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何时走出“血汗工厂”

时间:2022-10-03 10:56:00

外企何时走出“血汗工厂”

美丽可爱的芭比娃娃背后竟然又隐藏着一个“血汗工厂”。位于纽约的非营利性组织中国劳工观察(CLW)了一份调查报告,曝出芭比娃娃的品牌拥有者、全球最大玩具公司Mattel(美泰)在中国的4家工厂加班时间过久等15条“罪状”。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时,在美泰之前,已有古驰、GE等多个知名外资品牌在中国的生产企业被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众所周知,西方因为长期的劳资斗争,企业一般在劳动者保护方面运行得十分成熟。为何这些企业到了中国就自降身段成了“血汗工厂”?

1个月加班113小时

调查报告中提到的4家美泰产品的代工厂,分别是佛山市南海美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下称“南海美泰”)、郭氏宏高电子塑胶(深圳)有限公司(下称“郭氏宏高”)、东莞东耀玩具有限公司(下称“东耀玩具”)、深圳市伟利丰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他们一共聘用了大约1万名工人,约占美泰全球工人总量的1/3。

CLW指出,加班超时是这4家工厂最严重的问题。南海美泰一名员工的工资条显示,他在8月份加班113小时。在加班工资方面,据CLW调查,在郭氏宏高,正式工的工作日加班工资只有10元/小时,派遣工只有7.5元/小时,且不论是否在周末。但依据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加班工资应为工作日12.8元/小时、周末17元/小时。

至于强制购买的社保方面,调查报告显示,在郭氏宏高,相关人员不想办社保,被训斥几句后便得到默认。而在东耀玩具,社保是自愿购买。

然而,东耀玩具在网上的招聘介绍显示,上述CLW指出的超时加班、加班费用、社会保险等问题似乎很正规。比如,对于加班制度,东耀玩具的规定是“每周6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而对于社保,其表示“按政府规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对此,一位在东莞多年打工的李先生表示,CLW所指的情况基本属实,超时加班是常有的事情,而加班费也只是平常的工资水平,并不会有额外的补贴。

对海外直属工厂及代工厂,美泰给出的承诺是每年都执行不定期的审计。但CLW指出,美泰的ICP审计报告篇幅短,无具体内容,且仅检视美泰7家直属工厂的状况,从2008年开始,美泰从未其代工厂的劳工状况。

外企青睐“血汗工厂”

事实上,在美泰之前,已经有多个全球知名企业在中国被贯上了“血汗工厂”的名号。比如,知名奢侈品牌古驰被员工公开控诉,公司有100多项行为规定来限制员工。为什么这些在本国循规蹈矩的跨国企业会在中国集体沦为“血汗工厂”?

对于这个问题,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高级顾问何卿杰认为,中国在体制方面的缺陷和企业天生逐利的性质是跨国公司在中国屡屡“犯案”的原因。

“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等都成为创造利润的借口;同时,社会责任、群体性的组织等企业特性都被忽略了。企业对员工没有感情,而员工对企业也缺乏忠诚,形成一次又一次的恶性循环。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在GDP增长优先的导向下,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区域内劳工实际工作环境和必要的执法。”何卿杰认为,虽然国家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在法律和政策层面来讲都充分考虑了普通劳动者的权益,但执行效果却令人失望。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宋颂兴也认为,中国工人缺乏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同时也缺乏代表工人利益的独立组织来保护工人的利益,同时相关法律以及执法存在缺陷。“体制问题,也是跨国公司滋生‘犯案’念头的土壤。”

何卿杰认为,加强贯彻执法力度,解决有法不依的顽疾;建立相关劳工权益组织;加强劳工的法律保护意识以及加强社会的舆论监督是改善“血汗工厂”的解决方案。

【观察者之言】

一般人认为,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人待遇低而无保障,应该就是“血汗工厂”的标志。但问题是:所有这些特征都有个相对标准而言。平心而论,以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要求企业全面实行发达国家的劳工待遇,的确是强人所难。

在关于血汗工厂的争辩中,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说该企业的劳工待遇在国内同类企业中算是高的。“如果某某都是‘血汗工厂’,那中国在这个行业就没有不是‘血汗工厂’的了。”这样的辩护在国内或许有效,在国外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从逻辑上说,不管其他企业是不是更差,并不能证明被指责的企业就不是“血汗工厂”。

第二种辩护是强调那里的工人都是自愿的,“你说是‘血汗工厂’,很多人想进还进不来呢!”但是仅仅这么说,在国际上也没有说服力。因为“血汗工厂”这个概念本来就是在19世纪后期出现在西方自由雇佣制度的范围内的。尽管奴工制和其他强制劳动经济有时也被说成“血汗工厂”,但绝大多数公认的血汗工厂还是“很多人想进还进不来”的自由企业。

第三种辩护是目前这种劳工制度是“科学的企业管理”所需。当年“血汗工厂”这个概念在西方也恰恰是与“科学的企业管理”经常并存。当时著名的科学管理成就,如福特制、泰罗制和流水线作业,以及高激励性的计件工资制度,都是人们最常提到的“血汗工厂”事例。

加强法律,建立相关劳工权益组织,是许多专家的建议,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工会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不能袖手旁观。在企业的劳资对立形势中,工会因为是工人的组织而代表了劳动者整体的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能在企业中积极参与协商,彻底保护工人利益,提高工人待遇,工会组织的健全应该可以成为防止“血汗工厂”产生的有力的武器。

现实的状况是,外资企业因为诸多原因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工会组织,即使有建工会,因担心企业主或其利益代表人的报复与打压,寄人篱下的企业工会与农民工均不敢依法维权;而且,非公企业的农民工流动性极大,于是直接导致了两个不良后果:对农民工而言,即使加入了企业的工会,也无甚实质的维权使用,且会员要缴纳会费,而且自己说不定哪天就离开了――于是索性不加入;一路飙高的农民工流动率,较为严重地加大了企业工会的运行难度。

这时候,组建行业工会或产业工会,可视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之一。在《工会法》第十条已明文规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因不在企业里寄人篱下,行业工会、产业工会可较易发挥法定的维权功能,即使流动率较高,广大农民工毫无疑问仍会乐于加入。

而且,行业工会与产业工会的有效组建,会带来一个明显的好处:农民工跳槽时,会较多选择去同行业类似行业,而较少会跨行乱选产业圈行业圈,这对培养技能日趋成熟的产业工人是有利的。而这一点,恰恰是当前企业急于转型升级所缺乏的基础之一,因为若无技能较高的产业工人,谋求转型升级不亚于是凌空蹈虚的空话。(来源:《国际金融报》)

上一篇: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下一篇:情感烦恼 不能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