是朝鲜中部的交通枢纽、战略要地。战士们把自己的阵地称为“和平大门”,说“五圣山的道路通北京”。

在战役临近之际,政治部又根据军党委的《紧急号召》发出了粉碎敌人秋季攻势的政治工作指示,明确提出要准备打败美军3个师和100~500辆坦克的联合进攻,要求部队顽强坚守,寸土必争,只准打好,不许打坏;要求发扬硬骨头精神,“一人舍命,万夫难挡”。军师首长和机关干部深入一线进行动员,军《战场报》及时介绍敌情,文工团员运用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使全军上下严阵以待,为粉碎敌人的进攻进行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1952年10月14日,敌人发动了猛烈地攻击,上甘岭战役打响了。在空前残酷的战斗中,我军指战员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和视死如归的气概,以无比的坚韧和英勇与敌顽强作战。“为祖国争光”、“为朝鲜人民报仇”、“杀敌立功”是指战员们在战斗中最响亮的口号。他们愈战愈勇,出现了许多在紧急关头舍身歼敌换取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如、孙占元等,仅四十五师就有30多人。

经过几天的反复争夺,上甘岭表面阵地的工事全部被毁。根据敌情和上级指示,我军决定放弃表面阵地的争夺,转入坑道坚守。

敌人一边修筑表面阵地工事,一边对坑道进行破坏。他们采取碎石堵塞、射击封锁坑道口及爆破等手段,企图使我坑道人员窒息或走出坑道。

坚守坑道存在许多困难,如缺水、缺粮、缺弹药;转入坑道的人员常常不是一个单位的,建制乱;远离上级,处于隔绝状态,容易沉闷气馁或急躁蛮干。是坚守还是撤出?是冲出与敌人死拼还是忍受煎熬以待时机?种种问题摆在大家的面前。

针对这种情况,10月20日,军党委号召全军紧急动员起来,大力支援坑道斗争;号召转入坑道的部队坚持到底,积极开展小部队活动,不断袭击和消灭敌人。此时,坑道内的政治思想工作尤显重要,正如营长于洪声所说:“坑道里没水喝比炮弹都厉害,但是不经常对部队进行动员,情绪动荡起来,比口渴更严重。”根据军党委要求,坑道内的政治工作必须发扬顽强的作风,做到及时、有力。

一方面,加强思想领导,及时有效地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为了鼓舞士气,在坑道内反复宣传这次战役的伟大意义和军党委决心“打到底,打到胜利”的意图,使部队懂得,多守一天多一分光荣,多给反击创造条件,多增加一分胜利,“越艰苦,越光荣”,“越困难,越团结”。另一方面,提高战士们为了胜利和整体利益而自觉忍受艰苦的思想觉悟。某部在10天的坚守中,大部分战士饿得头晕眼黑出虚汗,便提出了“学习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忍受艰苦的精神,度过难关就是胜利”的口号。副排长方玉平说:“祖国人民为什么叫我们最可爱的人?因为我们在朝鲜艰苦斗争,保卫着祖国人民的幸福。”这样,就出现了一个苹果许多人分着吃、一壶水许多人分着喝的动人事迹。

同时,我们号召坑道内的指战员及时总结对敌斗争经验,保证战术、技术的不断提高,主动打击敌人,“在敌人面前不斗争就等于自杀”。为抵御敌人对坑道的破坏,坑道分队经过研究决定:开展有效的小群出击,灵活机动地消灭敌人,变被动为主动。在20多天里,上甘岭23个坚守坑道的分队先后出击158次,歼敌2000余人。

随着战斗残酷性的加强,坑道内牺牲的同志和伤员逐渐增多,给坑道造成了极大压力。我们尽一切力量逐步把烈士遗体和重伤员转移到后方,同时号召:留在坑道内的重伤员不叫苦,轻伤员不下火线,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克服困难,同舟共济。结果,坑道内形成了一个个团结互助、争取最后胜利的战斗集体,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

坑道内的弹药、食物、饮水、药物,都需要后方补给,而运送这些物品要经过被敌占领的表面阵地。在敌人的严密火力封锁下,运送物资的人员常常没到坑道口就牺牲了。但我们还是通过多种方法,把坑道内急需的物资和慰问信、慰问品,不断送了进去。

10月下旬,决定性反击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军领导决定,先夺回597.9高地的表面阵地,待巩固后,再夺回537.7北山表面阵地。

在此阶段的政治工作中,我们在部队中广泛宣传、等人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全军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树立了“必须夺回并守住阵地”的决心。这一阶段,第十二军的部分部队也参加了战役,我们又适时提出向友军学习,主动同兄弟部队团结战斗的号召。这些对保证战斗胜利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我军的胜利而告结束。

上甘岭战役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军的气焰,为朝鲜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胜利的取得,也是和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分不开的。平金淮地区的朝鲜党政群领导组织了一支8000多人的支前大军,在我军政治部民运干部的参与下,在敌军的空袭、炮击中,把食品、弹药送上前线,用担架把伤员运回各师医院。

1953年春,军政治部在军党委、军首长指示下,在上甘岭驻地召开了20多个有直接参战的基层干部和党、团员参加的调查研究会,专门研究上甘岭战役中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对上甘岭战役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十五军党委用16个字进行了概括:“不怕牺牲,艰苦顽强,友爱团结,机智灵活。”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1.1遥感影像基本定义及介绍

遥感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应用逐步延伸至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1943年德国开始利用航空相片制作各种比例尺的影像地图。1945年前后美国开始产生影像地图,我国在20世界70年代开始研制影像地图。[1]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接触到遥感影像,谈及遥感技术及其应用。那么具体是指什么呢?所谓遥感影像,是指纪录各种地物电磁波数据而生成的各种格式的影像数据,在遥感中主要是指航空影像和卫星影像。目前遥感影像图无论在农业的土地资源调查,农作物生长状况及其生态环境的监测,还是在林业的森林资源调查,监测森林病虫害、沙漠化或是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2]

1.2遥感影像的四个基本特征

遥感影像有其四个基本的影像特征: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通常意义上,我们平时最多谈及精度的问题,常常是指空间分辨率(SpatialResolution),又称地面分辨率。后者是针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地面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前者是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的,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器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它们均反映对两个非常靠近的目标物的识别、区分能力,有时也称分辨力或解像力。光谱分辨率(SpectralResolution)指遥感器接受目标辐射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位置、及波长间隔的大小,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也就越好。但是,面对大量多波段信息以及它所提供的这些微小的差异,人们要直接地将它们与地物特征联系起来,综合解译是比较困准的,而多波段的数据分析,可以改善识别和提取信息特征的概率和精度。辐射分辨率(RadiantResolution)指探测器的灵敏度——遥感器感测元件在接收光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或指对两个不同辐射源的辐射量的分辨能力。一般用灰度的分级数来表示,即最暗——最亮灰度值(亮度值)间分级的数目——量化级数。它对于目标识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元素。时间分辨率(TemporalResolution)是关于遥感影像间隔时间的一项性能指标。遥感探测器按一定的时间周期重复采集数据,这种重复周期,又称回归周期。它是由飞行器的轨道高度、轨道倾角、运行周期、轨道间隔、偏栘系数等参数所决定。这种重复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称为时间分辨率。

