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实效性调查研究

时间:2022-07-15 12:58:52

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实效性调查研究

摘 要:从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的分工方式、作业批改中批改符号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新课标对作业批改的要求、小学生对作业批改方式的期望四个方面探讨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实效性的现状。同时,通过调查访谈,了解该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与学生期望和新课标要求的差距是否符合实效性要求,从而为改进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作业批改;语文;小学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堂的外延,不仅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更是练习和巩固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语文作业备受关注的趋势下,语文作业批改方式的实效性也应引起教育界的关注。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研究能对国内小学语文教师的作业批改进行普遍的理论指导,却很少有深入地方性的针对县级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的验证调查。但从目前看来,语文作业批改在实际操作中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

鉴于此,我们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确立了以下研究目标:(1)大致了解和分析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的现状;(2)基本了解临海市小学生对语文作业批改的评价和期望;(3)对比二者差距,并结合实效性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本课题的研究是指向“实效性”的研究。实效性,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综合各家之见,大致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由此,作业批改实效性即指教师进行作业批改后,批改成果能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且作业批改量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这是本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具体关注在作业批改中“谁来改”“怎么改”这两个问题,即针对“作业批改的分工”和“作业批改中符号、语言、方法的运用”来研究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其中以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主。调查对象为临海地区4所具有代表性的小学二四六年级的学生和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教师以访谈为主。样本覆盖不同的经济区域、市区和乡镇、示范性小学和非示范性小学,选择市区2所、乡镇2所,其中城乡示范小学各1所,非示范小学各1所。问卷发放以班级为单位,各班随机发放5份问卷,共分发问卷330份,回收率为96.97%,有效率为97.81%。教师访谈对象选取教龄在5年以上教师20名,其中,城区小学11人,乡镇小学9人,示范小学8人,非示范小学12人。

2.问卷的编制

根据作业批改实效性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对作业批改的要求以及作业批改在实际操作中所关注的问题自行编制问卷。本问卷的编制从语文教师的作业批改频率、作业批改的分工方式、作业批改符号的运用方式、作业批改语言的运用方式、学生对待批改后作业的态度、学生对作业批改情况的总体评价、学生对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和态度的看法和意见等7个方面入手,了解临海市小学语文教师作业批改方式的现状和学生对此所持的相关态度。

3.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统计软件进行描述统计。

二、结果讨论

1.作业批改的频率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教师都能很认真负责地每天或隔天批改作业,但仍有5.76%的教师较长时间才批改一次作业。虽然选择“3天”和“一个星期以上”的比例不高,但是实际上至少有18个学生选择了这个答案,按每个班级发放5份问卷的比例来计算,则至少有3到4个班级约150到200个学生的作业是3天或约一周才批改一次。作业批改的频率太低会导致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纠正错误。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师不重视语文作业的批改以及教师过于繁忙,无暇批改作业。

2.作业批改的实际分工和学生对作业批改分工的期望

低中年级作业批改实际分工中以教师全部批改居多,高年级作业批改实际分工形式则较多样化。在作业批改的实际分工中:二、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不够,有46.6%的作业都是全部由教师批改。而到了六年级,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有所提升,所以,教师就将批改作业的部分主动权交还学生,高达72.38%的六年级学生表示作业是部分由教师批改的。同理,随着年级递增,学生能力提高,教师归还的“批改”就越多,形式各样,包括同桌互批、组长或班干部批改、自批。在同样有下放“批改”的情况下,城区作业批改实际分工的生生互批方式又比乡镇更注重个人参与度。城区更多采用同桌互批和自批,而乡镇大多采用组长或班干部批改。可见,城区比乡镇更注重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批改”,参与到作业批改中,而不是令其成为好学生的“特权”,这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作业批改的要求:“作业的批改,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了解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造成这一情况的一部分可能原因是城区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比乡镇小学生强。所以,大多数人能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另一可能原因则是城区教师对学生个体化的意识也比乡镇教师要强。

