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城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10-04 04:31:53

建设生态城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城市是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城市建设新概念,建设生态城市当今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南宁市在进行城市建设中,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走建设生态城市的道路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做得非常成功的。本文通过介绍南宁市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做法,阐述其成功经验,总结其有益启示,旨在给其他城市提供一点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南宁市

Abstract: the ecological city is put forward in the 1970 s city construction of new concept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has become the many countries direction and goal of city construction. Nanning city in the city construction,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s the guide, go the wa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undoubtedly correct, is also is very successful.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nanning the specific practices in this paper, and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to sum up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aim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other citie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ecological nanning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生态城市概念是在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所谓生态城市,就是用生态学的原理去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它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最佳居住形式。生态城市具备有这样的特征:第一,完整的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及自然资源可循利用体系,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绿化网络;第二,合理的产业结构布局,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三,较强的市民环境意识,经常开发群众性的环保活动,并在社会上形成一种节约资源与能源的消费方式;第四,有一整套健全的环保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生态城市作为一个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完整体系,是一种社会和谐进步、经济高效运行、生态良性循环以及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城市,就是在城市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范围内 ,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 ,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环境质量改善为前提,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城市的后续动力,实现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南宁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1、影响城市发展的根本因素

20 世纪后期所倡导的生态城市理念在全世界得到广泛认同。在中国,生态城市建设也同样获得高度重视,国家把生态城市建设定位为今后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南宁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市区面积由原来的60平方公里增大到现在的近180平方公里,人口也从约30万增至目前的约270万,尤其在1992年被批准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市后,城市的社会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已跨入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之列。然而,南宁市飞速发展的城市经济,也同样克服不了人类城市化进程难以避免的各种问题,环境、资源、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比较突出:首先是城市区域的扩大,一方面拓展了城市规模,带动了建筑、商业等相关行业发展,但另一方面大量征用土地,对土地资源构成威胁。按南宁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2020年南宁市城市面积将达300平方公里,在9年中要有12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征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同时被开发地域原有的水土地貌将从此消失,大量农用地也将不复存在,对环境和农业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是城市人口的激增远大于市区的扩建,人口密度由原来人均每平方公里5千人提高到每平方公里1万人,翻了一倍。城市人口的膨胀,加重了城市的负荷,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并产生出一系列问题:交通、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治安等,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不良效果。再者最为严重的是,新城区的开发给城市周边生态体系以毁灭性的破坏。南宁市周边山林、植被坡地、池塘急剧减少,以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失衡,空气质量降低,城郊一些原有的人文景象也随之永远消失,如果加上老城区的环境污染:如邕江两岸内陆水系与邕江河段污染、市区大量二氧化硫污染、噪音超分贝污染、企业“三废”排放污染、市内垃圾和废塑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和日益突显的生态环境问题,阻碍了南宁市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南宁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使南宁市难以利用自身的优势跃居全国城市经济实力前列之位,那么南宁市要想保持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的发展优势而向更高层次发展是不可能的;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市民的生活条件就得不到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就得不到的根本改善,可持续发展观念也得不到很好落实。

南宁市作为广西的首府,属全国大中城市之列,又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区域性重要城市,经济战略地位十分突出。为了推动南宁市经济建设的良性发展,并创造较佳的投资环境,加快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的建设步伐,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就要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矛盾,就必须要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道路,因此,建设生态城市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南宁市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南宁市建设生态城市是可行的。南宁市具有一些较为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珠江水系的西江河段横穿市区,供水充足;城郊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周边山林广茂,市内园林绿化率较高。南宁市还有发展经济的地缘优势;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对东南亚,又是“三沿”(沿海、沿边、沿江)的交汇地,南昆铁路的起始点,加之有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指引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建设生态城市是完全可行的。

二、南宁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实施

1、创建“国家卫生城”