2常用遥感影像

2.1一般遥感影像

目前,常用的中分辨率资源卫星有LandsateTM5、中巴资源卫星;以及常用的高空间分辨率的Spot5、Rapideye、Alos、QuickBird、WorldviewⅠ、WorldviewⅡ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信息丰富、成本低、可读性和可量测性强、客观真实的反映地理空间状况,充分表现出遥感影像和地图的双重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3]LandsateTM5、中巴资源卫星对大区域范围内的资源变化、国土资源变化、自然或人为灾害、环境污染、矿藏勘探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因为分辨率低,所以在林业遥感判读中误判率相较于其他几种高精度遥感影像高,适合大面积地区的使用,譬如内蒙草原的退化变化以及荒漠化变化的监测等。其中ALOS因卫星故障已经于2011年4月开始较少使用。QuickBird虽然精度较高,但它一般对城区影像的覆盖较多较集中,对山区覆盖较少,而且存档数据很少,需要提前预定。不仅如此,QuickBird数据费用较高,综合以上原因,QuickBird数据一般很难大范围使用,所以在林业项目中使用较少。

2.2前沿遥感影像

WorldviewⅠ、WorldviewⅡ均为Digitalglobe公司的商业成像卫星系统,被认为是全球分辨率最高、响应最敏捷的商业成像卫星。这两颗卫星还将具备现代化的地理定位精度能力和极佳的响应能力,能够快速瞄准要拍摄的目标和有效地进行同轨立体成像。其中WorldviewⅠ为0.5米分辨率。相较于WorldviewⅠ,WorldviewⅡ载有多光谱遥感器不仅将具有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还将包括四个额外谱段(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Ⅱ),能够提供0.4米全色图像和1.8米分辨率的多光谱图像。需要特别一提的是,WorldviewⅡ提供的四个额外谱段(海岸、黄、红边和近红外Ⅱ)可进行新的彩色波段分析:(1)海岸波段,这个波段支持植物鉴定和分析,也支持基于叶绿素和渗水的规格参数表的深海探测研究。由于该波段经常受到大气散射的影响,已经应用于大气层纠正技术。(2)黄色波段,过去经常被说成是yellow-ness特征指标,是重要的植物应用波段。该波段将被作为辅助纠正真色度的波段,以符合人类视觉的欣赏习惯。(3)红色边缘波段,辅助分析有关植物生长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植物健康状况有关信息。(4)近红外Ⅱ波段,这个波段部分重叠在NIR1波段上,但较少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该波段支持植物分析和单位面积内生物数量的研究。林业工作对遥感影像的植被信息较为关注,以上提及的四个额外谱段能提供较多的植被信息。国外相关机构已经将四个特色谱段应用于前沿科学研究,譬如生物量遥感估测应用等等。美中不足的是,相较于其他类型的遥感影像,WorldviewⅠ,WorldviewⅡ影像费用较高,在质量和技术上领先但价格上不占优势,不易于大范围的使用。

2.3林业工作中应用较多遥感影像

除去以上谈及的几种类型的遥感影像,在工作中较多使用到的是Spot5和Rapideye这2种遥感影像。Spot5是由法国发射的一颗卫星,常规提供2.5米全色影像和10米多光谱影像。SPOT5卫星影像的专业制图比例尺为1:25,000,概览成图比例尺极限为1:10,000。工作中,我们通常将2.5米全色影像与10米多光谱影像在正射纠正完后进行融合,生成2.5米空间精度的影像用于林业应用。Rapideye卫星为德国所有的商用卫星,主要性能优势:大范围覆盖、高重访率、高分辨率、5米的多光谱获取数据方式,省去了其他种类遥感影像需要全色影像与多光谱影像融合的步骤,这些优点整合在一起,让RapidEye拥有了空前的优势。RapidEye是第一颗提供“红边”波段的商业卫星,结合4个业内标准谱段(红、绿、蓝、近红外)适用于监测植被状况和检测生长异常情况,在林业领域应用中较为有利。

3遥感影像准备及处理过程

3.1遥感影像准备

每种遥感卫星对地面覆盖范围不同,轨道不同,重访周期不同,拍摄时间、角度不同等等原因,还常受天气影响。因此根据实际需要使用的日期,来查询各景遥感影像是一件颇费周章的工作,一般需要向影像公司提前预定。实际工作中往往要求前后两期遥感影像对比,前后两期遥感影像对时间上的要求较为

苛刻,因而这些工作往往经由熟悉遥感业务的高级技术人员执行。另外,遥感影像的购买、使用、存储需要考虑到保密工作,这一点也是需要谨慎对待。工作经验总结出Spot5、Rapideye有时因侧视角度过大原因,导致某些区域拉伸变形,尤其是高海拔山区部分;影像角度需要提前检查,侧视角度最佳保持在20以下。而较小侧视角可以保证邻近2景影像良好的接边,并能保证正射纠正后空间位置的准确性。 3.2遥感影像处理

3.2.1DOM及DEM数据准备通常,在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工作中使用1∶10000或更高精度的航片或是已经经过处理的高精度卫片作为DOM参考;但也可以使用的是1∶50000或1∶10000地形图作为参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DOM参考影像的空间分辨率不一致。在参考选用时,应该按照优先使用高精度DOM参考影像,然后再退而求其次的原则,保证校准的精度。一般地形图需要通过扫描形成DRG数据,在扫描图基础上进行逐公里网定位纠正处理,以达到精确的地理定位。DEM数据一般采用国家标准的1:50000DEM,或采用1∶10000、1∶50000矢量数据生成。DEM覆盖范围要大于遥感影像覆盖范围,这样才能保证遥感影像的有效纠正。

3.2.2影像定位校准及正射纠正使用常用的遥感影像处理软件PCI、ERDAS等,对遥感影像进行定位校准。最理想的情况是同类型遥感影像,同时相影像数据的处理。但实际工作往往只能采用不同类型遥感影像联合使用,譬如有Spot5、Rapideye、LandsateTM5三种影像数据,优先校准Spot5全色影像,然后是Rapideye,最后LandsateTM5。合理安排顺序,优先校准高精度遥感影像,然后再往低精度遥感影像过渡的优先级原则。一般来说,不同时相的影像数据采用相同的地面控制点进行校准配准。以对应比例尺的地形图为地理参照进行控制点查找工作。控制点先在高分辨率的图象上查找,分辨率较低的图象的控制点参照高分辨率的图象查找,后期参照前期查找。每景图像因为所覆盖范围不同控制点数量不一致,单重叠部分的控制点应采用同名点。控制点总体残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与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调查精度要求相关)。如果图象的空间分辨率较高(地面分辨率高于5米),且工作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要采用DEM对图像进行正射纠正,以减少地形的影响。[4]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所谓市民报,是指以市民为读者对象、满足市民需求的综合性报纸。市民报,同机关报等其他类型的综合性报纸一样,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类报纸。在社会主义时期,是否还需要市民报?回答当然是肯定的。但是,在新中国建国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所谓市民报,其实只有晚报一个品种,在建国初期甚至只有上海的《新民报晚刊》一花独放。直到改革开放后,市民报才出现了大发展的势头,先是晚报纷纷复刊或创刊,后又出现了都市报等不少新品种,市民报这个新概念也应运而生。当然,目前尚未有一个为新闻传播界普遍接受的定义。