3.合作批改下教师的批改任务

教师根据各年级的学习侧重点,选择难度较大且相对重要的作业进行批改。总体来说,抄写本、作业本、练习卷的完成和批改难度都较大,且能反馈较多信息,所以,各年级教师大多数都有选择这三种作业进行批改。其中,二年级比较重视字词练习,所以,选择抄写本的比例最高,达66.67%,比四六年级均高出12%;而越到高年级,学习重点就从“字词”转移到“阅读”“写作”等综合性题目上,所以,批改练习本和练习卷的比例逐级递增,在六年级达到83.81%。最后,口头作业、实践作业和其他一些特殊作业,由于操作难度、批改难度较低且可能无法通过批改或检查来检验完成情况,所以,批改率相对较低。

4.教师常用的批改符号

随年级增高,批改符号逐渐多样化。各年级对传统符号勾和叉的使用频率都很高,此外就是半勾、问号、圈和线。其中半勾和圈的使用频率在二四年级之间增幅较大,可见,随年级增高,题目难度加大,学生的错误率和错误形式也相对增加,这时单一的批改符号已经满足不了批改需要,所以,除勾叉外的其他符号的使用频率会提高。最后,因升学模式的影响,随年级升高,应试痕迹渐浓,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划分的分数和等级的符号使用频率也逐级大幅提高。

在城乡比较中:城乡教师选择使用勾叉的人数仍占绝大多数,而乡镇选择半勾、问号、圈的比例均都在30%左右,低于城区。城区选择使用分数评价的比例是乡镇的3倍。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乡镇教师运用的符号相对单一,城镇教师更喜欢给予学生应试性评判。

5.作业批改中评语出现的频率

临海市语文教师的作业评语总体十分欠缺。调查数据显示,城乡对比中二者选择偶尔有的频率均过半,而选择“几乎没有”和“没有”的城区和乡镇总计分别为14.55%、20.95%。初步分析原因有二:(1)乡镇老师评语意识不强;(2)乡镇教师作业批改任务繁重,无暇写评语。

低年级评语十分缺乏,中高年级对评语需求较大。在对评语出现频率的调查中,各年级选择比例占大多数的均是“偶尔有”,且逐级递增。而二年级“几乎没有”和“没有”的比例分别是四六年级的2倍和6倍。初步分析原因有二:(1)二年级学生识字不多,未必看得懂评语,而中高年级学生对自我认识程度提高,对教师评价的需求增大;(2)二年级题型简单,无需评语。

6.学生对评语所持态度

绝大部分学生都希望看到评语。无论是城乡调查还是各年级调查,结果均显示学生对评语的需求比例还是很高的。由于学生都有寻求教师关注的积极意向,评语能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于他们个体的关注,并且评语不仅可以指出学生作业的错误,评价学生的劳动,还可以鼓励学生后续的学习,激励学生的意志,是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希望看到教师在自己的作业中给出评语的这一调查结果是符合理论和实际的。并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评语能增强自己订正作业的热情。

7.学生对待批改后的作业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对待批改后的作业态度端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批改符号和评语进行订正。城区和乡镇约有95%的学生都表示“能够根据批改符号和评语进行订正”。从年级来看,二四六年级表示“想订正但不知道批改符号或评语意思”比例分别为3.88%、3.77%、2.81%,说明批改符号的指向性还不够明确,评语太过于简略导致学生不理解,而二年级学生处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年龄段,对一些复杂的或较长的批改符号还无法理解。

8.学生对作业批改情况的看法、意见和建议

学生对教师作业批改中使用评语的需求十分迫切。关于对教师作业批改的意见方面,各年级段学生提及最多的是“希望老师多一些评语”,其中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比较迫切希望多一些鼓励性和指正性的评语。