生态城市最基本、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它具有良好整洁的城市环境风貌。为了贯彻落实建设生态城市这一战略举措,南宁市自1994年就提出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工作目标,1995年南宁市便获得“全国卫生城市”荣誉称号。为了进一步改善南宁市环境卫生面貌,增强城市的竞争力,南宁市于2006年9月开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城乡清洁工程”是由自治区党委书记亲手抓的、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以及各城区政府具体实施、全体市民共同参与的一项全面整治城市环境卫生的运动,这项“工程”的开展,是南宁市向生态城市建设迈出的第一步。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城乡清洁工程”第一阶段取得了很大成果,市容面貌有了极大改变,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高,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殊荣。2011年1月,为了进一步巩固提高、延伸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初步成效,完善其长效管理机制,创造宜居宜商的城市环境,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南宁市又进一步深化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建设运动。为此,市委市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意见,并在全市各城区、开发区开展文明环境卫生“每月一评”活动。随着第二阶段建设运动的深化,南宁市彻底改善了城市卫生面貌,大大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城市的整体功能得到完善和拓展,城市的竞争力和城市形象有了质的飞跃,2011年12月,南宁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南宁市荣膺国家卫生城市,标志着南宁市“创城”工作、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巨大成果,标志着南宁市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文明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标志着南宁市在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中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南宁市开展生态城市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第一个成功举措。

2、建设“中国绿城”

“绿”是南宁老城的传统特色,当你行走在南宁,无论是街道两旁,还是公园广场,绿树绿地无处不在,人在城中、城在绿中,半城绿树半城楼的城市景观令人赏心悦目。“绿”生是态城市建设的着眼点之一,是城市之魂。优美的城市风貌离不开绿色,优雅的人居环境更离不开绿色,绿色是当今世界城市生态环境良好的最佳体现。

南宁市生态城市建设第二个战略举措是围绕“绿”字来做文章。早在2001年,南宁市就进行了“中国绿城”建设规划研究,提出了建设“中国绿城”的构想:即在市区不单是搞绿化、扩绿地,而是建立起一个绿色交通系统和环境卫生系统,以改善市容面貌与居民生活环境;要抓住南宁亚热带森林地带特点,把绿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在经济和文化上都要体现出“绿”字。2002年,南宁市又开展了创建部级生态示范区活动。2006年,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同时,南宁市又作出建设绿色生态南宁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绿城建设至今,南宁市已建成各类公园21个,公园面积180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达1200公顷,林地面积9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7.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绿地率35.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2.95平方米。目前,南宁市已形成了以青秀山风景区为中心,以邕江主河道沿江森林风光为生态主轴,以环城森林带、环城森林公园带和环城森林公园及生态主题园为重点,以县区自然保护区等森林为补充,融合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的城乡一体化城市森林体系。南宁市的“绿”做到了点线面相结合,绿化、美化、彩化、香化、果化与亚热带风光交相辉映,市区与郊区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融为一体,以此勾画出“中国绿城”的城市独特风貌。

由于南宁市的“绿城”建设成效突出,先后被授予 “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环境建设十佳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同时获得了“中华宝钢环境奖”、“中国人居环境奖”、“ 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一系列荣誉,“中国绿城”名片饮誉全国。目前南宁市正在全力开展创建“三市”活动(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努力把南宁市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

3、打造“中国水城”

水是城市之灵,打造“中国水城”是南宁市生态立市的第三个战略举措。2009年,南宁市提出了建设“中国水城”的规划:即“一江、两岸、六环、十八内河”的城市水网。2010年,南宁市在继续深入实施“中国绿城”建设的同时,启动了“中国水城”建设项目。按照规划,南宁市将通过三期工程着力改造连通城市核心区域的内河水系,建设“百湖之城”,形成“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城水共生、水绿交融和人水和谐的现代亲水城市,并在2020年建成“中国水城”。

如今,“中国水城”建设已初见成效:民歌湖―竹排江、明月湖(心圩江)、相思湖、青秀湖四大河湖主题公园基本建成,城市核心水系景观已初具雏形。2012年,南宁市市长周红波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中国水城”建设,在2012年重点推进郁江老口航运枢纽、邕宁梯级、江北引水干渠等重大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南湖―竹排江―民歌湖景观绿化提升工程,打造“水城精品环线”,开工建设南湖―竹排江水系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完成茅桥东湖、西湖建设,基本完成沙江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期河道主体工程建设,推进相思湖湿地公园建设,启动邕江两岸综合治理暨“绿满邕江”工程建设。“中国水城”建设将与中国绿城”建设一道,共同打造出南宁市的生态“双城”。

