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有效性”的粗浅认知

时间:2022-10-03 06:43:41

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有效性”的粗浅认知

【摘要】 引导、指导学生主体深入学习、高效学习,是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教师必须履行的重要使命. 问题导学模式,抓手是“问题”. 关键在“导”,目的在“学”. 高中数学教师要实现问题导学的“有效性”目标,就必须切实做好“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导入”两个重要工作.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有效性”简要议论.

【关键词】 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有效性;认知

引导、指导学生主体深入学习、高效学习,是教师所肩负的重要职责,也是教师必须履行的重要使命. 在引导、指导学生主体学习进程中,教学工作者结合各自教研实践,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问题导学模式,以其所具有的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启迪学生思维分析、推动主体探究实践等独特功效,成为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首选. 问题导学模式,抓手是“问题”. 关键在“导”,目的在“学”. 高中数学教师要实现问题导学的“有效性”目标,就必须切实做好“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导入”两个重要工作. 因此,在新型教育理念下,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本人现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有效性”简要议论.

一、数学问题的设置要紧扣教学目标

教育学认为,问题导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借助数学所设置的数学问题,实现对数学教材内容的有效掌握,有助于对教学目标的有效理解. 众所周知,问题导学中的“导”,是引导、疏导的意思,也就是通过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体更好地学习认知其教材内容. 不可否认,部分高中数学教师轻视问题导学环节的设置,过分相信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很好地设置一些针对性、紧扣性数学问题,引导高中生借助于“问题”从而窥得教材的中心要义和编排意图. 因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教学目标有效转化为数学问题,围绕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重难点等,设置具有启示性、引申意义的数学问题,组织高中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认真研析,进而认知和获取该节课数学知识点内容,推动高中生更加深入掌握数学知识要点.

如“指数函数”一节课教学中,教师在认真研析该节课教材内容基础上,根据该节课教材所提出的“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通过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教学目标,以及“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内容,在教学新知环节,向高中生逐步设置了“为什么要规定底数大于0且不等于1呢?”“是否是指数函数,应该如何来进行判断?”“指数函数的性质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等内容,以此引导高中生通过所设置的数学问题,逐步领会其知识点内涵,掌握其知识点要义.

二、数学问题的提出要便于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双向性、互动性实践活动. 问题导学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已成为推动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有效学习、深入互动、效能提升的重要手段. 笔者发现,不少高中数学教师问题导学活动的开展,只重视数学问题的提出,而对数学问题的“导学”功效没有有效的实施,导致“虎头蛇尾”现象的发生,导学活动所设置的问题,成为教师或学生一方的独立活动,降低了问题导学的实效. 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问题导学要实现“有效性”目标,就必须将双边互动融入和渗透到所设置的问题内容之中,组织和推进高中生参与教师的导学活动,从而在深入互动的双向流中,实现问题导学功效最大化目标.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参与到互动式教学进程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得到了生动演绎,并且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意图的达成,创造了有效条件,提供了生动载体,推动了教与学的活动进程,提升了教学效能.

三、数学问题的内容要呈现可探究性

问题导学的“导”特性,需要通过学生主体的深入探究、认真探析予以呈现和展示. 笔者以为,问题导学“有效性”应该体现在教师通过问题案例的设置,进而引导高中生更加深入、有序、有效地思考和探析,从而实现高中生数学探究能力素养的有效锤炼和提升. 这就决定了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问题导学手段时,不能结合讲解内容,简单地提出数学问题就了事,而要设置具有一定探究性、一定延伸性的数学问题,组织高中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进而在其掌握初步数学内容基础上,实现对数学深层次内涵要义的掌握和认知,提高其数学知识素养.

如“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中,教师在其“二元一次不等式ax + by + c > 0和ax + by + c < 0表示平面域”知识点讲解基础上,为促进高中生对该知识点内涵的深层、深度认知和掌握,设置“画出(x + 2y - 1)(x - y + 3) > 0表示的区域”具有探究性的内容,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分析、解答等探究性活动,让高中生在探究分析中,实现对“二元一次不等式ax + by + c > 0和ax + by + c < 0表示平面域以及图像作图方法”等知识点内涵要义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进程中,要实现其“有效性”目标,要坚持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探究为主线,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功效,充分调动其教学要素,扩大问题导学功效,推动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潘姗姗.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新型学案编制[J].华章,2011(02).

[2]张彬福.“问题导学”的问题出在哪里[J].基础教育课程,2012(04).

上一篇:音乐老师最怕教的十种学生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