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定位问题探讨与思考

时间:2022-10-04 03:35:05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定位问题探讨与思考

摘 要: 高职教育具有非常强的职业定位,具有人才培养专业性强、服务社会明显等特点,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都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本文分别从提高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主动性、创新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和校企合作机制几个方面,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学定位问题进行探讨与思考。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定位 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院校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些挑战有的来自于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的来自于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高职教育具有非常强的职业定位、人才培养专业性强、服务社会明显等特点,使其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创新高职教育中的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高职院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1]。高职教育除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外,其根本目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使他们具备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但在高职教学中,还应注重如何将理论教学转化为实际教学,创新实际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除此之外,针对教学环节中的教学定位问题还应注意下几点。

1.提高高职教育中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主动性

实践环节对概念层次上的信息获取及潜在技能和自学习技能的获取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实践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如对实践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完成实践数据的采集、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等。实践环节同样帮助学生在数据的采集、学习和分析过程中实现互动,通过增强学生对实践的兴趣和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关数据表明,对于演示性实践,学生只能记住实践过程的30%,而对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可以记住高达90%[2]。从这个角度来看,主动性实践环节是职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创新高职教育中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

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整合待完成的实际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将教学内容同该任务进行有机结合。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遵从的原则是“边实践边学习,同时边学习边实践”。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其目标是完成项目,主要由教师、学生、项目、教学媒体、训练环境和相关教学所需材料等构成。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两方面特点:首先,它强调合作式学习,即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学习,有益于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意识的培养;此外,它强调学生自身的角色,即一改传统的由教师掌握学习的各个方面这一模式,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文献[1]将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学习项目进行定位并确定学习项目要实现的目标;

(2)进行模式教学设计,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机制、训练环境等,同时教师应具备相关企业经验;

(3)制定项目设计的参考手册,其目的是为项目提供实际的训练指导,确定项目规模等,其主要内容包括为学生提供资源链接等;

(4)项目评估由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项目情况进行评估和给分。

3.促进高职教育中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和学应该发生在两个不同场合,即学校与工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工厂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文献[3]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能力的转化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基本知识的转化;

(2)原理和技能的转化;

(3)书本知识的转化;

(4)经验的转化。

而促进上述转化的发生又与三方面的因素密不可分,即:

(1)经常性的交流;

(2)足够的财政资源;

(3)不断的自我反思。

在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期间,这些因素往往需要在校教师和工厂的管理人员在其各自领域进行紧密合作才能得以实现。这三个因素可以看做上述四种转化的潜在障碍,例如,在校教师和工厂的管理人员之间可能缺乏有效的沟通,或者由于财政资源受限,学生无法得到在工厂实践的机会。总之,是否能够有效地将高职教育中的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方向转化,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职业教育的成功与否。

4.促进高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需求组织和实施的教育,注重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两种偏向: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简单操作型”人才。如何避免上述两种偏向,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高等职业院校同校外企业进行合作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途径。

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情况是劳动市场的供需错位和职业教育主体间的矛盾,即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差异。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因为专业定位、培养方向与课程设置的不明确和不适应,造成学生难就业的尴尬局面,这都是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观念、培养定位、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造成的。

文献[1]认为在专业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中,要坚持“三个结合”和“三个注重”的研究原则。前者分别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后者则要求注重研究资料的准、全、深、新;注重对比和实践研究;注重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应用性与指导性。文献[1]从校企合作角度讨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即“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技术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学校是学员制培养,而在企业实习就是学徒制培养。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还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5.结语

高职教育定位于培养和训练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如何就教学问题进行合理定位是有效解决院校、学生和企业这三者之间矛盾的必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分别从高职教育中提高学生在实践环节的主动性、创新面向项目的教学模式、促进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化和校企合作机制几个方面针对教学定位问题进行了探讨与思考。

参考文献:

[1]X.Ming,C.Zhu.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oriented” teaching mode in computer course of advanced vocational education[C].2009II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Engineering,2009:652-654.

[2]J.S.Krajcik,C.M.Cizeniak,C.Berger.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M].McGraw-Hill Press,Boston,1999.

[3]N.Kilbrink,V.Bjurulf.Transfer of knowledge in techn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a narrative study in Swedish upper secondary scho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 Education,2012:1-17.

上一篇:关注积极心理体验的任职教育实践课程研究 下一篇:如何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