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音乐快乐课堂

时间:2022-10-04 01:56:3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下的小学音乐快乐课堂

摘 要: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这样的教育思想在我国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得到了普遍推广和应用,很多小学音乐老师运用理论去创建快乐的小学音乐课堂。通过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指导,我国小学音乐教学得到了普遍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小学音乐课堂

我国小学音乐课程中,很多学生对音乐学习是生硬的,单一的,脱离生活实际的,音乐课堂与生活没有适当的衔接和理解,导致学生单一地去理解音乐。这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完全相悖的。因此,本文根据我国目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音乐课堂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牵引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特点是对有兴趣的东西积极性特别高,投入注意力也特别高,他们喜欢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事物。并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认知能力有限,在学习中所展现出来的事物需要是小学生日常见到的,熟悉的,他们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作为小学音乐老师,一定要秉承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原则,将小学音乐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比如说,在小学教学中有一首叫做“卖报歌”的歌曲。在进行教学之前,小学音乐老师可以进行合理的导入以及情境创设,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老师问:“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报纸吧?”学生回答:“看过。”“那么,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卖报纸的故事,并且这个故事跟我们今天学习的乐曲有关。从前有一个叫‘小毛头’的报童,他为了填饱肚子,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去卖报纸,在饥饿和寒冷的环境下,他只能憧憬着幸福生活的到来。与他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不是很幸福呢?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此时此刻,学生对要学习的乐曲充满了好奇。卖报歌中的情节很多能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这能够增进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以及投入,也有利于学生将音乐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音乐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化教学能够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高效的音乐课堂中快乐地学习。

二、挖掘社会素材,提高学生认知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社会即学校。也就是说,小学生虽然学习的是音乐课,但是接收的知识却是来自整个社会。由此可见,音乐课堂是对社会生活某一部分的凝华,来自社会,同时也高于社会。在小学音乐课堂中,作为小学音乐老师,要善于将这些知识展开,在完成音乐学习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社会知识水平。比如说,小学音乐课本中有一些不同风格的歌曲,可以用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向学生讲解不同的乐器使用。比如说,钢琴的演奏、小提琴的演奏、二胡的演奏等等,在此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向小学生讲解:钢琴和小提琴是西洋乐器,二胡是中国古典乐器。同学们猜一猜,为什么这样划分呢?这时候小学生就会思考,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例子:这是因为古时候的中国人都是用二胡和古琴来弹奏的,大多数是弦乐器,而没有像钢琴这样的打击乐器。这样,学生就能回忆起来,中国古典歌曲大多数都是由二胡这样的中国古典乐器来演奏的。这样的小学音乐课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在拓展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自信和快乐,从而建立起一个高效而快乐的小学快乐音乐课堂。

三、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曾有一句古诗是这样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也就告诉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学习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小学音乐是有声的课堂,而不是老师的单方向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在课堂学习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可以教给学生知识,但是实践却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小学生一般喜欢模仿和跟唱,老师可以让小学生先跟着老师唱,慢慢地变成集体合唱,再转换到个人的独唱,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逐步发现自己的不足,逐渐去完善自身。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比如说,在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活力四射的歌曲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学会这首歌,体会这首歌给人带来的蓬勃向上之感,再让学生试着唱一些平时让他们感到有青春活力的歌曲。这样学生才能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才能在音乐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

小学音乐快乐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广大小学音乐老师在秉承陶行知先生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善教学,勇于将生活实践与教学结合起来。老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才能更好地投入兴趣和积极性,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快乐,从而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小学快乐音乐课堂。

参考文献:

骆英.小学音乐良好课堂常规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4(10).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精心设计导入成就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