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时间:2022-10-04 01:32:25

P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海南 海口 571199)

摘要:目的:观察PBL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对本校2013级护理本科生在实施PBL教学前后发放和回收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和对教学的总体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论:PBL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学生对教学的总体评价。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PBL教学法;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54-03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它结合了临床实际案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解决问题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使得教学效果大大提升[1]。该方法是由1969年Barrows等人在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 首创,目前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大高校。中国于1986年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首次引进[2],随后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引入并实施该教学法,并在学生自主创新、评判性思维等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受国内长期使用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PBL的实施和推广受到一定的阻碍,至今仍属于探索阶段。因此,为进一步推广PBL教学法在医学本科生中应用,总结PBL教学经验,本研究在海南医学院2013级护理本科学生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并观察其应用效果。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海南医学院2013级护理本科生共219名,其中男生25人,女生194人,年龄20―25岁。课程选择本科三年级的《内科护理学》。纳入标准:接受《内科护理学》课程学习的学生;本科生;未接受过PBL教学法的学生。排除标准:专升本学生;未接受《内科护理学》学习的学生;已接受PBL教学法的学生。

(二)研究方法

1.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为内科护理学的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和内分泌5大系统,辅助的课程包括健康评估、药理学、急危重症护理学、护理心理学等。进行5个案例的课程学习,每个案例分2次小组讨论课进行,每次讨论为5个学时,总共50个学时。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分组学习阶段:将本次研究对象分为7个小组,每组14―15人,课前确定组长和记录员各1名,组长和记录员轮换担任。②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创设临床工作场景及问题,并制定相关案例的学习目标,提前一周将案例发放给学生,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图书馆资料及网络资源等途径进行自主学习。在此期间,学生自主组织课前讨论一次,并将讨论的资料以及每人提出的问题收集送给指导老师批阅。③小组课堂讨论阶段:每个小组都设置指导老师一位,由小组推选的组长进行协调、组织小组讨论。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案例的课堂汇报与讨论并汇报案例的2个主要问题并讨论;其次,组长主持每位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提出疑问,记录员记录各个成员有价值的观点和问题解决情况。教师记录每位学生表现、待解决的问题和难点,过程中不介入讨论。④总结评价阶段:课堂讨论结束后,小组成员进行本次PBL学习的总结与反思汇报。教师总结本次PBL学习每位同学的亮点,同时对讨论过程中同学的论点进行补充、矫正或说明,解决讨论中待解决的问题,对难点进行解析。最后鼓励学生对本次PBL教学提出建议及要求。课后发放学生自我评价表、学生互评表和教师评价表。

2.研究工具。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3]自行设计PBL教学法实施效果调查问卷,并在PBL教学法实施前后对2013级护理本科生实施调查。