如果我们考察这类报纸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之路,可以发现,是赵超构先生最先提出并且认定社会主义需要市民报这一观点。而且,赵超构先生早在主持《新民报晚刊》工作时就努力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因而,他也堪称社会主义市民报建设的先行者之一。赵超构先生自1934年进入南京《朝报》担任国际新闻版编辑,直至1992年在上海《新民晚报》社长任上去世,所工作的报纸就其性质而言,都是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报纸即市民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赵超构先生在从事市民报的办报实践中已经树立了市民报的基本理念,积累了办好市民报的丰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超构先生作为一位与共产党人同舟共济的爱国报人,在党的领导与支持下,主持上海《新民报晚刊》(1958年后改名为《新民晚报》)的全面工作,后担任社长。1953年《新民报晚刊》公私合营后,这份报纸就其性质来说已经是一份社会主义的报纸。如果按照当年一切以苏联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经验为准,走苏联《莫斯科晚报》之路,那么,这份报纸也就只能转变为机关报或准机关报。事实上,《新民报晚刊》一度也确实走过这道弯路。难能可贵的是,在党的领导和夏衍等当时一批有眼力与胆识的中共报人的支持下,赵超构先生在主办《新民报晚刊》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中国的晚报之路,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不同于苏联《莫斯科晚报》的办报路子,即把《新民报晚刊》办成一份市民报的路子。

赵超构先生公开提出关于在社会主义时期办市民报的理念与观点,则是在1956年我国第一次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改革兴起之后。他在《新民晚报1953年以来的工作总结》中指出:办社会主义的晚报,总的要求是“在党的领导下,用党的思想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报道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成就,批判一切不利于社会主义的思想行为和社会现象,鼓舞人民群众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政府,热爱社会主义生活。”但是,“根据党委领导下各报分工的原则,根据社会主义报纸应当做到统一而又多样的原则,根据晚报的传统,新民报应该跟其他报纸求同存异,发挥特点。求同,是求政治思想之同;存异,是创造晚报的特点,标晚报之新,立晚报之异。”“求同,是求人民报纸之同。所有的报纸都应该宣传党的政策,都应该宣传社会主义,都应该具有指导性、真实性、战斗性、群众性,这是人民报纸的共性。存异,就是根据分工原则,发挥自己的特点,晚报应当不同于日报、专业报,应当不同于综合性的报,地方报纸应当不同于中央报纸。这是存异。”(《赵超构文集》第六卷,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507~508页)“如果所有的报纸都挤到一条线上去,那只会削弱了宣传的力量,没有什么好处。”(《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495页)值得注意的是,在求同存异这个问题上,赵超构先生所持的观点是两点论:“只求同而不许存异,抹煞各报特点,要求各报都办得像解放报一样,不具体分析各报特点,强求一律,这是教条主义的看法;片面求异,否定了人民报纸的共性,这是机会主义的看法。这两种看法都要反对。”(《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07~508页)

联想我们现在的报纸竞争态势,该同的不同,为了片面求异忘记了自身是一份社会主义报纸;该异的不异,在体现各报特色时却拿不出什么新东西,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并日趋严重,除了为获利而跟风媚俗这一原因外(这一原因留到下面谈市民报的风格特性时再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厢情愿地力图“一报统天下”的幻想。胡乔木曾经说过,办报有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我们办一张这样的报,让人家看了我这张报,就不必看别的报;第二种方案是我们办这样一张报,让人家看了别的报,还非要再看我们的报不可。(《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68页)第一种方案显然很难行得通,虽然很有诱惑力、很过瘾;第二种方案才是实在的、可行的。考察我国报业的发展历程,即使是党的机关报,有人也想按照第一种方案办报,但最终也没能办成这种报纸。因此,赵超构先生当年非常理智地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不仅成就了今天《新民晚报》的宏图伟业,而且还使《新民晚报》这类市民报因其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性而在社会主义报坛上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我国50年代初期“一切向苏联看齐”之时,《新民报晚刊》的出版,真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感。

市民报的存在是否合理,就像其他任何一类报纸的存在是否合理一样,其检验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看它有没有自己的读者对象。当年,赵超构先生提出晚报应该是不同于《解放日报》的一类报纸的观念,是因为他认为晚报有其不同于《解放日报》等机关报的读者对象。赵超构先生说:“不能预想或规定以某个阶层、某个专业、某种年龄、是领导或是群众作为晚报的特定对象。”(《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54页)但是,“从工人、干部到知识分子,从小朋友到老爷爷,从领导同志到一般专业干部,他们都是晚报的读者。”(《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54页)因为“他们读晚报时候的身份,不应该是工人、农民、干部,而是城市居民。”(《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70页)

请注意“城市居民”这一提法,按照今天的表述就是市民。确实,我们每一个住在城市里的人,一定有城市居民这一身份,都有一张居民身份证,都有自己作为城市居民的需求,即使是有自己的职业、职业身份和职业生活的人也不例外。每个人在工作时间的需求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八小时之外的业余时间的需求基本上是一致的。既然市民及市民需求的存在是客观的事实,因而以市民为读者对象、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宗旨的报纸即市民报,也就有了自己存在的理由与必要。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之际,赵超构先生援引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飞入寻常百姓家”,把市民报的基本方针准确而又形象地界定为“穿梭飞行于寻常百姓之家的燕子”,(《新民晚报》,1982年1月1日第一版)“我们的报纸,应该使老百姓各有所得。”“报纸要办成老少皆宜。”(《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76页)赵超构先生特别强调要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做老百姓的知心朋友。赵超构先生为《新民晚报》写的《复刊的话》有一句话:“为民分忧,与民同乐。”在正式发表时被当班编辑改成了“为国家分忧,与百姓同乐”,受到了赵超构先生的批评。(《赵超构传》,张林岚著,文汇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301页)

那么,怎样办好社会主义时期的市民报?社会主义时期市民报究竟有什么不同于《解放日报》等机关报的风格特性?对此,赵超构先生在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期间,积极探索,努力践行,早在1956年就提出了著名的“短、广、软”三字风格:“短些、短些、再短些”;“广些、广些、再广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07页)

