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野下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探析

时间:2022-10-03 10:47:20

传播学视野下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探析

摘 要:2014年暑假,江西卫视重磅推出一档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文化益智答题类节目。节目以全新的形式挑战智慧,分享文化,以唤醒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重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自2014年7月20日开播至今,凭借节目形式、嘉宾的选取及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引起良好反响。本文以该节目为例,试着从传播学的角度探析益智类电视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挑战文化名人》;传播策略;使用与满足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2-0097-02

一、电视益智类节目概述

作为一种比较传统的节目类型,益智类电视节目有着广泛的受众人群,被称为“Quiz Show”(问答节目)。在欧洲,益智类节目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有研究将它这样定义:“所谓益智节目就是通过知识与智力的拼争而得到不菲奖品的知识型娱乐节目。[1]”从益智类节目本身的定义可以得知,电视益智类节目的关键就是知识的竞争,在节目内容方面,注重知识和生活常识,寓教于乐,大力拓展受众的知识层面,呈现出一种紧刺激,松弛有度的全新的节目形态。而知识性、娱乐性、竞争性、刺激性也被视为益智类节目的特征。国外以《64000美元问题》《百万富翁》等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央视先后推出《正大综艺》《幸运52》《开心辞典》,开国内益智类节目之先河。地方以江苏卫视《一站到底》、《最强大脑》等为代表的益智类节目,给国内益智类节目增添重要笔墨[2]。

2014年7月20日,江西卫视全新打造的文化益智答题类节目《挑战文化名人》与观众见面,开播首期零差评,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在已有诸如《一站到底》《中华好诗词2》《最爱是中华》等益智类答题节目的竞争压力下,《挑战文化名人》的成功之处到底在哪?本文拟从参与者、节目规则、传播策略、受众需求的满足等方面,试着对该节目进行阐述与分析。

二、传播学视野下《挑战文化名人》的分析

2014年6月,江西卫视总编室宣布计划在2014年7月推出文化类节目《挑战文化名人》。7月20日晚黄金档9点15分(之后播出时间固定),该节目在江西卫视全国首播。节目中选手直接与国内顶尖文化名人团队巅峰对决。选题涉及中国历史、文化、民俗、礼仪等众多领域内容。节目以“文化无高下,挑战有达人”为宣传口号。以传播中国文化为主要目的,每期约70分钟。节目本身契合文化大国的背景,弘扬中国文化,唤醒大家对中国文化的关注与自信,在泛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背景下,更容易脱颖而出。

1.嘉宾的选取上,草根与文化名人的直接对阵。传播者是传播学中信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播者也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任何电视节目必然离不开人,节目中嘉宾的选取很大程度上决定节目的受关注度。

参赛选手方面,节目组前期在全国各大高校遴选大学生、研究生选手,每期大约四到五名选手参加。而除参赛选手外,《挑战文化名人》每期邀请蒙曼、纪连海、阿忆等文化名人作为选手答题挑战的嘉宾。文化名人的公众人物身份及其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首先就有助于提高节目的关注度。且更为重要的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益智答题类节目,《挑战文化名人》的选手与文化名人的直接交锋,更是实现普通大众参与的平等性,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吸引了观众的关注。诚如中国娱乐网对该节目的评价为全国首档“草根逆袭文化名人的文化竞智类节目,环环相扣的赛制营造出悬念迭起,刺激的节目氛围,让参加节目的名人深切感受到社会地位取之于民,也可能还之于民。而这也正契合节目的那句”文化无高下,挑战有达人的宣传口号。同时,为了真正诠释“挑战”和“草根逆袭”这几个字,在选题方面,节目组组织了专业的出题团队,严格审核每一期的题库,争取让文化名人跟草根选手进行全面的综合知识大PK。

2.节目规则上,凸显竞赛与知识性。对于益智类节目来说,节目规则设计的科学与否,对节目的成败和收视率至关重要。精心设计的游戏规则可以在主持人与选手、选手与嘉宾之间以及选手自身中构建多种由利益冲突引发的张力关系,能够增强游戏的戏剧性与对抗性,而由此引发的悬念更有助于维持观众的收视行为。

《挑战文化名人》采取“车轮战”的攻擂形式,让普通大众与文化名人进行一对一的激烈对抗,节目分三轮进行,第一轮,首先每位选手在一分钟内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赢取1000元奖金,金额依次累积。根据选手答题情况,嘉宾会给出选手在第二轮的挑战奖金金额,待金额确定后,选手逐一与文化名人进行相应的答题比拼。待单位选手闯关成功后,胜出的选手再集体挑战文化名人,获胜者最终赢取累积的奖金,并获与文化名人分享人生格言。在答题的比拼中,文化名人与选手充满火药味又紧张刺激的相互PK,既凸显了比赛的竞赛特征,又制造了一定的悬念吸引了观众,满足了当今社会人们逐渐增强的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心理,与当下受众求快、求新的精神诉求相契合。

3.传播策略上,多途径传播形成传播合力。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不断涌现的媒介环境下,单一的媒体传播方式不足以扩大影响力。毋庸置疑,《挑战文化名人》自开播后引起广泛关注,其宣传推广策略也功不可没。

