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快乐学习”理念的贯彻探析

时间:2022-10-03 09:14:42

语文课堂教学中“快乐学习”理念的贯彻探析

摘 要:语文是李太白的《长相思》,是李清照的《一剪梅》,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语文是美丽的诗,是炫目的史诗。语文是绽放美丽的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摇篮。语文原本应该是学生最爱的科目,应该成为学生快乐汲取知识的课堂。但是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总是疲于在课堂上向学生机械地灌输语文字词和课本知识,学生被困在“字词诗赋”的牢笼里头昏脑胀,造成了教师教得闹心,学生学得糟心的课堂困境。而快乐学习是符合新课标要求,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能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舒心的新理念。本文主要分析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贯彻快乐学习理念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文课堂 快乐学习理念

一、语文课堂呼唤“快乐学习”

当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一些语文教师还停留在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上,“一言堂”作风仍然存在于语文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成为了“观众”,在课堂上昏昏欲睡。教师往往只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灌输知识,却不关心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把完成教学任务当作“教”的目标,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学生成了课堂教学的陪衬。这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他们把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课作为主要活动,而不会主动去“学”,去理解语文课本知识。这样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是当前语文课堂效率不高的症结所在。同时,苏教版语文教材包含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内容进行交流,需要教学互动,这时教师“唱主角”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语文课本就像一个宝藏,它蕴藏着丰富的知识,需要学生去探寻、去开发,然而当前语文教师落后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让学生对语文慢慢失去了兴趣,导致学生一上语文课就没了精神。教师讲课也是“陈词滥调”,没有激情。语文教学走的也还是老路子,课前让学生预习生僻字词,课后让学生背诵课文、古诗词,学生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厌倦心理,学习语文的热情也被慢慢削减。

而快乐学习理念,倡导的是让学生快乐的学。它强调学生主动的学,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符合学生快乐、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快乐学习是语文课堂对语文教学变革的呼唤,是学生对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呼唤。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快乐学习”理念的贯彻策略

1.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开始语文学习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都倾向选择习惯性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教学的固化,会使学生形成思维上的僵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倡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之初,就要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一个特别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例如,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一些经典的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教师可以适当用寓言哲理作为切入点展开语文教学。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和接受力,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新挑战,教师可以以“话题辩论”的形式展开语文教学,而辩论的内容可以从寓言哲理入手。如教师可以以刻舟求剑中“渡江人的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是对是错”为辩题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到辩论中,又可以在辩论之后让学生适时回归课堂,快乐地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收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以纸条形式呈交教师,教师经过筛选,每节课选出1~3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辩论,要让他们围绕话题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地阐明自己观点。

采用这种话题辩论的形式展开语文教学,可以在第一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吸引到语文教学上来,让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语文学习。给学生营造一个不一样的、快乐的语文氛围,让他们在快乐的体验中开始学习。

2.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享受语文

语文课堂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能够激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课堂的魅力,并将自己融入语文课堂。因此,教师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由点及面,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例如,可以以“角色扮演”等形式丰富语文课堂,在文本情感的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上的角色扮演,即指让学生扮演语文课本里的人物,模仿人物的外形、神情、语言等表达人物的个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表现出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可以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认知,从而充分把握文本人物的特色,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同时,这样做又符合中学生爱玩、爱演的心理,能够让他们快乐扮演,快乐学习。很多学生都酷爱影视剧,他们对演员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大都抱着羡慕态度。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对有较多人物和对话场景的文本内容进行处理,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角色。

在表演结束后,可以让其他学生票选角色塑造最成功的学生,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再认真地领略一次文本内容,特别是对人物描写段落的细读,加深他们对文章人物的了解,这样便可以较为高效、轻松地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让学生在“多变”的教学内容中体验快乐

教师要利用多变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多样化的课堂。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不能再依靠简单的诗句词义讲解和让学生背诵诗词为主的教法,要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古诗词以图、文、声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优美的诗词环境、深情的朗诵中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教师也可以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入手,利用多媒体独特的旁白声音给学生讲讲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可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本其他内容的教学中也要积极地作准备,要重视课前资料的收集,结合语文课本内容收集整理影音资料,可以有效地弥补语文教材中教学信息的不足。此时,学生面对的不再是枯燥的课堂,而是立体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会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让学生在互动中快乐学习

教师要主动出击,要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成为学生信得过的朋友。要让学生慢慢消除对教师的畏惧心理,敢于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敢于和教师讨论语文知识,敢于发表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有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师要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会“做主角”的快乐。教师要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知识。

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来组织这一节语文课,学生对母爱有独特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语文课,让学生自己备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充分体验自己主宰语文课的快乐,可以品味语文学习的喜悦。

5.让学生在缤纷的课外活动中享受快乐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拘泥于课堂,教师要指导学生建立语文小组,让他们把课堂上的语文学习和课堂外的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兴趣活动,成立诗词研究小组、诗词朗诵小组、课外写作小组、课外讨论小组等,让学生在课下也能进行语文学习;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竞赛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可以让学生自选话题,开展形式各样的辩论赛。教师做课外竞赛活动的裁判,要肯定学生的表现,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必须要将“快乐学习”理念贯彻到底,教师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途径,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课堂,要让学生学得开心,并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体新.追寻快乐的初中语文课堂[J].成才之路,2011(34).

[2]高秀英.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11).

[3]蔡清荣.构建快乐课堂,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J].中学语文,2012(24).

上一篇:“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教学设计和案例 下一篇:让学生快乐地“栖居”在互动的生物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