“短”、“广”两个字,不是赵超构先生的发明,“软”这个字才是赵超构先生的创新。赵超构先生提出“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一观点,是为了打破当时由于大学苏联经验而造成的报业沉闷局面。内容枯燥、语言生涩、形式呆板,成了当时报纸的通病。但是,“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一观点提出后,在当时是有不同意见的。听说后也担心太软了黄色的东西会出来,因而在1957年3月10日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时指出:“‘软些,软些,再软些’要考虑一下。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可以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90页)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的担心是不必要的,他后来曾对吴冷西说去上海看了几天《新民晚报》,认为办得还是比较严肃的。(《吴冷西论新闻报道》,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第337页)因为赵超构先生提出“软些、软些、再软些”,目的是对当时报业的沉闷局面猛击一掌,虽在字面上看确有矫枉过正之嫌,但“软”的底线心中还是十分清楚的。赵超构先生在1957年3月在报社大会上阐述道:“‘软些、软些、再软些’。我们是比较地重视趣味,要求生动的。我们所谓软,指的是思想既要正确,又要把报纸弄得生动一些,通俗一些,把文章写得深入浅出,对读者亲切一些。不是不择手段的软,也不是片面追求趣味的软。只是反对老是板面孔教训读者的作风。”“总之,办报是在跟读者交知心朋友,过去那种板面孔、搬教条的路子是不受欢迎的。”(《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10页)因此,赵超构先生所谓的“软”,指的是由市民报的读者对象广泛所决定的趣味性,或可读性。(1981年11月5日《新民晚报》复刊前夕,赵超构先生在全社职工大会上谈编辑方针时称之为“可读性”。)他曾详细分析与阐述了趣味性这个概念,认为趣味可分为三类:“有有益的趣味,有健康无害的趣味,有有害的趣味。”“有益的趣味本身就有思想性,例如英雄模范事迹、学者的科学成就、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很可以写得生动有趣,它本身就有趣而有教育意义。”“有的东西虽不能从本身硬找出一些思想性来,例如马戏团杂技演员表演总要贴上一些社会主义标签,那是可笑的,下一局棋,打一局桥牌,就不必找社会主义的政治意义。但是这些文娱活动是社会主义生活中的必需品,可以使我们身心愉快,更好地去工作。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我们就干,这就是健康的趣味。”“落后的趣味,指的是诲淫诲盗、幸灾乐祸、庸俗丑恶的东西,它对社会主义不利,我们不干。”(《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05页)总之,新闻媒体应该以移风易俗为荣、以跟风媚俗为耻。社会主义的市民报应该用有益的、健康的趣味去占领市民的业余生活,代替那些低级下流的腐蚀人心的东西,“帮助人们更好地休息”,(《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491页)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令人感慨的是,对“太软了黄色的东西会出来”的担心,在今天反倒应验了,举目环视当今的报纸、电视、互联网,各种有害的趣味充斥其间,特别是在网上黄色的东西更是触目可及。来了一阵风,不管是香是臭,以跟上为荣。只要社会上已经形成了热点,不管多么粗俗、庸俗或低俗,不以献媚为耻。因此,我们今天很有必要重读赵超构先生几十年前的这些教诲,分清哪些趣味是有益的、哪些趣味是健康无害的、哪些趣味是有害的。

至于“短”、“广”两个字,“短些、短些、再短些”这句话是胡乔木先于赵超构先生提出来的,“广些、广些、再广些”作为报纸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早已有之,当然这一表述是赵超构概括出来的。赵超构先生对“短”、“广”这两个字的贡献,是他从市民报的特点出发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其中不乏个人独特的见解。

赵超构先生认为,“短”、“广”、“软”三个字,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其实短与广也就是软,不短不广就不软。”(《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06页)具体而言,所谓“短些、短些、再短些”,就是“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多登点短文章,少登些长文章,节约时间,便利群众”。(《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497页)而且,晚报等市民报一般都采用小型报的篇幅,人们一般把这类报纸称之为小报。但市民报作为一份综合性报纸,市民还要求我们做到“消息快、消息多”,因而还得节约篇幅,“改进文风,坚决删掉可说可不说的话”,(《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491页)作为直接发挥指导性作用的评论文章,赵超构先生认为晚报等市民报应该采用“小言论”的形式,“一些大道理,结合当时当地的情况,化成小道理来讲”。(《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15页)

所谓“广些、广些、再广些”,就是要扩大报道面,体裁多样,内容多样,从言论批评到幽默漫画;从增产节约到家务事、儿女情;从科学知识到社会新闻,生活的各个侧面都应有。市民报是办给广大群众看的,是办给千家万户看的,其报道范围应该是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牵涉到千家万户的种种事情。赵超构先生对“广”字的新贡献,最具有胆识的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报纸也需要社会新闻的观点。建国初期,社会新闻曾经是个,总有人认为社会新闻是资产阶级报纸用来耸人听闻甚至毒害读者的精神鸦片,也有人把社会新闻同黄色新闻划等号,因而认为社会主义报纸不能搞社会新闻。1956年第一次社会主义新闻改革兴起后,赵超构先生提出社会主义报纸应该有社会新闻,并在主持《新民报晚刊》工作中积极实践,突破了社会主义报纸不能刊登社会新闻的。最初,搞社会新闻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赵超构先生坚决顶住“一棍子打死”的批评,还乐观地预期:“社会新闻今后还要繁荣起来,‘百花齐放’,这朵花不能没有。尽管现在还有一些人、还有一些报纸反对社会新闻,但他们将来也会跟上来搞社会新闻的,政治经济文化各种新闻都有了,‘道德新闻’不能没有,我们的社会新闻就是要从道德的观念出发来惩恶劝善,移风易俗。”(《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07页)时至今日,事实已经证明赵超构先生在1957年作出的预言完全是正确的,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已跟上来搞社会新闻了,社会新闻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1957年,赵超构先生还在《新闻业务》上发表文章《关于社会新闻的一些意见》,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新闻的定义、范围,报道社会新闻的目的等有关问题。当时他对社会新闻下的定义是:“社会新闻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据此,他认为社会新闻可以包括三类内容:一是“新社会的新人新事新气象”,二是“有关婚姻、家庭、懒汉、刻薄无情、流氓行为、诈骗、自私和愚蠢、腐化堕落、吹牛拍马、投机取巧、趋炎附势……这一类道德风纪方面的世态和事象”,三是“犯罪新闻”。当然,害多利少的事件还是不宜于在报上公开发表。(《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11~512页)

此外,赵超构先生倡导“广些、广些、再广些”,还有一个目的是想“开辟一些地方新闻”,(《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72页)因为某一城市的晚报主要是办给这一城市的居民看的,这一城市里发生的事情,哪怕是邻里琐事,也都应该成为报道的一个方面。这一点,我们确实做到了,但是开发的力度还不够,或者说发掘得不深。我们身边的事、本地区的事的报道,总觉得有点“灯下黑”的味道,不深入、不精彩。而报纸、电视、互联网上报道天南海北的东西,千奇百怪,给人的感觉是身边很单调,而外面的世界则充满色彩。

关于包括晚报在内的市民报,在报道与宣传内容方面,赵超构先生也作过比较深入的分析与探讨。社会主义报纸的基本任务,大致有四项:政治宣传,指导当前的斗争和工作;反映生活,指导生活;提供读者以各种知识;培养读者的健康趣味。作为一份市民报,当然也要承担上述四项基本任务。1982年《新民晚报》复刊时,赵超构先生又把这些要求概括为“宣传政策、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的十六字办报方针。但是,“晚报是供人们工作之余看的,是供人们在灯下看的,因此就要帮助人们更好的休息,就要成为人们过好文化生活的朋友,而不应该成为板起面孔教育人的教科书。”(《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491页)

关于宣传政策,赵超构先生认为,“一定要结合社会上的实际问题来宣传党的政策。……只有多研究社会问题,才能宣传好社会主义。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社会问题,来宣传社会主义的人与人以及个人与集体、国家的正确关系,提高人们的觉悟,这就不是空空洞洞地背诵教条了。”(《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45~546页)此外,还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要做到平易近人,跟亲友谈心那样。这问题看起来好像是个文风问题,其实是一个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你板起面孔来训斥人家,用大帽子压人家,或者抡起棍子吓人,这至少是不文明。”(《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46页)在宣传策略上,要细水长流、潜移默化、下毛毛雨,而不是下倾盆大雨。唐代诗人杜甫有两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觉得可以援引为晚报在宣传政策工作的座右铭。

