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眼昏花”要提早设防

时间:2022-10-12 04:32:5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事关老年人幸福生活质量的重要身体器官,但人到暮年,常常会受到“老眼昏花”的困扰。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疾有五种,包括老视、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全身疾病引起的眼底病变等,需要及早预防,以推迟眼病的到来。

老视 也就是通常说的老花眼,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的晶状体逐渐硬化,弹性减弱,睫状肌功能逐渐退化,引起调节功能下降。从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通常表现为视近困难、阅读需要更强的照明度或视近不能持久。老视的发生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屈光不正、用眼的方法、患者的身体素质等。其纠正办法是验光后佩戴合适的老花眼镜。中医认为老花眼是由肾水亏损、精血不足引起的,应多进食水果蔬菜、豆制品、动物肝和蜂蜜等。黑豆有补肾养血之功,老人经常食用能固齿明目;蜂蜜含有多种氨基酸,可延缓衰老。

老年性白内障 也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指中老年人发生的晶状体混浊。早期患者眼前时有片状或黑点状阴影,随着病情发展,视力逐渐减退,视物不清。市面上治疗白内障的药物虽然很多,但只能减缓发展,不能消除白内障。择机手术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因此,白内障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研究发现白内障患者大多缺乏维生素C,多进食西红柿、橘子、苹果、葡萄、西瓜、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有一定预防作用。此外还要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在户外活动时戴上太阳镜或遮阳帽,可有效预防紫外线对晶体的损伤。

青光眼 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青光眼是一类以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的危险因素。晚期视功能损伤具有不可逆性,可造成视神经萎缩,导致永久性失明。早期诊断、及时有效地控制眼压尤为重要,可减轻青光眼对视功能的损害。对急性大发作的病人应全力抢救,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眼压,减少对视功能的伤害。青光眼是终身疾病,要定期检查眼压、眼底、视野,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性黄斑变性 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为黄斑区结构衰老性改变。多发生于45岁以上,我国 50 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 10.6% 。黄斑变性首先出现的症状是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变色,视物扭曲,有的视物大小与实物不一样。此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有老年黄斑变性家族疾病史的,50岁以上者应定期行眼底检查;太阳光强烈时出门应戴太阳镜;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 。吸烟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生有非常明确的相关性,患者应戒烟。

“富贵病”引起的眼疾 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都会引起重症眼疾,患有这些疾病的老人要格外注意眼睛的防护。糖尿病可以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白内障、青光眼、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高血压、肾病可引起眼底病变,视网膜可见点片状出血;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动脉可出现反光增强,动静脉比例改变,动静脉交叉压迹,部分患者可见黄白色的点状渗出及棉絮状渗出,严重者出现视神经水肿、视网膜水肿。定期体检,包括眼部检查,对眼病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试论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如何融入非物质文化... 下一篇:减肥应走出五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