学生对教师作业批改方式上主体意识增强。在作业批改的分工上,各年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四年级和六年级有较多学生提出“希望能适量自批或班委批改”,二年级学生由于识字量小和写字能力较低未写此项建议,但结合作业分工期望的调查结果可推测二年级学生对此也有较高需求。另外,值得关注的是各年级在教师批改作业认真程度上都希望语文老师能“批改仔细,尽量少出错”,其中二年级尤多,结合二年级对教师作业批改态度的评价,说明低年级教师应更加重视作业批改,切不可抱有“简单题目简单批”的错误态度。最后有少量学生希望“教师在批改时字迹清晰”“打上总评”“错题不要打叉”。

中高年级符号侧重点不同。所采访的教师,大多都有选择过将“星星”作为作业的总体的评价的标识。如,作业完成优秀的学生给予5颗星,完成较差给予2颗星,星星的颗数给予低年级学生较为直观地感受。另外,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图案、学生对“星星代表优秀”的理念更为确信的特点,教师会增强符号趣味性和可变性,如采用变形图案和额外增加星星鼓励。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教师会适当将评价转向优良中或等级ABC。

三、建议

1.学校方面

(1)减轻教师课业负担。学校应给予适当的作业指标和批改任务,并且减少不必要的课程和教学任务,以减轻教师课业负担,让其有精力投入到作业批改中。

(2)建立合理的制度。学校应根据本校特点和各年级特点,再结合教师具体情况制订合理的评价教师作业批改的制度,切不可一味追求高标准给教师造成过大压力,使其急于求成、疲于应对,当然也不可太过放松。

(3)加强各校、各年级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学习,成立批改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使教师认识到自己在作业批改中的不足,进行改正并且学习他人先进有效的批改技术。可专门成立自己的作业批改小组,集体学习有关作业批改的论文、书籍等,让教师能够更多地获取有关信息。聘请对作业批改有心得的老教师,对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批改指导。

(4)定期组织反馈和评价。为检验和保证教师作业批改的实质效用,学校可阶段性组织教师进行自评自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组织家长进行建议以及时修正教师作业批改方式。

2.教师方面

(1)提高对语文作业批改的重视度和对语文作业批改实效性的认识。通过了解学生对语文作业批改的态度和评价以及同行之间的交流,提高对作业批改的重视度和对批改实效性的认识,端正批改时的态度,尽量做到少出错并且字迹清晰。

(2)积极了解提高作业批改实效性的相关信息。通过参加交流讨论会、听讲座和学习小组等方式以及利用书籍、网络等多媒体资源来了解提高作业批改实效性的方式等相关信息。

(3)将有能力的学生培养成作业批改小助手,建立四人小组的“作业批改共同体”。在批改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中高年级教师可培养学生批改作业的能力,建立四人小组,将简单的作业交给学生批改或让学生先批改教师再批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自己的负担,还能够利用学生自己的力量实现互帮互助、互相督促、以先带后。

(4)针对各年级特点丰富地运用批改符号和评语。对于低年级:选择直观简单的批改和评价符号,如,勾叉、分数、星星等,评语应符合低年级识字量并以形象的、鼓励的为主;对于中高年级:选择丰富且有针对性的批改和评价符号,如,圈、线、半勾等,评语应是具有个体性、指正性、比较性、拓展性、激励性的综合性评价。也可通过适当增加生生互评或自评来拓宽评语来源和丰富性。

(5)合理利用“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是一把双刃剑,教师既不能浪费这个资源,又不能把作业负担都抛给家长(家教)。可以将一些口头作业和实践作业交给家长检查,并签字证明,教师只需检查签名并抽查。对抄写、听写之类的简单作业交给家长监督检查,教师只需过目,知道易错点和难点。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写作业,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减轻批改负担。对于作业本、练习卷、作文本之类的作业应由教师自己批改,否则将不能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当然,家校合作还要考虑到城乡因素和家长个人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建东.提高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2(28).

[2]白颖颖.关于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武汉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

[3]熊伟.谈小学语文作业批改方式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4]尹瑶芳.小学作业批改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吴瑜璐,女,1993年出生,籍贯:浙江瑞安,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上一篇:小学语文有效性阅读教学浅探 下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