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还原心灵的真实

时间:2022-10-03 02:14:17

旅行 还原心灵的真实

喜欢旅行。

旅行可以掐断平淡无奇却又周而复始的人和事,对繁琐的生活,是一种再好不过的解脱。让大自然别样的风景去占据视野和思想,我会觉得,生活并不总是乏味,活着终究是一件有感觉的美事。

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家小店铺常常灯火通明,一位顾客好奇的问:“你们在哪里买的灯管啊?”店主说:“我们的灯管其实也常坏,只是常常换掉坏的就行了。”

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单,换就行了。

旅行,就是改换心境的好办法。我甚是喜欢旅行,在那些厚重的地方,觉得能够唤醒麻木的灵魂,觉得自己已经越过千年的时光:在那些原生态的地方,觉得能够还原蒙尘的心灵,宛如自己是昨天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

原来每段旅途中都能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淡淡看风景

在电视剧《似水年华》剧中主人公英小姐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乌镇,会令人想谈恋爱”。

“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是从来没有再次回到曾经去过的地方。”主人公英小姐被乌镇深深吸引,乌镇的美不仅令她由衷地赞叹,而且在离开之后魂牵梦绕。

是啊,乌镇像一位邻家的老人,几千年如一日,站着、坐着或者蹲着,都是老成持重,沉稳肃穆,当然也很沧桑、简朴。一件粗布衣穿了3000年,一条灰色裤穿了3000年,一床褐色被也盖了3000年。3000年不浓妆艳抹,3000年不花枝招展,3000年践行本色!然而正是这3000年不变的外在和内在,才缔造了乌镇,稀罕了乌镇,才让乌镇以一种润物无声的力量穿透时空,刻入人心。

当我来到乌镇,才真切感受到她的千年情韵,深深感受到什么是心灵的旅行。

乌镇的街很窄。细雨纷飞的日子,褐色和青色石条路面泛着辉光,木板窗前几盆随意的小花轻轻摇曳:屋檐下、青石板的路面上,零零稀稀的游人静静漫步。雨中的乌镇更是显得宁静怡人,平添了几分朦胧和柔美。徘徊在乌镇的老街,映入眼帘的满是古朴与清晰,没有华丽色彩,没有矫揉造作,有的只是高高的屋檐、白白的粉墙,黛色的瓦片,黑黑的窗棂、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还有那吊脚的水阁……枕水边,柳叶如此清净地依偎在水乡的柔波里,轻风淡淡,不胜依依……

显几分平淡几分温柔几分儒雅几分绅士,乌镇的怀抱中,打铁的,染布的,唱戏的,经商的,穿长袍的,都在不经意间透着一种平和、一种文气。不知是家家都种着花养着鸟。还是个个都懂点字识点文有点见识,时光和岁月就是遮不住乌镇人的淡淡书香。

那沁润心底的一丝一丝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是家家门前挂着的那盏红色灯笼,或许是条条巷子飘出的那段印花染布,或许是满镇子飘着的那比歌声还柔软的声声吴语。

水,就是水,就是水让乌镇在柔波里折射出亘古不变的千秋情怀。

坐在船上,摇橹老农的小舟在长满青苔的石板桥下缓缓而过,闻过才知清风醉,吻过才知柔波香,让我在水乡的柔波里,在风的飘渺清香中游荡。最是水乡清风吹拂杨柳叶儿那一低头的温柔,带着一股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刹那间消弭了我心中那无尽的俗世烦躁。时间仿佛在这里停住了几百年,让我用尽每一个呼吸来痴情这小桥、流水、人家。多少感慨,多少感叹,多少感怀,只为水乡,为水乡清风的柔情点点,为水乡柔波的飘渺片片,点点滴滴!乌镇的滋味……品不尽想不完。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江南,少了些惆怅,多了些悠然。这片天,让我日后何其念想!但好怕自己的到来惊扰了这一份原始。