南宁市在打造“中国水城”的项目建设同时,也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生态环境建设,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其中市区3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44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3.27%,化学需氧量削减22.5%以上,二氧化硫削减12.66%以上,污染减排硕果累累。目前南宁全市生态环境各项指标保持良好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市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9天,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一个低碳环保、舒适宜居生态家园正在形成。

通过实施以上三大战略举措,南宁市成功建立起了一个山绿水秀、环境优美、低碳节能的生态城市,实现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南宁市生态城市建设成功经验的启示

启示一:树立“生态立市”理念

建设生态城市,首要问题是改变的城市发展传统旧观念,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确立起新型的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既然可持续发展思想给我们提供了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现代生态学与城市发展的复合研究为我们勾划出建设生态城市的可行性蓝图,因而首先要大力宣传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起“生态立市”的先进理念,用其来指导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经济。

南宁作为中国西部的省会城市,要贯彻落实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把自身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以东盟为合作中心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对南宁市来说,建设核心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不仅仅要求在政治、经济、金融及文化领域内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而且还要求在城市生态和人文环境方面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在建设现代化宜居城市方面有着示范性的积极作用。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最好体现,也是取得经济建设又快又好的极佳途径,它可以成为推动南宁市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的助推器。在“生态立市”的理念下,市委市政府便有了统一的认识,思想上会高度重视,行动上能够大刀阔斧,加上新闻媒体、教育部门的广泛宣传教育,把建设生态城市的意识植入市民内心,使其化为一种自觉的践行,这是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前提。

启示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把“生态立市”的先进理念诉诸行动化为现实,要有明确的计划。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要有科学的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而城市规划的任务,就是为城市的未来发展确定目标、制定合理规模和正确方向。南宁市地处亚热带,南国特色的园林绿化风貌十分突出,因而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要结合南宁市的特点,紧扣建设生态城市的大目标去进行,概括而言,就是“特色+生态”的城市发展总规划、总目标。围绕着这一总目标,具体操作上应贯彻保护生态环境第一,开发建设第二的指导原则,还要合理节约使用土地,优化资源配置,严禁过度开发与盲目建设。在城市人口增长上要进行控制,使其数量上形成与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保持一致的适度人口变动――生态经济适度人口(即受经济、社会、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容纳力限制的人口),达到土地、环境、人口数量上的最佳规模或组合上的最佳结构,以符合生态城市建设的总要求。

《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在2004年便开始编制,于2011年10月10日获得国务院的批复。规划指出:到2020年,南宁市城市规模为655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人口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00平方公里以内。要坚持用集中紧凑的发展模式,重视节约和集约用地,切实保护好耕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科学而具体的发展规划,为南宁市建设生态城市指明了方向和实施路径。

启示三:优化城市经济布局

为了很好地实现总体规划,南宁市有必要对城市经济产业进行调整与优化。2005年3月,南宁市由五城区改设为六城区:青秀区、兴宁区、西相塘区、江南区、良庆区和邕宁区,它们分别处于南宁市的东、东北、西北、西南、南和东南地域,而邕江河几乎流经这六个城区,六城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则按照《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去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建设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去进行调整,力争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依据总体规划,南宁市将打造“一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布局,通过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使邕江南北岸得以均衡发展。通过以邕江为轴,完善江北,重点向南发展,形成江北以生态型城区发展为主、江南以产业带动发展为主的两条发展带。为此,各城区的经济产业都有主导目标和发展重点:青秀区作为自治区和南宁市政府机关所在地,是以政治、文化为主导,经济上侧重发展商业、会展业和房地产等城市经济,兴宁区作为老城区以发展商贸业为主导,并加强进行旧城改造的城市建设,西相塘区作为科教强区,主导发展高新产业和建设研发基地,三城区地处江北,生态环境建设和市容综合治理尤为重要,是形成生态型城区发展格局的主要地域;江南区作为市工业基地则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良庆区作为南宁市着力打造的总部经济基地则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工业园区,邕宁区作为市属老县区则大力发展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三城区地处江南要形成南宁市的经济产业发展带,构成生态城市的经济支柱。优化城市经济的布局,为南宁市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启示四:强化环境治综合理

