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班管理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01 11:48:53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班管理培养模式探索

(东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9)

摘要:根据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和学校建设“树梁计划”的目标引领,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实施《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计划――“树梁计划”》,创新并完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创建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通过凝练本科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和新模式,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搭建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平台,深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实验班;管理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8-0133-02

在我国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肩负着知识发展、创新驱动和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随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国内高校以多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国家、高校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已经与学科建设发展、本科教学水平、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等息息相关。

一、“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的建设历程

“树梁计划”是在东北大学深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下提出的。2012年12月,东北大学校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学科和专业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推广“自动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模式,统筹资源,在优势专业中选拔优秀学生,培养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2013年,学校正式出台文件,全面实施“树梁计划”,正式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人才培养创新工作。

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落实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东北大学信息学院以自动化专业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背景,2013年设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以下简称“实验班”)以著名自动化专家、中国工业自动化教育开拓者之一的郎世俊教授的名字来命名,在自动化专业中采取严格的选拔方式,实施个性化培养,秉承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水平的教育理念,不断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成为孕育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院力求以“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为载体,探索一种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国家科技杰出人才的新模式,为全面提高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质量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

二、“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的培养模式及先进教育理念

实验班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健全的人格、较强的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具有引领自动化学科专业领域科技与管理的发展潜质,有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国际化视野和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一)着眼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

实验班的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实施个性化培养,实行“创新实践持续发展”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强调实践环节和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制定个性发展的独立的专业培养计划,加大全英文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比例,特别强调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总体原则如下:(1)减少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学时;(2)部分课程邀请长江学者、教学名师等优秀师资授课;(3)全英授课、双语授课比例增大;(4)增加各类国内外学者专家的短期课程或讲座安排;(5)鼓励并加大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参与力度;(6)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都有贯穿整个学期的专题设计或综合设计课程;(7)对于实验班的课程,除了学生自由选修课程之外,独立授课的课程都需要单独设置课程编号。

(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

“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第一、二学期以通识教育为主。第三学期集中组织教学和管理,开展人文基础、自然科学基础教育和科学素养训练。第四学期进行专业基础培养,强化学科基础,培养实践能力;作为预备队员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生导师实行互选,并参与各种科技竞赛活动甚至主持项目。在第三、四学年,以科技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为载体,训练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科研素质,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还要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国际国内数模竞赛等科技竞赛,作为主力队员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和实际科研项目。另外,将国内外学者专家课程和科技活动等实践课程计入实验班学生的学分。

三、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实验班管理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一)完善可持续性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培养方式

“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学生培养计划更加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实验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重视科研基础训练,强化实践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独立的科研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实践课程和计划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强化创新性实践教学和创新性实验,以探索型、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传授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此外,为进一步深化理论联系实际,应加强与其他科研院所、高端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郎世俊”自动化实验班独特的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科研、生产和管理的良好实践平台。

(二)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

通过学习和借鉴国际一流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培养计划,实验班加强课程国际化课程建设,在培养过程中多选用国内外一流大学的高水平教材,聘请高水平外籍专家及国外引进人才担任专业课程的主讲教师,高度重视拔尖学生外语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培养,加大全英授课比例,为学生今后适应国外高水平的大学学习和交流奠定基础。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外籍专家来校访问、合作交流等机会,组织高水平的外籍专家进行讲座报告,营造面向国际的学术氛围以及开放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度、立体化的高端国际联合培养基地和国际交流政策,从政策上支持专项国际交流项目,加强对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培养,为实验班的学生提供较多的国内外交流、交换学习的机会,并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视野,了解国外的科研创新思维和理念,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三)打造高水平实验班培养师资队伍

自动化实验班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其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应进一步提升。要进一步加强实验班的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高端人才和高水平教学团队等优秀师资在实验班教学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以优秀师资队伍带动整个教学团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学院要统筹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前瞻性、创新性的培养,使实验班教师能够将科学研究和教学有机融合。引导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新实验计划等创新实验活动,将名师课堂引入实验班的教学环节,邀请国内外专家、高端学者、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优秀师资等为创新实验班学生举办讲座或报告会,完善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环境建设,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优越的文化环境。

(四)探索更加合理的实验班的管理制度

完善选拔制度,以“规范选拔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拓宽人才出口”为宗旨,严把优秀人才入口关。建立学生激励机制,适当加大推免力度,多方位地激励竞赛获奖的学生。制定国际化的培养制度,为优秀学员提供国际学术、文化交流和跨国专业实习的机会,在国际交流的项目上,为优秀的实验班学生提供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广阔平台。制定淘汰退出机制,实现实验班的动态管理。实行导师制度进行学生管理,学生和导师采取双选制,自愿选择。实验班的学生可在导师指导下申报各种校内科研训练项目和科技竞赛。实行考核制度,对创新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参与科学研究、创业计划等方面的考核,以评价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建立指导委员会,解决实验班的管理和指导问题。指导委员会由学院教学并负责学生工作的主管领导担任主任,导师组成员为委员,指导建立完备的管理制度与办法。

参考文献:

[1]李雄鹰,我国重点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实践与反思[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6):16-19.

收稿日期:2016-11-30

作者简介:郭路佳(1983-),女,辽宁沈阳人,东北大学信息学院教学科研办公室主任,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上一篇:一个服装设计师重新定义了烟熏妆 下一篇:采矿工程专业《岩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