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尊重为大

时间:2022-10-03 01:51:43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在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面对90后的大学生,推行精致化管理成为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情况,对精致化管理理念进行了解读,得出以“尊重学生”为核心管理理念,以期在以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关键词:精致化 以人为本 尊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62-02

精致化管理是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和发展趋势,推行高校学生工作精致化管理是适应时展的要求,有助于高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新型人才。目前,众多高校都在探索精致化管理的理念,寻求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我国台湾学者较早提出精致教育的思想,他们认为当代教育的重要目标是追求教育过程及绩效的精致化。从学生管理工作这个角度来理解,笔者认为核心点在于“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1]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尊重行为。就是“以人为本、尊重为大”的精致化理念。

何为“尊重”?尊重,是指敬重、重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师生之间互相尊重,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也是良好修养的表现,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顺利开展各项工作。

学生工作,千头万绪,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精致化”理念植入到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呢?时任广东金融学院副书记王秀明博士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向。总的来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作内容上体现针对性;二是工作设计上体现科学性;三是工作方法上体现艺术性。这是我们开展学生工作的指南针。

正如众多学者所言,精致化管理存在于学生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尊重为大”的“精致化”管理理念要做好以下两个要点。

1 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为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相识相知和情感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育过程顺利进行的基础。如何才能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了解学生的需求呢?

1.1打破陈旧观念,追求人格平等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师生关系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将老师的地位凌驾在学生之上,对学生随意训斥、处罚等。这种行为无疑对学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追求人格平等已被更多人接受。师生关系亦如此。身为人师,对学生诚信是第一位的。将爱心倾注给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温暖,在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保持应有的平等和自由,将会是师生关系的剂。对学生而言也应如此。所以,只有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教育过程才会有序进行,实现师生人格的升华。

1.2了解学生的需求

需求,是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感到某种缺失或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2]它是人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动机产生的基础。学生是我们工作的主体对象。学生的需求,决定着他们的行为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有助于正确认识学生的行为,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因此,了解学生需求,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2 尊重学生的需求

尊重,是师生相识相知的基础。尊重学生的需求,就是尊重学生个体。所以,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以此为前提来开展各项工作。

2.1尊重学生需求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师者,就是要帮助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学做人、学做事。因此,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此可见,尊重学生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学生群体的需求。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地区、性格各异的90后大学生,他们具有思想活跃、前卫,充满激情和自信、敢于担当、又有较强的优越感等特征。他们不再墨守成规,而是标新立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因此,我们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在“以人为本、尊重为大”的精致化工作理念的指引下,充分尊重他们的成长规律,接受他们的“另类”行为,以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2.2尊重学生需求的表现

俗话说:教书容易育人难。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教育目标?从这个角度看,尊重学生的需求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2.2.1发自内心去关爱学生

第一是要有“爱心”。学生,在学校是弱势群体。他们第一次远离父母,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清楚。作为辅导员的我们,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我们应该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用心对待他们、呵护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学校、老师带给他们的温暖。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愿意跟你说实话,才会跟你交朋友。久而久之,就会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第二是要有“责任心”。安全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学生安全是每一位学工人员的首要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密切留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他们的异常情况,做好日常管理和防范工作。同时,要重视学生的每一个诉求,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辅导员就在他们身边,让学生在出了问题、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战胜困难。

第三是要有“细心”。学生工作非常繁琐,学生人数众多,思想复杂,无形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辅导员同志时刻做

一个“有心人”。学生的问题,就是自己的问题,我们要细心、用心去关注学生、帮助学生。带着“细心”去工作,更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得到办法,同时也有助于防范于未然,确保学生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2.2.2帮助学生实现需求

就学校而言,学生的需求有很多,比如生活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心理需求等等。不管是哪个方面,都真实反映了学生当前的现实需求。作为学生的辅导员,我们要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相应的帮助。大三年级学生,他们即将面临毕业年,很快就要踏出校门,走向社会。因此,现阶段的他们,未来就业的选择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需求。考研、考公务员,还是就业、出国留学?未知的道路在困扰着他们。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他们该如何备考、如何提升综合素质、如何选择就业等等。而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去解答。所以,我们首先要练好基本功,通过日常的学习、工作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要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提倡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满足学生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解答疑惑,指明方向,实现他们内心的需求。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于你,有效推进学生管理工作,最终实现“育人”的教育目标。

精致化管理的对象是人,它注重的是过程和细节的管理,贯穿于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他们甘做垫脚石、照亮他们。我们崇尚“以人为本、尊重为大”的精致化管理理念,将“尊重”成为连接师生关系的桥梁,并以此为剂,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实现高等院校“教书育人”的伟大目标。

参考文献:

[1]Jerome Seymorr Bruner布鲁纳.教育过程[J].文化教育出版社,1960.

[2]Adrian J. Slywotzky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需求[J].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06.

上一篇:文化图式理论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下一篇:完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