生态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在美化城市生活环境,难点在市容面貌和城市污染的综合整理。南宁市建设生态城市的三大举措――创建“国家卫生城”、建设“中国绿城”和 打造“中国水城”,对市容环境的美化和城市污染的治理,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生态城市所具有的优美生活环境,首先体现在城市的绿化上。生态环境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城市的园林绿化比率,而城市生态支持系统也强调必须有较高的绿化率,城市生支持系统是为城市生存与开发提供生态支撑的调控体系,它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质量至关重要。按标准来说,生态城市绿化标准是绿化覆盖率至少有40%,人均绿地面积为20平方米,公共绿地面积达14%左右。南宁市通过实施“中国绿城”建设,多项绿化指标都达到甚至超过了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标准,这是生态城市的基本条件之一。

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既要治“标”,更有治“本”,要标本双治才能收效最佳。南宁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打造“中国水城”,可以说是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双管齐下的彻底整治。“城乡清洁工程”不光是靓丽城市的面貌,更主要是对城市脏乱差的根源进行切断,达到治“本”的目的,而且在整治的同时也提高了市民的卫生意识和文化素质,强化了精神文明建设。打造“中国水城”也是一项对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工程,它是综合水资源利用、城市旅游景观、城市水生态等各方面因素,最大限度地实现相邻水系的互联互通,形成环城生态景观水系。水城建设将跟绿城建设融为一体,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地环境作全面净化,从根本上改善了人们生存最基本且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极大的提高了人居环境水平,也使城市品位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城市品位提升了,城市对外的吸引力则大大增强,能更多地吸引企业来城市从事商业或产业投资,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阔步发展,这就是生态城市建设更深层次的意义所在。

启示五:完善管理激约机制

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要靠制度来保障。为此,南宁市建立起了一个健全、廉洁、高效和透明的与生态城市建设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并强化环境监护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其人员素质,使生态城市建设纳入法律化、制度化轨道,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法律制度保证。南宁市还建立健全起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让政绩考核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助推器。此外,南宁市又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与实施细则,对生态城市建设内容进行具体化、明确化,把生态城市建设引向深入。

例如南宁市实施的“城乡清洁工程”,其所遍及的市区和城郊的每个街头巷尾,都要严格执行相应的卫生制度和管理制度,而对它们的管理工作也都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由此逐步形成“城乡清洁工程”管理上的长效机制。而长效机制又要着眼于常态化管理,把解决重点问题与全面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并确立起多方位、广覆盖的科学管理制度。在另一方面,“城乡清洁工程”的科学管理又要不断完善其激励约束机制:即完善各项评比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责任与过错追究责任制,完善监督机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有了科学的管理激约机制,“城乡清洁工程”才能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

启示六:全体市民竭力参与

城市建设是一项全社会的全民工程,它涉及到每个市民的切身利益,没有市民的参与,生态城市建设就难以取得成效,所以市民的广泛参与是生态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南宁市生态城市建设就是一场全民“生态战役”。首先是在社区、单位对市民进行各种形式的生态环保教育活动,培养起市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其次是从我做起,从细微之处做起。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中有一句口号是“南宁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它切实地反映出城市环境卫生离不开广大市民的努力。在“口号”的感召下,市民自觉遵守政府制定的环卫条例,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到净化市容环境的创卫活动中去。在实施“中国绿城”建设中,群众参与的广泛性也充分得到体现。市政府所实施的绿化项目,涉及到的单位都主动配合,政府采取的环保措施(如“禁摩”),老百姓也积极执行,许多单位和个人每年都自觉进行义务植树动。城市绿化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而广大市民又是城市绿化的受益者,市民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有他们的参与,环境得到净化,环净化境同时也净化了他们心灵,净化了社会风气,而城市则更显魅力与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勇:城市生态支持系统,《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第5期。

【2】.屠梅曾、赵旭:生态城市:城市发展的大趋势,《经济日报》1999年4月8日。

【3】.、朱丹:生态城市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与技术》第28卷增刊 2005年6月。

【4】.对生态城市的几点看法.青岛新闻网2004-05-29。

【5】.关于如何建设城市生态. wenku.省略/。

【6】.南宁:生态发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南宁日报,2011-1-20。

【7】.南宁: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生态城. 南宁日报,2011-4-11。

【8】.南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 广西日报,2011-4-25。

【9】.从“中国绿城”到“中国水城”――生态“双城”.南宁日报,2011-8-23。

【10】.《中共南宁市委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意见》。

上一篇:城市视频监控与安全防范现状调查研究 下一篇:浅论支护结构在边坡工程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