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措施

时间:2022-10-04 07:28:13

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措施。

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以防止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并帮助促进内瘘尽早成熟。

结果:30例肾病患者均无感染和栓塞发生,内瘘全部成熟使用。

结论:对动静内瘘术后患者实行科学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内瘘成熟。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32-01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最常用的一条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不仅安全可靠,并且经济实用。由于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中呈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并且自身的血管条件也很差,致使患者内瘘先天不良,这为造瘘手术增添了困难。糖尿病肾病患者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实施得如何,对帮助患者的内瘘尽早成熟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将我院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在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在38到68之间,其平均年龄约为56岁。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进行行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其中有10例患者是行鼻烟窝内瘘手术,20例为行标准内瘘手术。患者每周做碳酸氢盐透析2—3次,每次持续四个小时,血流量约为每分钟200—250ml。

1.2 结果。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静脉内瘘手术均已成功;在手术后的第八周,患者的内瘘开始能够正常使用;手术以后,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栓塞等并发症状。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做动静脉内瘘术要选择患者非优势手臂上肢的血管,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应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患者血管条件;对造瘘侧肢体的血管要加以保护,避免在术侧穿刺或者手臂抽血,防止抓伤术侧手臂皮肤,并且皮肤要保持清洁;安排并做好血生化、血常规、凝血时间等一些术前辅助检查工作[1]。

2.2 内瘘的初期使用。

2.2.1 穿刺的选择。为避免穿刺点过近而引起动脉狭窄,所以穿刺点应选择在远离吻合口大约5厘米以上的地方,在进针时要使针头与血管上的皮肤呈30°角。为减少对血管内壁的损伤,防止形成血栓,动脉穿刺点和静脉穿刺点之间要相距10厘米以上。做纽扣式穿刺的病人很少,一般均为绳梯式穿刺。要轮流更换穿刺的部位,不能够定点穿刺,不然会容易引起渗血或者形成假性动脉瘤。

2.2.2 护理人员的选择。为了保证能够一次性手术成功,初期穿刺要选择有经验、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来进行操作。如果第一次穿刺没有成功,应该马上拔针,切记反复出入,避免损伤血管内膜而引起动脉狭窄或内瘘肿胀。

2.2.3 穿刺点的压迫。在透析结束后对穿刺点的压迫至关重要。应该用创可贴将穿刺点遮盖住,再用长宽均为1.5cm、厚度为1cm的无菌纱布对穿刺点进行压迫,15—30分钟即可止血。拔针的角度应为25°,压迫血管必须在针完全以后才能够进行。新瘘使用的血流量应该控制在每分钟200ml以内,用中指在距离穿刺点1厘米的地方进行点状压迫[2]。

2.3 术后护理。

2.3.1 抬高患肢。在手术以后要叮嘱患者经常将患肢抬高至30°左右,这样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末梢水肿;避免静脉近心端受压[3];术侧上肢禁止扎止血带或者测血压等;在术后24小时内要密切观察内瘘侧手指末梢循环以及收支是否有发凉、苍白、活动受限等血供障碍现象,要防止窃血综合征的发生。

2.3.2 伤口以及内瘘口的观察。术后要嘱咐患者,不要让术肢进行着力支撑等活动,避免伤口出现渗血的现象。医护人员和患者均要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渗血、渗液、疼痛和红肿等现象,令伤口敷料始终保持清洁干燥,并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敷料,指导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卫生和清洁。如果患者有疼痛感,应该根据其症状给予止疼药剂。术后24小时内对患者内瘘口的血流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可用手触摸,感觉有无震颤,也可以用听诊器听诊,确定有无血管杂音。在此基础上还要叮嘱并指导患者每天坚持检查内瘘是否通畅。

2.4 饮食护理。糖尿病肾病患者造瘘术以后的饮食要按照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原则进食,让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和维生素,这些营养可以帮助患者愈合内瘘,使内瘘尽早成熟。

2.5 功能锻炼。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接受造瘘手术并成功后的第三天开始,便可以每天在瘘口上做湿热敷,在早、中、晚三个时段分别进行一次,水温要控制在42摄氏度左右,每次持续三十分钟即可。如果在术后一周后伤口没有特殊的变化,便可以用术侧手臂反复挤压握力球,如果头静脉怒张则为有效。力度应该循序渐进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握力的频率。可以让患者将握力球随身携带,随时随地的进行锻炼,既方便又有效。如果血管充盈程度仍旧不明显,可以用止血带为术侧上臂加压,从而使静脉血管中度扩张。持续15—30秒后放松,这样连续做30分钟,每日4次,可以帮助血管壁增加弹性、促进内瘘早日成熟。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管条件差且恢复较慢,内瘘成熟的时间也相应的延长,启用时间一般在6—8周,有时甚至要更长时间。

3 讨论

内瘘是维持性析患者的生命线,而很多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常常伴随着血液粘稠度增高、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这些又加大了脑血栓的形成几率。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不易成熟,容易引起狭窄、血栓、闭塞、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对于患者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穿刺部位的选择、进针角度和方向的把握、穿刺方法的运用以及恰到好处的对穿刺点进行压迫等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的使用都对延长患者内瘘的使用寿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院进行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30例患者,均采用这种科学先进的行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措施,没有任何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在护理中,内瘘呈现尽快成熟的趋势。这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徐斌,季大玺.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处理[J].肾脏病与透析移植杂志,2005,14(2):154

[2] 王岷,动静脉内瘘早期使用的观察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0(11):1651—1652

[3] 汪吉平.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J].蚌埠医学院学报[J],2006,7(4)482—489

上一篇:VSD覆盖术治疗下肢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下一篇:对住院皮肤性病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