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实施的策略

时间:2022-10-03 04:11:17

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有效性实施的策略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中的经典题型,同时也是高考中具有较高区分度的试题。由于诗歌的不确定性,在遇到相关题目的时候,每一次都需要学生调动新的知识储备,所以很多同学面对这种题型往往高度紧张,手足无措。许多学生尤其是普通中学的学生更是视它如洪水猛兽,得分率一直不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样的难题呢?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高中;古诗词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072-01

1.读懂诗意

诗歌通常是用简练含蓄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充实的内容传达多变的情感。学生如果读不懂诗歌,就不能正确判断诗歌的内容及情感,做诗歌鉴赏题时就会模棱两可,难以下笔甚至张冠李戴,胡乱贴标签。所以,要鉴赏诗歌就必须读懂诗歌,读懂诗歌内容是做诗歌鉴赏的基础。

1.1 把握全面信息。诗歌鉴赏从题目、注释到内容都需要认真对待。,古诗词鉴赏。有的诗歌的题目就交代了内容,如2010年江苏高考诗歌赏析题是王昌龄的《送魏二》。有的诗歌附有注释,或是对写作背景的说明,或是对诗歌中典故的解释。2010全国卷《咏素蝶》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这里就是背景及作者的为人的介绍,对做题很有帮助,读题时就不能走马观花。

1.2 打破思维定势。学生从小学到现在接触过许多诗歌,他们初步了解了一些诗人的身世遭遇,诗歌风格,诗歌中常见意象的含义等。这些已有的基础知识对鉴赏有一定的帮助。但同样的景物,因诗人所处的时代遭遇、心境的不同,会寓含截然不同的情感。,古诗词鉴赏。如在赏析曾巩的《咏柳》时,作者是借对柳树形象的刻画来讽刺那些得志猖狂的小人。然而不少同学竟认为是在赞美柳树。问及原因才知是受学过的贺知章的《咏柳》影响,显然这里学生过去的经验产生了消极作用。同一个作者的诗歌风格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很远,鉴赏时要就诗歌本身来分析。

1.3 掌握文言知识。由于诗歌是用文言写就的,篇幅短小,讲究格律或是突出强调作者的情感等原因,就常常打破我们在生活中或其他文体里所使用的常规语言的束缚,出现倒装、省略或改变词性等现象。与现代汉语语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给学生的阅读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应调动学生的文言知识储备,以便准确理解诗歌含义。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应是"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古诗词鉴赏。"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将"寺"和"桥"提到句首以突出强调作者的怜爱之情。

2.开展想象,身入意境

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告诉我们"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清代学术巨子王国维在《人间辞话》中也告知我们"景非独为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这种"物""景",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诗词中的意象,它蕴含了作者的情感。然而由于诗词篇幅短小,言简意丰,时空跌宕,情感内敛,非联想、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情趣。因而我在诗词的阅读鉴赏中,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书上注解等资源理解诗词内容,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抓住意象进行想象,从而体验出作品的意境及其情感。

例如,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在学生初步理解词意后,我启发学生:"大家觉得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情绪可用哪一个字来概括?"学生相继都喊出一个愁字。"那么李清照在《声声慢》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愁?很快大家又从词中找出了淡酒、秋风、孤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而后让学生探究:"在这些意象当中,你感触最深的是哪个意象?由这个意象你联想到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发言。如:意象"孤雁",可以想象到当时秋天大雁由北南迁,李清照也南下避难。想到以前尚可用鸿雁传书,现在丈夫已死,家人疏散,已是无人可托,无处可传……再如:意象"黄花",词人看到凋落的黄花,想到自己漂零的身世,憔悴的容颜,更是愁上加愁。大家从这些意象,可以感受到词人悲愤、哀愁、凄苦、孤寂的内心世界。

3.辨识类别,把握技巧

"我国古代道家学派老子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启迪我们传授给学生以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叶圣陶先生更是明确地向我们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我国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灿若星河,佳作数不胜数,要求学生去读记每一篇,鉴赏每一首,恐难实现。但如果把这些诗词加以归纳,在鉴赏中加以分类总结,则事半功倍,可达到读一篇而带动数篇,鉴赏一首则可通鉴一类的神奇效果。

我引导学生将诗词归类为:怀古类、边塞类、咏物类、山水田园类、赠别类、言志类、哲理类等几类,并抓住其共性特点进行鉴赏。

如怀古类,其基本特点是:在写法上多用典,即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在内容与主题上,多与诗人的命运或国家的兴亡密切相关,格调多沉郁凝重。譬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上阕咏赤壁,借壮阔之景抒悲壮之怀,引起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怀念;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再譬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借怀念能够建功立业的孙权、刘裕两位帝王,讽刺南宋小朝廷的昏聩;下阕用"封狼居胥、佛狸祠、廉颇老矣"三个典故,分别借谴责刘义隆,告诫韩?胄及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四十三年前的悲惨景象,以及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自己报国无门的悲愤。

上一篇:组建优秀团队 开展有效教研 下一篇: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制药车间管理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