但是,正如赵超构先生早在1957年就明确指出的那样,政治宣传即指导斗争与工作这项基本任务,晚报这类市民报,限于条件,只能量力而行,不可能像党报那样做。晚报等市民报的重点,应该放在“传播知识、移风易俗、丰富生活”后三项基本任务上。关于传播知识,赵超构先生认为,作为市民报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反映与指导生活、提供知识,范围要广,衣食住行、文化娱乐,以及国内外时事知识、科学知识、医药卫生知识等等,乃至名胜古迹、民情风俗,无所不包。特别是要根据读者的实际,365天,每一天都不轮空,点点滴滴地供应读者以各类知识。关于移风易俗,赵超构先生认为,党报应该多管一点党风及干部作风,而晚报则偏重于社会风气问题。他还敏锐地发现可以把移风易俗与搞社会新闻结合起来:“移风易俗的题材应当是多样的,为此,我们要加强社会新闻:一种姑名之为道德新闻,一种是法制新闻(有别于旧报刊的所谓犯罪新闻)。资产阶级报纸在社会新闻上搞黄色新闻,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社会新闻上搞红色新闻呢?”(《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50页)关于丰富生活,赵超构先生强调既要关心群众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物质生活,更要考虑丰富读者的业余精神生活,要办好体育版、文化版和副刊。副刊一定要又广又杂,不拘一格,“只要有益有味,不含毒素,丰富多彩是没有的。”(《赵超构文集》第六卷,第552页)丰富市民的生活,并不是一味地去迎合市民的爱好,还要有干预生活的勇气,要积极培养读者的健康趣味。

今天,赵超构先生已经去世15年了,他为办好《新民晚报》这份以市民为读者对象的报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超构先生有关《新民晚报》办报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探讨,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市民报建设的重要理论宝藏之一,至今对晚报、都市报等市民报的建设仍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飞行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作为国内激光加工制造行业的领头羊,大族激光怀揣着“强大民族,装备世界”的梦想。时至今日,作为曾经的深市中小板“老八股”,大族激光已然走过十余年的风霜雪雨。在经历了经济危机、行业转型之后,今天的大族已成为技术水平世界一流、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的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企业。从2003年至今,大族平均每年业绩增长36%,营业收入从2003年的2.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3.35亿元,9年间增长了15倍。

目前,大族的三大主要产品激光打标机产销量世界第一、激光焊接机产销量世界第三、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世界第一。除激光设备外,大族还积极向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扩展。在PCB电路板设备行业里,大族激光子公司大族数控的产品数控打孔机产销量仅次于日立,居世界第二。另一子公司大族光伏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的扩散炉和PECVD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以领先的技术、精良的做工、尖端的配置和稳定的质量水平,树立了国产光伏设备的高端形象。除此之外,公司生产的LED产品销售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了国际大型家电、手机厂商的配套合作伙伴。

在这其中,主要产品激光打标机的应用最为广泛。所谓激光打标,就是和打印一样,把电脑里的信息“打印”在服装、玻璃、金属等各种材料上。比如,在生鸡蛋的蛋壳上打上生产日期,这样就有助于食品的防伪和质量管理。又如,在烟草盒上打上“二维码”,用手机照相发短信给烟草专卖局就可以查到这盒烟是否是烟草专卖局卖的,从而防止税款的流失。激光打标技术可以打出各种文字、符号和图案,字符大小可以从毫米到微米量级,因此能完成一些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工艺。

另一重要技术就是激光焊接技术。用激光进行焊接可以使焊接的强度高于本质材料。以汽车的安全气囊为例,激光焊接可以保证安全气囊中的炸药爆炸撕裂钢板,但构成气囊的两层钢板之间的焊缝完好无损。因此,这种技术可以满足高强度的材料焊接要求,主要应用于航空和船舶。

第三大技术就是激光切割技术。其广泛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可大大减少加工时间,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工件质量。这使得现代的激光成了人们所幻想追求的“削铁如泥”的“宝剑”。

目前,大族激光拥有8,000名员工,其中包括1,500多人的研发队伍,拥有数百项中国专利和5项美国发明专利,代表着国内激光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十七年前,一个人的公司,没有市场,没有技术,没有资金。十七年后,八千人的企业,国际化的市场,世界一流的技术,几十亿的资产。如今,面对着深圳科技园区现代化的大族激光总部大楼,谁能想到这家大型企业十几年前竟然从一个人、一台机器起步,成长为今天的自主创新龙头企业呢?

第一桶金

1989年,高云峰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南京航天学院(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当老师。其间,被派往南航在香港的校办企业工作。由于企业生产的是激光相关产品,高云峰得以全面了解激光应用技术的世界水平和产品情况,同时也摸清了我国激光加工技术的行业现状与发展前景。那时,激光技术的应用在国际上已经如火如荼,但是国内企业往往不敢涉足这种高科技行业,研究院所的课题也多是重视“先进性”而很少考虑如何应用这些成果。摆在面前的,是巨大的机会,也是未知的风险。

1995年,校办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难以为继,校方撤回所有在港人员。彼时,深圳正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掘金地,所有人都跃跃欲试地在这里一展拳脚,高云峰也不例外。

在香港工作期间,高云峰结识了不少业务上的朋友。有一次,高云峰证件到期,离港前跟一位香港朋友告别,得知朋友的公司要从德国订购一台激光打标机。当时,对于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来说,东亚的市场是相当小的,厂家在这里既没有办事处,也没有维修技术人员。每次机器坏了只能打电话让德国总部派人来修,往往要耗费几个月时间,期间,机器根本无法投入生产。

由于自己在公司也是做技术服务的,高云峰抓住这个机会,自告奋勇地对朋友说,自己能生产出这台机器,并愿意以总价的一半(40万定金)为基础在深圳办个企业,股份和朋友一人一半。但是朋友并不想要他的股份:“其实我就是想帮你,如果你最大的愿望是这个,在你临走前,我就想帮你一把。”于是,高云峰拿着40万定金,到深圳租了一间房开始造机器。而这本意在告别的一次见面,也成了高云峰永难再忘的创业机缘。

回到深圳,高云峰面临着三个月就要造出一台激光打标机的任务。当时,激光加工设备行业是个新兴行业,想做出一台机器谈何容易。但是,如他现在所说,“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为了造出这台机器,高云峰等人自己画电路图、自己编软件,不懂的时候就查书。一番艰苦努力后,终于,在这间出租屋里,他成功造出了一台激光打标机――这个在当时的中国尚无人尝试的设备。

要把这台机器送到香港,高云峰还面临另一个问题,即设备做出来后如何保证在香港调试好,交给那位给予他莫大信任的朋友。当时,往返香港的签证(香港回归前,中国公民赴香港要申请签证而非现在的通行证)只有五天的期限,五天能否保证机器运转也是未知数。但是,高云峰下定决心要“赌一把”,他先把设备零件全部运到香港,然后自己过去组装调试。没想到,机器一开始果真运转不了。高云峰在香港到处寻找技术人员,但是无功而返。没有办法,他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在香港到处购买零部件。经过连续三天三夜地调试,到第五天的时候,机器终于运行成功了。最终,高云峰如约拿到了剩下的40万尾款回到深圳,这笔钱就成了他创业的“第一桶金”。时至今日,回忆当时的情境,已不惑之年的高云峰还是充满了感慨。

