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中起航梦想之舟

时间:2022-08-11 03:02:12

妙趣横生中起航梦想之舟

摘 要:新课改实施后,提倡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活用教材。利用故事引导新课、利用故事调剂和链接教学环节、利用故事实施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应用故事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低落的学习热情再一次点燃,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效率。

关键词:故事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

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没听说有哪一个孩子不爱听故事。故事里有情节、有人物,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的文章也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故事中蕴含着道理,在说故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提升学生的阅读品味,在听故事中实现文学积累。为学生日后的写作、口头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利用故事法进行语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故事法,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探索的课题。

一、教学中的故事,妙不可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决定他们是非常爱听故事的,只要是故事,无论内容如何,他们都会聚精会神地听。所以有经验的老师都善于用故事去辅助教学,故事法的应用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是最合适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手段之一。利用故事引导新课、利用故事调剂和链接教学环节、利用故事实施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应用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故事可以丰富知识储备,增加课外知识。这对于阅读能力弱、阅读经历匮乏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讲故事、听故事的教学过程,无疑是一种增加知识积累的好办法。

但是教师要善于选择故事,还要善于在不同的教学环境应用故事。确定好某一课的教学应用哪一个故事,而且要精心预设,考虑应用故事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教学的效果提高。如果故事应用不合理,那么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耽误课堂的教学时间,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会贻误教学

二、科学应用故事坚守原则

应用故事法不是没有选择的滥用,而是在适合的课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用故事增趣,用故事补充课文内容,用故事延伸教材。在故事应用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趣味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启发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应用故事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教学服务,保证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的实现。故事的应用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课后使用。不要为应用故事而刻意选择故事,要坚持应用故事的原则性。而且要切实保证应用的实效性和高效性。如果盲目应用故事,就是单纯为了满足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那就失去了故事辅助教学的作用。故事的应用要做到恰到好处,适时高效。

三、何时应用故事准确把握

故事法的应用要讲究合适,适合才有效。不能不用,当然也不能滥用。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法也就可以应用不同的故事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确定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故事进行辅助教学,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

1.古诗词适合故事法

在古诗词教学中,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力和欣赏力都不够,单纯地学习古诗就只剩下背诵一项任务了。那么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就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小故事。故事的内容可以是关于这首诗的逸事,可以是写这首诗的背景,也可以是作者的生平介绍。总之,在古诗中应用故事,主要是帮助理解和补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涵。比如,在《回乡偶书》(贺知章)的教学中,老师把贺知章的生平编成故事,在教学伊始讲述出来,将学生带入到唐朝时代,一个有志青年离开家乡到京城去谋取功名,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年事已高回到故乡省亲,结果发现物是人非,村里的孩子都不认识自己了,把他当成了外来人。诗人感慨很多,家乡的口音没改,可是两鬓衰白了。把这样的故事梗概再细致一些,就成为一篇非常好的故事。应用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体理解作者回乡后的感慨。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可以很快进入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阅读文适合故事法

这类课文往往就是一篇故事,在教学这样的内容时,为更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以在课中适当补充故事,故事的内容要和课文有互补的作用,并且有延伸教材内容的作用。让学生在故事的补充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在课文讲述中补充故事,还可以起到延长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的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阅读教学中应用故事,可以将作者的生平编成故事,可以将作者的其他作品编成故事,把课文内容以故事的方式呈现等,都可以起到不可小觑的辅助作用,尤其是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其作用不可低估。

比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教师在新课导入阶段给学生讲一个童话故事,当然如果能用课件演示就更好了。一只青蛙坐在井水里自怜自爱地欣赏着那一方蓝天,对井边上的鸟所说的天非常大的语言不屑一顾,青蛙认为根本不可能。于是将青蛙和鸟的对话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会感到特别有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寓言的内涵和思想性。

四、科学应用故事用心定夺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自学能力很弱,在课堂教学中,依然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诲。虽然新课改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但是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困难。一方面学生的知识面窄,阅读经历少,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去学。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的引领和点拨,教师怎样引领和点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比如,在杨万里的《小池》一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采用故事引入法的。学生虽然刚上学,但是他们在学前也都接触过古诗词,可是他们的接触仅限于背诵,至于古诗词的意境和意蕴则很少涉猎。为此,我这样设计了新课的导入环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八百多年前,那是一个晴朗的夏日,太阳高高的挂在天上,温暖的阳光抚摸着大地上的植物,清风徐徐吹来就像妈妈温柔的手在脸上滑过。一个名叫杨万里的人,他想欣赏一下夏日的大好风光,于是他来到了野外。大自然真是神奇啊,展现在杨万里眼里的风光可不一样。他看到在不远处有一个河塘,河塘不大,可以那碧绿的荷叶铺天盖地,像一张巨大的绿色绒毯在河塘的上面覆盖着,那小小的河池有一眼清泉,泉水静静地流淌出来,好像泉眼十分爱惜它们,不愿多流一点似的。树的影子映照在池中,好像很爱这晴天还有这风光。鲜嫩的荷叶在水面刚露出尖端,一只飞来的蜻蜓落在荷花的骨朵上。杨万里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诗兴大发,回来的路上,一首诗就酝酿成了。他这样写道(教师板书)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个时候的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已经进入到了文本描写的境界中。学生的心情非常好,思绪随着老师的讲解飞扬着。教师在这个时刻就可以开始和学生一起学习《小池》了。

参考文献:

[1]赵素毕.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

[2]孙阳.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3(05).

上一篇:为造句练习添一点佐料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定教”的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