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体验,张扬个性

时间:2022-10-03 11:35: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体验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和应用语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内因往往起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听得有趣,说得尽兴,读得有情,写得用心,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看似简单,实则并非易事。教师要有“我是学生中的一员”的观念,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如,“你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就是了不起的进步。”“相信你能行!”等友情传递,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和睦气氛,构建有效的师生交流平台。通过师生的合作,使学生在个性化的活动中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从而获取知识。

二、抓关键语句,品词析句,促进体验

叶老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潜心读书,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和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语句,抓住文章的文眼去品词析句,引领学生“语语悟其神”,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如,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发愤”是这篇课文的重心与核心。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我从题目入手,抓住“发愤”二字,直奔文章重点部分。组织学生讨论: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发愤写作的?结果如何?通过抓疑点抽丝剥茧,启发学生从课文本身出发,抓住前后文联系,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感悟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遗愿,忍辱负重,成就一番事业的可贵精神,品味司马迁“发愤”的精神所在。

三、抓住课文中的数字,促进体验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感悟课文中的数字,让学生读数字时生成爱国情感、人物精神,感受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中,“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一句时,让学生结合肖邦生活的时代背景,想一想:这18年是什么样的18年?学生通过联想以及补充阅读,深深地体会到,这18年是痛苦的18年,是强烈思念祖国的18年,是漫长等待的18年。在这18年里,肖邦不停地用音符和音乐工作着、战斗着、思念着,把自己的亡国之恨、爱国之情都倾注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然后再读“肖邦就是这样带着亡国之恨在异国他乡与世长辞的。当时他才39岁。”让学生抓住“才39岁”说说自己的感想。经过交流,学生感受到肖邦生命的短暂,而造成他生命短暂的原因就是他长期为亡国而痛苦着,为祖国前途而忧虑着,为抗争而不停地工作着。读到这个程度,学生就会为这位富有强烈爱国心的音乐天才英年早逝而感到痛惜。

四、入情入境,角色朗读,加深体验

1.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如,《月光启蒙》这一课,课始,我让学生从课题入手,图文对照,感悟《月光启蒙》的美好意境。此时,教师动情描述,生边听边用心体验想象:

师:童年的往事是难忘的,童年的夏夜是美妙的,让我们随作者孙友田再一次走进这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体会最深的文字读给大家听。

此时,学生有的说我体会到了作者的童年很美好,很幸福;有的说,我体会到了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有的说母亲很勤劳;还有的说,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孩子,要带着他走上千万里去寻找幸福生活……就这样,学生真实地到那洒满月光的篱笆小院中走了一回,在那飘满芳香的小院中陶醉了,在甜甜的歌谣中陶醉了。

2.角色朗读,加深体验

还以《月光启蒙》为例,师动情地读幽默风趣的童谣,问:此时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很积极,有的说童谣很有趣,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了那可爱的小老鼠等等。此时,我轻轻地走到孩子中间,说:“瞧,我现在就是月光下的母亲,你们就是月光下的孩子。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生:朝哪里猜?

师:朝吃的猜。

师:(轻轻地、甜甜地、笑眯眯地)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师接着问,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说,很快乐,很幸福,还有的说我觉得月光下的母亲很慈祥。

这时让学生分角色去读,学生的体验就更深了,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月光下的母亲是那么聪颖,那么慈爱。

五、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个性

1.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我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时,当司马迁遭到飞来横祸,忍辱发愤写《史记》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士可杀,不可辱!在遭受酷刑后,要坚强地活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气呀,可司马迁做到了。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打消了轻生的念头?他想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他想到了父亲的临终嘱托,有的说他想到了《史记》还没有完成,不能就这样死了,有的说他想到了死的不同意义,他如果就这样死了,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他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完成这部史书!还有的说他想到了屈原在流放中写《离骚》,左丘明在眼瞎的情况下完成《左传》……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但他们都走进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了人物的情感。我珍视学生这种独特的体验,并给予充分的肯定。

2.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我在上《生命的壮歌》一课时,在临近结束时,我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这时你难道不想说点什么吗?请你在插图旁用三言两语写下来,可以对老羚羊说,可以对年轻的羚羊说,也可以对猎人说。”结果学生交流时异彩纷呈,说得很有感情。有的对老羚羊说:“老羚羊啊,老羚羊!你为你的孩子架起了一座生命桥,你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有的对年轻的羚羊说:“你一定要顽强地活下去,化悲痛为力量,这才对得起为你付出生命的老羚羊啊!”有的对猎人说:“猎人啊,面对如此感人的场面,面对如此壮举,你还忍心举起手中的猎枪吗?”面对这些充满个性的体验,我接着又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可以设计广告语,可以画一幅画,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充分鼓励学生张扬个性。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古柏小学)

上一篇:高中物理学习的性别差异及教学对策 下一篇:巧用媒体,让初中物理概念“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