小纽扣,大市场

与其他行业不同,在20世纪末的中国,激光加工设备制造业的市场空间极为有限,对民营企业而言,在这个技术密集型的领域发展,更是难上加难。以激光打标机为例,全国市场容量总共十台左右,买家尽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天津第十八研究所等屈指可数的研究所。因此,如何打开市场就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型设备制造业,比如汽车制造业是激光制造和加工最为对口的行业,于是高云峰第一站来到了长春。联系了自己在一汽集团采购部门工作的同学之后,高云峰就耐心地在宾馆里等消息。然而两天过去了,同学一直声称没有时间见面。在第三天的早上,高云峰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焦急,来到一汽打探消息。可是一到公司,就发现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等待的人。一了解才知道,这些人都是排队等着约采购部门的人吃饭谈业务的,有些比自己早来的已经等了好几天了。高云峰回忆说:“一看这个我就想完蛋了,后来我打了个电话,我说老同学你忙吧,我就回去了。”为什么这么做呢?“我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一汽里虽然我有同学,但是我发现和那些厂家比,我根本就没有任何优势,在人家进行认证的环节就会把我开除了,因为我当时什么都没有。”回到深圳的高云峰开始重新思考发展思路。按照他的想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相应的人际关系圈,同时在人际关系上也以自我为中心。由此推演,企业也有自己的辐射范围。自己作为中小企业,所能辐射到的就是跟自己能力和规模差不多的中小企业。就好比婚姻一样,“中小企业要想创业,必须要找一个‘门当户对’的行业,就是说在你所在的领域一定要找一个和你匹配的企业,这是符合人类营销学的。”因此,经过一番市场分析,高云峰最终锁定了纽扣市场。

在当时,纽扣生产主要采用家庭小作坊式的方式,而且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浙江的温州和福建的石狮。这两个地方有一个共同点,即营销的成本非常低廉,价值观也质朴、实在。对于这些小厂商来说,不管是谁的设备、供货商是否有地位,只要能够帮助他们赚钱,就值得购买。高云峰观察到,当时传统的纽扣生产工艺是先用机床将塑料棒切割成片,然后排成队车边、打孔。最后装到麻袋里,论斤卖给服装企业。这样的生产方式使得纽扣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按照高云峰的思路,每个纽扣所供应的服装都是有品牌的,激光打标机可以在纽扣上把服装的品牌和独特的花纹刻印出来,这样每个纽扣有了差异,就可以按照个数卖而不是论斤卖了。

有了这个想法,高云峰就自己制作了一本传单,跑到温州的纽扣加工之乡,挨家挨户地塞到门缝里,宣传自己的激光打标机和给纽扣打标以增加产品附加值的“商业模式”。然而半年过去了,一台机器也没有卖掉。高云峰发现,“光有故事是没有用的,没人相信。”于是,“我就找了几家对口的客户,我说你为什么不买?没钱!你有没有钱?我说我也没钱。”面对这样的尴尬局面,高云峰想到,“钱不能从天上掉下来,要想突破这个局面只有一种可能,看我能不能先帮他们赚钱!”

于是,他问客户,他们的客户又是谁,然后按照其客户的要求先用打标机打了几个样品,还替自己的客户写了一封信。信中模仿客户的语气说:“我们是温州做纽扣的工厂,给你供应纽扣。现在有人向我们推销一种机器,可以把你的花纹和商标刻在扣子上,我们很感兴趣,就帮你打了一些样品寄过去,如果你感兴趣的话请给我们下订单,最好付点预付款。”信发了几百封,又过去了半年,接到了一个电话,说要买一台机器。高云峰心想,终于有点起色了。可是没想到这位客户却说要独家购买,整个温州地区只能卖他一家。高云峰计算了一下,若只卖一家,一台设备只能赚十万块钱,这样下去的话,自己的公司铁定倒闭,这十万元顶多让自己的企业延迟倒闭一个月罢了。如果不卖给他,还有卖给其他客户的可能,毕竟自己已经替不同的纽扣企业发出了好几百封信呢。于是高云峰便拒绝了。

过了一个星期,这名客户也没有跟他联系,高云峰心急如焚,却又不好意思主动打电话过去。终于,那个老板亲自来了,笑着说:“这小伙子不识抬举,我给你生意还不做!但是我丢不起人啊,我收了别人定金了,算了,我不跟你讲了。”就这样,纽扣市场的第一台机器总算是卖出去了。高云峰收到了三十万的现金,把机器交给那位客户。结果,因为这台机器产生的增值,他的客户在两个月之内,就把机器的钱赚出来了,此外还净赚了三十万元。

在温州那种“一乡一业”的环境下,经营同一种业务的老板们都是亲戚、邻居,这台机器的效果被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很快,第一位客户的亲戚开始买他的机器,接着亲戚的亲戚、邻居也开始买。这样连带着整个温州市场都开始买机器,最高峰的时候,高云峰一天要连续发五台。温州派人到机场排队领货,有时候很多人来排队,高云峰就说,既然跟谁也没收定金,也没签合同,那么谁抢到货就算谁的。此话一出,所有来拿货的人都去温州机场找关系,当时的市场热度可见一斑。

市场一大,生意也好做许多。市场怎么就这样从无到有了呢?高云峰后来总结说,这就是典型的口碑营销。从人的心理来看,如果顾客因为你的产品而赚到钱了,那么他就会信任你。激光打标机的畅销就是因为当时能让客户两个月就把钱赚回来,温州又都是小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客户会比较喜欢购买见效快的产品;另一方面,温州地区客户之间都有着亲朋好友的关系,营销的方式是口耳相传的。客户看到自己的亲朋好友在购买,自己也会买。

高云峰说,在市场推广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而且不同市场需要采取不同的推广模式,但是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就是要让客户了解激光设备,并且从激光加工上得到实际的好处,这样推广起来才能有所成效。当时,一个小小的纽扣市场就卖了3个亿。

“能用”的高科技

市场打开以后,设备的销量也日渐增长。不久,高云峰发现设备的高故障率开始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用高云峰的话说,“刚起步的时候,卖的机器其实都不能算作是真正意义上的设备,只能算是一个实验装置。因为机器的故障率很高,故障率高就不适合在工厂里运作。”卖出十几台设备之后,问题的严重性就开始显现出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客户买走机器运行没几天就坏了,公司就得派工程师去修理。工程师刚返回公司,马上就有另一家客户报称机器故障。一来二去,有的客户就给高云峰出了个主意,让工程师住在客户那里,这样机器一坏就可以及时维修,还省了路费以及人工往返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高云峰盘算一下,每卖一台机器只赚十万元,如果每卖一台就要派驻一名工程师的话,十万元还不能抵消聘请这些工程师的人力成本,这样做下去迟早要关门大吉。那么该如何解决呢?

