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

时间:2022-10-04 09:14:39

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作用机理

(一)消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消极的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消极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企业及个人对保险的潜在需求。首先,从个人需求看,消极的货币政策易使失业率上升、个人收入减少,个人购买力下降,最终导致个人对保险的需求缩减。其次,从企业需求看,消极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趋于激烈,产品价格降低,企业利润下滑,从而导致企业选择其他避险方式来替保。此外,企业若在竞争中被淘汰而退出市场,也会导致总体投保需求的减少。2.导致险企盈利能力、偿付能力的下降。首先,由于需求减少、竞争加剧,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优势,保险公司将会采取降低费率、加大市场费用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进行展业,这些举措必然影响保险公司的利润。其次,消极的货币政策引发的通货紧缩和资本市场萎缩,必然会减少保险资金投资运用的机会,增大投资风险,影响投资收益,势必降低险企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其偿付能力削弱。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度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预调和微调,从而使社会经济保持健康,消除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对市场的不利影响,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总体而言,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利率的变化来实现的。1.对承保业务的影响首先,从对储蓄型产品①的影响来看,保险公司在给付保险金之前会将保险费进行累积生息,以供将来给付之需。因此,若这类产品有利差损的情况发生,将对保险公司的给付造成重大影响。其次,从对保障型产品②的影响来看,由于该类产品的预定利率和准备金是为今后向遭受死亡、意外伤害的被保险人进行赔付而准备的,是否有足够的赔付金基本上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机率,因此该类产品出现利差损的情况并不多,对保险公司赔付能力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再次,从对保险产品开发的影响来看,利率上调会增加保险公司的投资及承保利润,优化其资产负债结构,同时有利于控制保险公司的利差损。而在利率下调时,高预定利率产品的风险会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结险等产品因此前已对客户进行了让利,此举会导致相关投资收益率的下降,加大保险产品开发的难度。最后,从对保费收入的影响来看,由于利率政策的变化对消费需求会产生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因此,当替代效应小于收入效应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增加,促使人们增加对保险产品的购买,从而促进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而当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时,人们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使得人们对保险产品的购买需求减弱,从而遏制了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增长。2.对投资业务的影响随着我国险资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而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利率政策使得险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投资利润的稳定性也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首先,险企投资的固定利息债券价值会因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其相对应的投资业务的利润也必然随之下降。在替代效应下,业务量亦会下降,可运用的保险资金总量也会随之减少,退保会随之增多。其次,保险公司计提的责任准备金会因利率的下降而增加,从而导致保险资金再投资的压力加大。此外,因为预定利率高的产品会引发利差损,保险投资利润也会因利率降低而趋于社会平均化利润,化解利差损的难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利率政策的变化会对险企资产负债的平衡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对保险投资业务也造成一定影响。

二、我国货币政策对保险业的具体影响

在所有货币政策工具中,对保险市场影响最直接的非利率莫属。我国利率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调整央行基准利率及调整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央行基准利率包括再贷款利率、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主要包括活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短期贷款利率、中长期贷款利率等。在我国,保险公司在进行产品定价时,寿险预定利率上限为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这个预定利率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并根据保险公司对未来资金运用收益率的预测而设定的。而我国自1999年以来至今,金融机构存款1年期基准利率已调整了20余次,这种利率的连续变动,对我国保险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保险公信力降低,公众投保意愿下降。连续下调利率会使以银行利率作为保险费率计算基础的寿险公司,随之频繁调整保险预定利率。众所周知,保险预定利率与保险费率呈负相关,一般而言,保险预定利率下降,保险费率就会上升。实际上,保险费率的频繁变动,这本身就有悖于“费率应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则,也会让社会公众难以适应,从而降低了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信任度。同时,由于近10年来我国的寿险产品过多倾向于储蓄和投资功能,加之对投资回报销售误导的普遍存在,使公众购买寿险产品时过多地关注投资回报率。因此,费率的不断上调必然会影响到投保人的投保意愿,近年来储蓄类、投资性险种销售渐难的原因也在于此。

(二)保险公司给付能力下降,经营风险隐患加大1.利率调整影响保险资金收益率。当前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收益主要由银行存款利息、债券投资收益和股票投资收益构成。银行存款利息和债券投资收益是与银行利率直接挂钩的,而由于股市波动与利率变化之间的关联较紧密,股票投资的收益也间接地受银行利率影响。因此,银行利率的下调对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的影响非常大,资金运用收益很难弥补此前较高预定利率险种所带来的巨额利差损。2.利率调整导致保险公司积累大量利差损。由于银行利率下调与保险预定利率下调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每一次银行利率的下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保险产品特别是理财型寿险产品的购买需求,保险公司通常会以此为契机,大量销售高利率保险产品以拓展业务,但此行为带来的后果是保险公司将会积累大量的利差损,形成愈益明显的利差倒挂,严重削弱保险公司的给付能力,从而加大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隐患。

三、对减轻货币政策对保险业不利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开发新产品和调整产品结构来抵御利率风险。传统的寿险产品在设计开发时往往会将预定利率设置为与银行存款利率相当的水平,这必然会导致保险公司直面较大的利率风险。因此,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必须积极地开发新产品,以抵御利率风险。同时,还应着力调整保险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利率非敏感性保险产品的比例:一要开发变额保险产品,保证保额能与资产运用收益相关。二要大力发展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提供担保业务。三要采用较高的利率基准,通过额外保险金、分红等各种形式,将多缴纳的保险费返还给客户。

(二)积极参与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提高投资收益率。首先,鉴于货币市场工具通常具有风险小、流动性强和期限短的特点,保险公司应积极参与货币市场,以获取更多的保险资金短期投资收益。其次,由于大部分寿险业务带来的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特点,保险公司也应重点考虑将保险资金投放于资本市场。一是股票投资:各保险公司可根据股票市场分散投资的原理,并结合其自身的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偏好,采取直接购买、委托资产管理机构、认购基金等各类有效方式进行投资。二是股权投资。保险公司从事股权投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优势,既可降低保险公司的投资风险,又使得保险公司得以通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来提高收益。三是债券投资。债券市场品种多、容量大、收益可观的特点,可较好地满足保险公司优化资产负债表的高要求。总之,保险公司只有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研究,加强对货币政策当局政策意图、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并采取适合自身特点的投资方式,才能更好地规避货币政策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三)构建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时注重利率风险的影响。我国现行的保险监管仍主要采取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的方法,这种方法总体上并不能客观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而且无法及时、有效地防范化解保险市场上存在的各类风险。因此,我国保险监管必须加快监管方式转变的步伐,特别是加快构建中国风险导向的偿付能力体系(下称“偿二代”)③。“偿二代”可考虑由保险行业和宏观经济、业务经营与业务管理、公司治理和战略管理等三个层面的风险导向组成。同时,还应明确监管部门在对保险业和保险公司进行监管时注重利率风险对偿付能力的影响,通过责任准备金评估、偿付能力资本要求等各类有效的监管手段,减轻利率风险的不利影响。

(四)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行保险费率市场化。在我国,受央行多次加息影响,多年不变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遭受广泛质疑,特别是由此导致的“保险预定利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的“怪现状”,严重打击了我国居民购买保险产品特别是长期性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积极性,预定利率的上调压力将越来越大。因此,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应相应加快保险费率市场化进程,逐步放开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让保险公司能够根据市场变化来灵活及时地调整预定利率,提高保险产品定价能力,使保险产品价格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有效激发居民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从而将保险业受紧缩性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降至最低限度。

作者:袁颖明 单位: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公司

上一篇: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思考 下一篇:中哈跨境保险业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