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前提是明确内涵

时间:2022-10-04 12:27:29

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前提是明确内涵

“职业素养”的说法源自我国现代产业文化,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其培养已经得到职业院校的广泛重视。在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其实质,明确其内涵。

职业素养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呈现为从业者遵循职业内在要求,在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作风和行为习惯。职业素养涵盖职业道德、职业安全、职业形象、职业能力、职业体能、职业审美等诸多方面的观念意识、知识、技术及相应的作风和行为习惯。从不同角度理解,职业素养的内涵又有细分:

就职业素养本身而言,职业素养分为不同层次,即公共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岗位职业素养。公共职业素养是从事任何职业的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素养,是职业人共有的基础性职业素养。行业职业素养是某行业对本行业从业者职业素养的共性要求,具有行业特点。岗位职业素养是针对某一岗位的从业者的特殊要求,是某个岗位对从业者“做人”与“做事”的特定要求。

就职业而言,职业素养是职业岗位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内在规范和要求,任何人在某个行业的职业岗位上工作,其行为习惯都必须符合此职业岗位特定的规范及其对从业者的客观要求。

就用人单位而言,职业素养是考核在职人员、录用筛选新人时,衡量人员综合品质的标准,是用人单位确保本单位取得良好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对员工综合品质的具体要求。用人单位除共性要求外,对不同层面、不同岗位员工的综合品质要求不同。例如,对新入员工有起点要求,对老员工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发展要求,对不同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要求也有明显区别。

就从业者而言,职业素养并非人之天性,是可训练的,是从业者从事劳动必须具有的作风和行为习惯,是从业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公共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业生涯发展各个阶段不可或缺的要素,行业职业素养是在一个职业群或若干个相关职业群中顺利转岗、晋升即横向、纵向发展的必备基础,岗位职业素养则是在此岗位站稳脚跟、有所发展的基本保证。

就职业院校而言,职业素养训练是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形成素质教育与职业客观要求对接的过程,是引导学生由“学校人”向“职业人”过渡的桥梁,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平台,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要求“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坚持全面发展”的“抓手”。

从上述内涵不难看出,职业素养与素质教育有对应关系,职业素养对接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德”是职业素养的灵魂,是从业者“做人”的方向、标准和动力;“智”是职业素养的主体,是“做事”的能力(职业能力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体”是职业素养的载体,从业者必须具有符合职业要求的特有体能;“美”是职业素养的情感,心灵美的从业者才能有美的理想、美的追求、美的情操、美的品格,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才能更上一层楼。四育有机融合应该成为职业素养训练的突破口。德育、美育侧重于“做人”,智育、体育侧重于“做事”。然而,用人单位要求从业者具备“做人”与“做事”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在教育过程中,做事是做人的载体,做人融于做事之中,要在学会做事中学会做人,“四育”要转化为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具有的综合品质。

职业素养是动态的社会现象,其内涵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和演进。职教工作者要落实党的十精神,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从而充分把握职业素养的内涵并有所突破,引导学生把“我的梦”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提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加强职业素养训练的自觉性。

(作者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

上一篇:人文思想导向之我见 下一篇:谈职校生职业指导教育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