PBL教学法实施效果调查问卷由对教学方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以及对学习环境的评价四个维度组成,共25个条目。在每个条目中:“1”表示不同意;“2”表示不太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问卷总分为每个维度的分值和,每个维度的得分为各维度包含所有条目的总和,分值越高,表示评价越高。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89,内容效度为0.87,说明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描述。经正态性检验,实施前后的问卷得分均服从正态分布。因此,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纳入的219名学生在实验结束时无一例退出。实验前后分别发放219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1.实施PBL前后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情况。通过比较,结果显示,实施前后学生在自我学习能力和对PBL教学总体的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实施PBL前后,学生对自我能力评价情况。结果显示,实施PBL后,学生在教学目标了解程度、掌握知识、独立解决案例问题、参与兴趣程度、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推理和批判性能力、知识运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八个方面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1.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较好。学生对PBL教学的总体评价主要从教案、教师、自我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方面体现,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学生对PBL教学法的实施评价得分较高。与刘继荣等[4]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学生对PBL教学比较认可。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不同,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想要尝试的欲望。其次,PBL的案例设计接近于临床实际病例,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PBL讨论前,学生通过自主查阅文献资料来解决案例提出的问题,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自主解决问题,收集资料过程可以扩宽学生知识面,在讨论中,学生自行组织、安排和管理讨论过程,使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锻炼,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和发表个人观点,锻炼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2.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评价表示认可。自我学习能力的评价主要从学生对教学目标及教案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兴趣度以及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推理、评判性、知识运用、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进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PBL后学生对自身的各项能力评价均提高(见表2)。可能与课前发放案例、课前讨论、激发学生探索和尝试的精神;第一次总结与发现问题,其过程提高了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讨论(第二次)由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其要求组长合理安排讨论流程、控制讨论和成员发言时间、带动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均衡成员的发言机会,每次讨论组长和记录员轮流担任,使得每位学生都有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的领导和组织能力;讨论过程学生综合运用了各学科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推理,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问题的能力;每位学生参与发言和讨论,促进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3.学生对教案及教师的评价没有改善。学生对教案及教师的评价没有改善的原因可能与教学案例的设计、教师自身的准备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关。教学案例的设计是PBL教学课程的辅助工具,它来源于临床实际病例。但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教案的评价没有改善,可能与案例设计与所学课程的紧密程度和知识扩展程度不够,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运用、结合学科内容进行分析,且使其解题思路受限。因此,案例设计可以根据学习目标,从多个角度提出问题。其次学生普遍认为PBL教学设置的教学内容有难度,极大影响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同时案例对多种学科知识运用不够充分有关。因此,建议以后设计案例应注重以《内科护理学》为主,多种学科穿插学习,并针对案例中涉及的难点进行备注说明。

教师在PBL教学中引导和辅助学生学习,是不可缺少的角色,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没有改善,也许与教师角色转换不到位有关。国内许多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难从授课者转换为辅助者,这就要求教师对该教学法熟练掌握运用;其次还可能与教师的知识储备、临床经验有关。尽管本研究在实施前,对担任PBL教学的教师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但由于其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参差不齐,е陆萄效果有差异性。因此,教师应学习更多知识、增加临床经验,以便更好地答疑解惑,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个体差异是影响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很快地适应PBL教学模式,对于案例的理解能力较好;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同学,在模式的适应和案例的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少部分自律性稍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倦的心理,从而抵触学习,对PBL教学法也失去兴趣,影响对教案以及教师的评价。

四、PBL实施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PBL教学法在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对教学总体评价效果不错。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1)PBL长时间的进行,学生积极性逐渐降低,开始敷衍了事,进而影响教学质量。究其原因可能与PBL教学法实施时间较长,学生课后需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产生疲惫心理,进而开始应付了事。(2)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在该过程中会感到非常吃力,他们往往偏向于传统教学模式,会对PBL教学产生抵触心理。(3)学生在收集资料时,盲目相信某些网络资源,对于那些错误的信息,识别能力差,在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显示稍弱。因此,PBL教学的改进,应当注意根据学生接受程度来安排实施的时间长短;此外,应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性设计案例的难易程度;最后,教师推荐正规网站及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信息,以保证知识的准确性。不过,PBL教学法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更多学者的参与,使PBL真正适用于我国教育。

参考文献:

[1]郭淑芳.PBL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6):76-78.

[2]王沁萍,陈向伟,李军纪.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现状[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2):1071-1074.

[3]臧爽,李丹,杨凡.《内科护理学》PBL教学案例评价问卷的研究与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11):3702-3704.

[4]刘继荣,孟共林,丁建华.护理大专生对《内科护理学》PBL教学的满意度调查[J].当代护士(下旬版),2012,(12):137-138.

收稿日期:2016-12-30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基金资助 项目课题:医学本科生对PBL教学法接受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编号:201411810052)

作者简介:黎传飞(1994-),女(汉族),海南琼海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PBL教学方法运用。

通讯作者:张彩虹(1968-),女,湖南人,博士学位,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PBL教学方法运用。

上一篇:采矿工程专业《岩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算法设计与分析》启发式实验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