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新举措

时间:2022-10-03 12:30:38

加强和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新举措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2)06-000-02

摘 要 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在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23号,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提供了政策环境。在各级各类体校办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还很多,需要学校、教练、老师、学生共同面对和解决,寻找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良方,努力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 矛盾 新举措

2010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010]23号,从国家层面为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提供了政策环境,《指导意见》的落实,重在解决各地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尤其是为各级各类体校明确了如何抓住《指导意见》这一法宝,理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体制机制问题。那么在具体办学的实践中,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存在哪些问题?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又有哪些新举措呢?

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教练员与文化教师之间矛盾

体校的开办,主要目的是为上级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招生来源绝大多数是教练员根据各项目选材的要求、特点选招进来的,学生的言行、思想较普通学校的学生要活跃得多,文化基础和学习兴趣较普通学生相对要差。

这部分学生在教学和训练呈现不同的两面。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好吵好动、学习兴趣不高、“不服”管教、拖欠作业、学习任务完不成等等。文化老师的感受:招来的都是这么差的学生,不爱学、不好管、不好教,怎么教啊,怎么保证教学质量啊!教练员却认为,人无完人,我们要的是能出竞技体育成绩的人才,再说了,文化成绩好,体育成绩也好的学生,他能到我们这里来吗?我们只能图一头。

(二)文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运动员来到体校学习、训练,进校的初衷多是冲着训练来的,认为只要出训练成绩就能出人头地。因此,在训练场上,他们的表现完全是另一个人,训练刻苦,勇猛顽强,不怕流血流汗,比赛起来像小老虎!完全可以用优秀形容。走进教室,他们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坐不住,做小动作、睡觉,讲话,老师批评时,又不以为然,甚而宁愿受罚跑十圈也不愿在教室坐十分钟。课堂40分钟对于老师和学生就变成了世界上最难挨的40分钟。老师还感到无趣,辛苦做好的课堂设计,找不到感应者,缺少了成就感。

(三)训练实施与文化教学硬件设施之间的矛盾

学校办学,硬件是支撑。作为体校,经费很紧张,所以就不能两头兼顾,因而往往出现一头轻一头重的局面,训练的硬件实施常常占了大头,教学方面能简就简,甚而有时就是因陋就简,跟不上时代要求。比如多媒体教学实施少、落后;图书资料缺乏、陈旧;实验室装备简陋,完全不能满足教学所需。也因为资金所限,训练的器材和设备不能随时更新,教练和老师、运动员都意见颇大。

二、提高运动员文化学习的新举措:

(一)端正办学思想,统一认识,抓好“两个转变”

坚持“读训并重”的办学思想,高度重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进一步明确教训目的是培养优秀的体育人才,读训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要认真分析教训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找出问题所在,及时解决。在实际中,要加强教师和教练的相互沟通,促进教学和训练的共同发展,切实为运动员成长打好基础。

学校要及时组织教师和教练员深入学习《指导意见》,明确加强和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是势在必行。同时还要学习和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程,使全体教职工统一认识,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和教练员均要实现思想上的“两个转变”。文化老师的转变,一是从单纯的教育思想转变为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专业教育思想;二是从只抓文化课学习转变为既要抓学习,又要关心、支持训练和比赛。教练员的转变,一是从业余训练思想转变为规范化办学的思想;二是从只重视专项技术训练转变为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两个转变”的工作真正落实了,教训的矛盾就少了,理解多了,“育人”目标一致,学校就能建立起正常的教学、训练秩序。

(二)科学选材,提高教练员选材的认识

从培养优秀苗子的观点出发,选材要具备长远发展的眼光。当今体育比赛,已不单纯是体能的竞争,同样包含运动员文化水平的比拼。科学选材要强调“体育竞技人才100%=60%的选材+20%的训练+10%的自身努力+10%的成才机遇”的体育人才观,科学训练要求运动员能消化、吸收当代最新的科技成果来进行合理训练,而运动员的文化基础水平是进行科学训练的前提。毫无疑问,文化水平越高,接受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和意识越强。文化素质越高,其对运动原理、运动生理,心理、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就越清楚,运用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更好、更有效地接受理解教练指导意图,发现自身的各种问题。在招选苗子的时候,有意识考察苗子文化基础、智商情况是非常必要的,尽可能选择德、智、体兼备的人材,为训练高水平的运动苗子打下基础。

(三)提高文化教师的育人意识

教师授课应根据体校学生的特点,重培养兴趣,多鼓励,少批评,调整课本结构,适当调整难度,采取一些适合体校学生生理,心理的教学方式、管理方式,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要结合运动员学习时间少、上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训练任务重不想过多的作业的实际情况来指导教学。要充分去了解学生,把课堂当成赛场,让学生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探索“体教”结合,全面育人的新路子

所谓“体教”结合,即教师教书育人和教练员训练育人相结合的办学要求,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保证“读训”并重、争创“读训”双优的制度,让“双教”结合落实到实处。

首先,文化老师加强与运动员的沟通,多向教练了解队员的训练情况,思想动态,情绪变化。文化教师做到不仅要熟悉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还要熟悉学生的训练情况和运动成绩,定期和教练员交流,做教练员的好帮手,这样也便于在课堂上与同学沟通,让学生真正走进你的教学中去。

其次,教练员也要熟悉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要充分利用他们在运动员心目中的威望,从训练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技术动作原理的讲解,运动、生理、心理等方面知识的介绍,引导、启发学生,使他们认识到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协助文化课老师进行思想教育、纪律管理、积极参与听课活动,了解运动员的学习情况。另外各阶段合理安排运动量,使队员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文化课学习中去。对重要的文化课考试要大力支持,作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必要时做到半训或停训,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文化,并注意做好与教师的定期交流工作。学校也时时处处注意协调指挥,及时理顺二者的关系。做到文化教师和教练员一起研究、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相互间会加深理解,消除矛盾,努力向以“读”促“训”、以“训”促“读”的目标前进。在教育教学和训练管理上日趋科学化、制度化,让“双教”结合更加紧密、和谐,使“读训”并重更见实效,这样才会办出卓有成效的特色体校。

在目前新形势下,要想大力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只有坚持“读训并重,读训并举,以训养教,以教促训”的办学原则,形成教育教学新观念;只有坚持科学选材,重视选材,改变招生选材旧模式,形成选材新模式;只有实施多元管理,实施全员管理,形成全面育人新模式,加强学生的正面引导,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素质。

上一篇:中学田径教学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如何提高非体育专业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