经过深思熟虑,高云峰对所有的工程师下了一个死命令:如果机器修不好那就不用回来了。因为修不好客户肯定要退货,都来退货的话公司基本就倒闭了,所以不管用什么方法必须修好!结果,命令一下,工程师每天晚上都能回来。高云峰就想,看来机器是可以修好的,那么就要弄清楚机器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都是用什么办法修好的。于是高云峰就给工程师们分工,白天不出去修理的工程师就白天在公司开会,白天出去修理机器的就晚上回来开会。每次开会讨论的内容是,今天机器坏了几次,是怎么坏的,又是用什么办法修理好的,并一一做了记录。最后统计汇总,发现80%的机器故障都有一致性。这样就积累出了机器故障的数据库,把重复率最高的列在第一位,以此类推。结果发现,设备的故障其实并不存在技术难题,基本全是工艺细节问题,这就大大降低了维修的难度。于是,从1996年到1999年,高云峰带领他的技术团队做了多项改进,终于让大部分出厂的机器可以一直工作不出问题。实际上,这正是解决了设备的可靠性问题,让不成熟的高科技变成“能用”的高科技。而“能用”便成为了大族产品独特的卖点。

成为卖点之后,市场知名度也变得越来越大。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天,有一位中科院研究激光的老专家给高云峰打电话,认为他言论不实,在欺骗客户。因为以其对激光多年的研究和了解,激光设备根本不可能像高云峰对外宣称的那样工作二十四小时不停机。高云峰便顺势邀请这位老专家到自己的公司来,让他亲眼看看机器能否做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无故障运转。之后,这位老专家真的坐火车来到深圳,自己买了面包汽水,守着机器看,结果连续三天,机器一直在工作,老专家连招呼都没打就自己走了。后来这位老先生到处宣传,说大族做的这个东西很奇怪,就是不坏。有些大学和研究机构所用的机器经常是没多久就坏了,他就告诉人家说深圳有一家企业,做出的激光机器是不坏的,结果帮高云峰推销了不少产品。到了1999年,大族的机器已经能够保证基本不停机了,适逢市场来了一个暖春,整个行业翻了六倍,大族在这一轮浪潮中赚得盆满钵满。

创新的四点经验

高云峰的创业故事充满了艰辛甚至偶然,但是背后的逻辑与其他民营企业有共通之处。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总结的那样,民营企业创业都面临着“既无资金,也无资源,也无技术”的困境。中小企业要发展,尤其是在技术密集的行业里发展,必然会遇到技术竞争问题。技术竞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国外的先进技术,另一个是国内的大企业。那么,中小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高云峰认为,所谓的“高科技”其实就是不成熟的科技,任何技术一旦成熟了就不叫高科技了。技术成熟以后,有钱买得起的人多不胜数,作为中小企业就不可能胜出,所以技术不成熟其实正好是中小企业的一个机会。因为中小企业能发展起来,“一定是解决了大企业忽略的空白点”。那么什么是大企业忽略的空白点呢?对于大族激光来说,技术可靠,设备能够正常运转,就是这个制胜的“空白点”。

谈到中小企业的“无技术”,高云峰根据大族激光的经验总结,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做到四点:

第一,要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我们国家做高科技研究的多是“国家队”,也就是计划科研体系。课题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规律和阶段,由国家科技部和专家制定。配好课题后,科研院所的人为了申请课题都致力于高精深的研究,这种研究并不是针对市场机遇的。而大族激光在研发中则着重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高云峰说,大部分民企起步时都是很低的,没有什么高科技,当时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所要解决的就是客户能用。客户想要的核心价值就是买了机器能长时间工作不坏,所以大族就努力提供这种价值,而这也是大族的竞争优势,是他们能把所有订单都接住的根本原因。

第二,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创新。在激光设备这样的行业,市场的主要需求是什么呢?是技术的可靠性,而不是技术的先进性。所以大族在一开始所着眼的重心就是进行工艺细节上的改进,而不是技术上的提高。

第三,要低成本创新,低成本包括时间、金钱、人力等各个方面。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一定是低成本的。对于某个产品,客户已经提供了相应的需求,研发的时候顾客也直接给了订单和现金,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创新的成本要相对低一些。如果反过来,中科院这样的研究机构要把研究出来的基础成果转化成产品并进行推广,时间成本就是非常高的。这也是与“国家队”相比,中小企业创新的优势所在。对于大族来说,低成本的创新源于产业链的整体提升,供货商技术的提高给自己提供了创新的源泉,而客户的需求就是创新的导向。

第四,源头的技术创新与交流至关重要。高云峰认为,中国科技产业之所以落后就在于我们的生产是封闭的。带着理想主义的思考模式,他本人曾经认真考察了国外先进企业的研发过程,发现欧美的国际大厂商有一套完善的国际研发供应链。比如,奔驰汽车如果计划八年后推出新一代产品S系列,那么它首先要做一个客户需求调查,了解客户需求的核心性能。然后,将这些核心性能分解到自己几千个供应商那里。接着,向供应商邀请,宣布八年后要推出新一代奔驰,不同的供应商要在哪些功能上实现怎样的改进。之后,据此制订相应的时间安排,比如八年内要完成这个任务,那么第三年各供应商要研究出具体改进方案,第四年要上交小样,第五年要测试,等等,一系列的改进都有具体的时间点来控制。这样,一系列的行动都是事先约定好的,而这种约定对技术创新与研发至关重要。奔驰汽车这样的大企业之所以创新能力强,就是因为技术产业研发链的完善。它们的创新是“几千个供应商的集成创意,在不同专业分工里面的全面出击”。所以,要想真正保持技术上的领先和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融入到国际生产研发的产业链中去。实际上,今天中国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融入到国际研发供应链中,和国际同行或者相关企业有所分工和交流。大家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协力解决共同的问题。深圳这座城市之所以基础扎实,就和它的外向性有非常大的关系。

因此,在高云峰看来,虽然跟“国家队”相比,中小企业在技术上可能不是很先进,但是作为科技型企业,做出来的产品要以市场为导向。只有以市场的需求为改进的动力,才能够在技术竞争中占领先机。

走向国际

要想做世界一流的企业,就必须要专业化。高云峰顶住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压力,坚持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始终将重点放在激光加工设备的制造和新产品的研发中。对于高云峰来说,这样的专注付出了不少代价。房地产的暴利、金融业的风云变幻、纷繁复杂的社会导向使得连万科、华为这样的名企都难以抑制多元化的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自主创新变得尤为困难,而大族激光却仍能坚持“沉下心来做业务”,这是相当不易的。

大族激光在深圳中小板上市之后,高云峰不甘于把目光限制在国内,而是要把营销网络铺展到全球范围,把大族激光做成世界的“大族”。高云峰和公司高管一起研究国际化战略的具体实施策略,总结出中国公司实现国际化的三种模式:一是原材料进口;二是轻工业品通过商出口;三是华为的模式。

一开始,高云峰采取了在海外设立办事处的方式,效果不尽人意,后来又改用商制。由于人们对激光的了解非常有限,为了培训商,大族激光做了大量的类似科普的工作,而这竟然导致有些商盗走了大族的知识产权,自己进行生产。“商都变成了同行”,高云峰笑着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一方面是对商的支持不够,发货不是很及时,维修也有些跟不上。另一方面,由于产品的销路很好,商也想自立门户。所以现在,大族激光在海外市场基本上是采取直销的方式。

在国际化初战折戟的同时,大族激光还根据激光涉及的不同行业设立了很多子公司。由于“激光是一项技术,而不是一个行业”,所以大族激光的产品可以卖给很多差异巨大的行业。比如激光打标机,虽然都是打标,有的是打在鸡蛋上来做防伪和质量管理,有的是给电脑键盘打标,属于电子设备制造。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销售模式和市场推广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族激光根据客户对象设立了不同的子公司,一方面可见其以客户需求为主导的营销模式;另一方面,由于针对的行业过于广泛,大族激光本身的企业形象也开始变得模糊。而后者也成为国际化受挫的一个原因,正如高云峰所说:“我们的业务员下了飞机以后不知道该去找谁。”