节目未开播前,在频道多个时段滚动播出宣传片,凝聚渲染气氛。节目首期播出后,除江西卫视官网、江西网络广播电台对节目的宣传外,江西卫视官方微信公众帐号及时更新比赛相关信息,如比赛现场的概括的新闻消息,公布现场答题获奖观众的名单。甚至在微博、微信上开通《挑战文化名人》独立帐号,甚至推出参赛选手、主持人、嘉宾的漫画头像。媒体合作方面,江西卫视还与大公网、中国娱乐网、3G门户、新浪江西、中新网江西频道等合作,多途径的扩大节目的传播影响力。

4.使用与满足理论下受众需求的满足。“使用与满足”理论指出,受众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其媒介接触行为是有着特定的需求动机,在使用媒介的过程中,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3]。《挑战文化名人》的一举成功,正是因其满足了受众媒介使用的心理期望。

自我实现的成就感:由于人都有“趋利”的欲望,节目通过知识竞猜和游戏形式,撩拨参与者内心的博弈心理,激发人们的求胜欲望以及消费意识[4]。选手在与名人对阵答题的过程中,观众会不自觉的参与答题,如若答对这种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尤其是当名人答不上来而放弃答题时,观众却能轻松应答,观众更是收获成功挑战名人的满足感,进一步稳固节目的关注度。

契合受众情感需求:作为一档文化竞智类节目,《挑战文化名人》不是单纯地“秀”文化,在弘扬与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节目中也折射出人文关怀,即在第一轮选手答题之前,主持人会询问选手赢取奖金后的愿望,选手的回答及嘉宾的反应容易触及观众的神经,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在2014年8月3日的那期节目中,为帮助学姐而报名参赛的范欣衡,其讲述不仅引得观众动容,也感动了当期嘉宾纪连海,范欣衡虽挑战失败没有拿到奖金,纪连海以个人名义慷慨资助10000元。诚如新华网在评价该节目时表述的那样,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帮助草根选手实现个人梦想,使《挑战文化名人》多了一份与现今电视荧屏娱乐至死的理念格格不入的温暖。此外,节目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吸引受众对节目的关注与参与。《挑战文化名人》播放中,屏幕下方以滚动字幕的方式刊载网友留言,江西卫视的官方微信账户也会公布观众答题的获奖名单,且观众还可在网络云客服端、百度贴吧、百度知道下载题库。

三、《挑战文化名人》对益智类节目的启示

1.打造电视品牌提升自身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电视媒体打“品牌战”是必然的选择[5]。广大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可程度。电视栏目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品,尤为依赖观众的厚爱。电视益智类节目要想更好地发展,就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电视品牌,要不断地创造时尚、培养文化,随着电视品牌的发展壮大,不断升级自身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内涵。当品牌理念被广大电视观众认可并接受以后,品牌价值才会最终得以体现。江西卫视另一档品牌节目《中国红歌会》就是很好的证明。

2.平民化参与,凸显互动与平等性。在这个人人都渴望表达自己、展现自我的时代,电视媒介应该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舞台,让人们在平等参与、释放自我的过程中体验最大的乐趣。《挑战文化名人》中选手成功挑战文化名人赢得奖金,从受众的角度来看,便是普通大众平等参与节目,打破话语权控制,主动掌握话语权的生动体现。电视媒介发展到今天,既要保持以往做节目时的那种热情和动力,又要不断地思考和进步。尤其是近两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出现,观众参与互动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再也不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演变成为电视节目平等参与、积极互动的一方。电视益智类节目要紧跟时代潮流、把平民化参与作为节目未来发展进步的主要方向。此外,电视益智类节目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应呈现出更多价值关怀和人文向度。

3.媒介融合下的传播联动。近日,中央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强调,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6]。而从具体的现实情况来看,随着多元化媒介的涌现,大众也不太可能只去关注一种媒介,媒介融合已成为我国媒体创新发展的趋势之一。电视媒体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媒介之间的融合打造传播合力,已成为电视节目发展的必然要求。多种媒介的传播合力定能极大增强原有的宣传力度。电视益智类节目在内容方面不断创新的同时,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各种新的媒介资源,形成多种媒介资源积聚后的传播合力来克服电视媒介本身的不足。

与娱乐类、生活服务类等其它类型的节目相比,我国电视益智类节目发展时间虽然不长,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社会发展转型的特殊时期,电视益智类节目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论媒介环境如何变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注重与受众的互动,实现平民化参与,积极加入媒介融合的大潮是电视益智类节目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娟,段晓燕.赋知识予 在开心中益智――从《开心辞典》看益智节目发展走向[J].声屏世界,2002(6).

[2]沈杏培.益智类节目的叙事机制与创新探析[J].中国电视,2013(1).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吕子美.浅议电视节目品牌的创建与维护[J].新闻传播,2014(4).

[6].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N].光明日报,2014-08-19.

上一篇:从议程设置看婚恋题材电视剧 下一篇:《网络传播概论》课程的实践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