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点思考

时间:2022-10-04 11:42:09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三点思考

面对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不断倡导的素质教育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改革,许多高中语文教师无所适从。由此,引发一个问题:高中语文教学要解决什么?我觉得,高中语文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学会“四项知识”,二是使学生提高“两种能力”,三是教师应引起“一个重视”。

一、四项知识

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学会四项知识。其一,基础知识,即课文涉及的重点作者、语法、修辞和字词句篇等。只有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础知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和积累知识。其二,主题知识。即通过课文揭示的主题教育学生对人生持有正确的看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三,结构知识,即文章的布局谋篇及段落大意等。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划分段落,归纳大意;或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文章结构,只要合理即可。其四,文体知识,即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一般而言,文章体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文学体裁分为: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教师应指导学生搞清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的概念,可在实际教学中将文体知识与文本教学相结合,并辅之相关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两种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提高“两种能力”,即想象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高中语文教学应侧重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学生有了想象力就可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项链》一课时,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项链》一文的主人公一直以来颇具争议,你们对她的印象如何?预习过的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她贪图享受,死要面子,活该;有的认为,她诚实守信,不赖账;还有的认为,她吃苦耐劳,不出卖肉体和灵魂。最后,教师点评:大家都言之有理,非常精彩。的确,针对同一题目,允许具有合理性的不同答案存在,这必然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

2.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认识问题的能力

认识问题的能力,即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是否正确,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具有意义。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文揭示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并通过课外知识的引申和印证,使学生对事物的道理或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值得强调的是,教师应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巧妙结合。例如,教师让学生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作文,仅凭课本知识绝对不够。为了落实“让地球没有污染”“还原小桥流水、草长莺飞的家园”及“让人们恢复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内容,就必须巧妙地引进课外知识。

(2)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即通过阅读课文、归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理解,才能分析;只有分析,才有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和不断的思考中逐步形成的,它包括:课堂提问、自主学习、寻求帮助和互相讨论等。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的掌握,更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例如:开展演讲赛,举行辩论赛和开展社团活动等),使学生理解“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3)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根基,具体包括两点:一是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找到自身与社会的结合点;二是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提高审题、审美的能力,提高辨别文章好坏和人生是非的能力,从而想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一个重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文(包括主题立意、结构安排、语法修辞和对某种文体的独到审美等)能反映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具体包括四个关键:其一,写作前要构思;其二,紧扣主题动笔写;其三,思路清晰、内容丰富是关键;其四,写成初稿后反复修改(修改过程就是阅读分析过程)。在修改文章时,应注意五点:一是看结构是否合理,有无顺序混乱现象;二是看详略是否得当,有无喧宾夺主现象;三是修辞运用是否恰当,表达是否形象;四是有无病句和错别字,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五是开头结尾的形式是否新颖,能否吸引读者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要使学生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一句话,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作文教学。为此,教师应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需要亲身写作,从中发现困惑、找到方法并总结经验,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二是结合范文,按照文体指导学生写作。三是开展作文单项训练。例如,主题与选材训练。教师可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他们提炼主题;或给学生一些主题,让他们选择材料;还可让学生写一段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力求表现人物的性格。四是开展有益的活动。例如,创建文学社、办校报和校刊等。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

上一篇:师之道 19期 下一篇: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