国际化的暂时受挫并没有让大族激光停止加入国际生产链的脚步。高云峰本人前几年每年都会在国外居留一段时间,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并由此找到了大族的第一家国外供应商,从此便逐步开始了大族激光的国际化产业合作。

从产品的技术路线上来讲,大族激光的很多部件都是引进海外的,与一些国外同行形成客户关系。因为“融入国际产业研发链一定是双向和互惠的,你必须给人家一些订单,给人家一些利益,这样你就能对他提出要求,他的技术又能促进你的技术提高,这样有助你把整体性能做得更好。”所以大族激光有不少关键环节是外发加工,这样也促使大族本身的产品生产就是以国际化的标准来进行自我要求,客观上促进了自身技术水平的国际化。

时至今日,大族激光的客户已经遍布全球,公司60%的销售收入都来自于包括苹果在内的世界五百强企业。高云峰曾说,装备制造业有个特点,就是从全世界范围来说,只有行业的前三名赚钱,之后的基本不赚钱。在激烈竞争过后,同一个行业里,世界上只会留下几家企业存活。所以,自己自始至终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做到“无论技术上、成本控制上、功能上,各方面让其他同行没必要再做这个工作,因为再做这个工作就是浪费”。

为创新人才提供梦想舞台

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并走向国际,就必须要实施人才兴企的战略。一个企业若要以世界为施展抱负的平台,就必然要具备国际化的视野,以及能够冲锋陷阵的国际化人才。

大族激光从创立伊始就是一个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方法就是在技术研发上占领先机。从技术可靠到技术创新,高云峰带领他的研发团队不断开拓,从最初为纽扣打标的激光打标技术,到现在直线电机主动控制系统让广州电视塔的“小蛮腰”成为可能,从细至毫厘的电子设备的激光打孔,到大型船舶的高精度焊接,大族已经成为中国激光加工技术的先行者。而这一切,都与高云峰实施的人才战略有关。

高云峰本人极为重视人才,这也许与其教育经历有关。他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之后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书,具有良好的科技背景。如今,还是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由于本人就是一位高技术人才,所以他对人才有着天然的亲近,也深知人才强国、人才兴企的道理。

创业之初,大族激光从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提供商品化激光产品的公司,先进的技术与优秀的产品是其占得先机的主要原因。如今,要想进入世界产业研发链,国际水平的人才是必须装备的武器。而中国并不是一个先进知识的集散地,于是高云峰便积极地从海外引进高技术人才。

高云峰说:“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优势,硅谷很多研发人员都是华人。过去我们的华人资源都浪费了,没有好好利用起来。”所以,他在国外招揽了很多有海外留学和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大族给了他们两大好处,一是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二是通畅的上升通道。除此之外,高云峰还积极招纳海外专家做企业的高管,例如大族激光的CTO就是一位德国专家。尤其近几年,随着公司实力的壮大,大族激光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如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在国际竞争中不错失良机,管理岗位的人才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虽然从欧洲请一名专家也许要花将近30万欧元,但是高云峰认为,请这样的人到企业来是值得的,因为“有些人有些东西是一点就透,但是需要有一个点破窗户纸的人。”

当然,考虑到人员成本结构的合理性,大族主要还是在国内招揽普通人才。高云峰认为,中国大部分员工的基础都是不错的,主要是缺少经验。在海外招聘的专家在人力资本的精细化管理上做得很好,因为海外的人工成本很高,所以海外公司对每个雇员每小时的工作量都有考核,管理非常精细化,这正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欠缺的地方。因此,要充分利用海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来对本土人才的人力资本进行有效提高。

人才引进来了,还要考虑如何激励和运用。作为企业的一把手,高云峰非常重视研发,他本人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放在了研发上。对于大族这样的科技型企业而言,研发十分重要,涉及到公司战略、各方面的资源调配,等等。在科技行业中,当企业的规模扩大时,竞争就逐渐激烈了,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专利,研发管理无疑是公司发展战略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高云峰把大部分利润都投入到产品和技术的研发上,他本人也经常和研发人员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和想法,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给予非常大的支持。高云峰笑称,因为自己本身是搞工程的,所以有了钱不是买吃穿,而是喜欢买机器或者是研究技术,并以此为乐。

在研发管理上,高云峰有自己的一套理念。比如他让每个研发人员第一天上班时就要去检索美国的专利数据库,之后要撰写报告,谈谈自己的思考。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带领团队参加国外的各种研讨会和展销会,努力开阔研发人员的国际视野。久而久之,这些都逐步成为企业的文化和习惯,而这些文化和习惯能够使员工的思维与国际水平始终保持同一高度。高云峰认为,只有这样,大族人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才能双向互动,与外界沟通并相互理解。

对于普通人才,高云峰非常重视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一方面,高云峰在内部积极培养优秀人才,让员工看到内部上升的希望;另一方面,也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大族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创业的平台。比如,早期在营销部门为了激发员工的激情,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底薪一般都不高,但是给他们设立了很高的销售提成。这样每卖掉一台机器,员工就能赚一大笔钱,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卖机器来积累财富。每年公司都有销售排行榜,销售冠军要上台领奖。有一次,一名销售员一次拿了五百万元的提成,激动得在台上痛哭流涕。因为大学刚毕业没几年,一年就拿到五百万元是从来没有想过的。高云峰说,这就是要舍得,“要让你的梦想搭载在别人的梦想的翅膀上,一群人帮你扇动翅膀,你就可以飞得更高。”

在高云峰看来,人才和学历没有关系,时机很重要,“这个人正好在那个时间点出现在那个位置上,正好就是人才,无论他以前是干什么的。”然后要“给予充分的信任,把资源调配给他,这样你的事儿就能干成。”这种重视有效性的人才观念充分体现了一个民营企业务实的价值观。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高云峰带领他的“大族”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在这过程中有曲折有彷徨。从一开始几个人的冲锋陷阵,到现在需要绞尽脑汁地调动几千人的力量,这个转变是逐步的,是随着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而变化的。就好比一个人的成长,在不同时期要努力达到阶段性的目标。正如高云峰所说:“人处在不同位置,处在不同时间段,就有不同矛盾,要集中火力解决主要矛盾,你就一定会成功。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原理是一样的。”

现在,作为一个怀抱国际化梦想的企业领头人,高云峰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与国际企业的竞争。这种竞争是资源链和资源链的竞争,是产业链和产业链的争夺。如何让八千名员工在企业里工作得安心、舒服、效率高,并且有归属感是他现在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如何为这八千名员工在激烈的竞争中提供充足的弹药和完善的后勤支持,则是他要努力的方向。

对于高云峰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怀抱着做世界的“大族”的梦想,高云峰和他的团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创业之初,高云峰就以汉族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族群作为自己的企业象征,怀着实业强国的理想,在激光装备制造业这个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领域与世界级的公司一争高下,在开辟了国内激光制造市场的同时,也积极融入世界,努力打造国际水平的民族企业。做世界的“大族”,不仅是大族激光的国际定位,更代表了高云峰的理想,一如在大族总部屹立着的激光打造的百家姓一样,这份坚持已经成为了大族激光的企业信仰。

观点概要

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总结的那样,民营企业创业都面临着“既无资金,也无资源,也无技术”的困境。民营中小企业要想创新成功,必须做到四点:

第一,要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

第二,要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创新。

第三,要低成本创新,低成本包括时间、金钱、人力等各个方面。

上一篇:注重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兽医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