有人说,只要走进乌镇的小街小巷,只要踏响每一块发亮的青石板,就会唤醒许多尘封的故事,就会生出许多深长的遐想,就会不由自主披满一身古色古香。

茶馆里的市井气息依旧美丽,水乡情韵就在一杯杯茶里荡漾开来,传说茶圣陆羽曾在乌镇的茶馆里乐不思归,是因为这里的杭白菊太呷口?还是这里的小桥与流水更别致?当思绪蔓延时,悠然情思跳跃时,可以听得到外面的水声风声,而碗里的杭白菊,也静静地开了。

乌镇静寂的美,让人更期待她远离白天喧嚣后粉黛不施的夜晚。

夜幕下,整个小镇就沉浸在一片安谧中,皓月溶溶,星辉点点,皎洁的月光映照整个镇子,泛起淡淡的蓝色光晕,似乎散发着迷迭香。漫步古街,夜色里的庙宇、书院、米行、酒坊、典当、钱庄陆陆续续打烊,街上的人渐渐稀少,少得能清楚听到自己的心跳,身后景观灯一一暗下,留有一抹眷恋。我竟然开始羡慕这里的一切。青石板,小石桥,水上船,马头墙,老房子,古街市,至今依然风采如故,更添一份古老与沧桑。曾经那些美丽的存在,都原汁原味地娓娓道来,不事雕琢。

回头再望一眼,她已经睡去了,嘘!留下这刻安静,做上一个不愿醒来的美梦。

想起刘若英的一句话:来过便不曾离开。

小镇,这里,都市,那里,念想散落了一地。

悠悠悟心音

都说人生苦短,短暂的光阴定要兑现为一种价值与意义,可是,为什么不认为生命里有些光阴是用来滋养生命的呢?

旅行其实是对生命不折不扣的滋养和享受。

平日里我们匆忙赚钱,想要旅游。可是,普天下的旅游场所,哪里不充斥着招徕顾客的吆喝声、高消费的娱乐设施、凑热闹的人群?在一片嘈杂中把钱花光了,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又重新投入匆忙的赚钱活动。

旅行者们手捧图址,肩挎相机,按图索骥,在某某峰,在某某亭“咔嚓”几下,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据,特别那些举着小旗、成群结队、掐着钟点的团体旅游,让人置惑不已。是的,我们有了旅游业,可是少了许多旅游的感觉,少了与大自然的交融,少了恬静的陶醉,也少了细细品味的心境。在人与人的碰撞中,自然消隐不见了。

可怜!有多少旅行因为“贪”字才有?贪名气,贪神秘,再贪奇景。贪新鲜,贪好奇,再贪享乐。贪逃避,贪美食,再贪艳遇。

为了景点的名气,长城、九寨沟、张家界……如此这般,不得不去。为了炫耀,为了逃避……

旅行之外,我们所努力要尝试或拥有的一切,又有多少不是贪恋呢?

其实,赫赫有名者未必优秀,默默无闻者未必拙劣。人如此,自然景观也如此。人怕出名,风景也怕出名。人一出名,就不再属于自己,络绎不绝的慕名者,使他丢失了宁静的心和与二三知友相对而坐的情趣。风景一出名,也就沦入凡尘,云集的游人,使它失去了原有的灵性,失去了真正的知音。

人和一处风景的相遇是一种缘分,不需要刻意安排的一种相逢和邂逅。庄子提倡的人生最佳状态就是:乘物以游心。想达到生命的游历,只需带上心去旅行,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品尝不同的生命甜点:在不同时期到同一个地方,都能感受到流光和历练带来的全然不同的美。只要有心,即使是潜入陋巷僻壤,也可以去完成一种血液中基因的唤醒;也可以去焕发自己生命中的蓬勃。

旅行是随性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最早也是一种野生的物种。也许被文明豢养得太久了,旅行可以让我们回归到那种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

比如说去到乌镇,会觉得每一步踩下去要静悄悄的,害怕自己会惊动那些生长在砖缝间苔藓中的生命的故事:再比如去香格里拉,她的美丽会让自己突然之间跌入到那种朦胧、混沌的孩童时代。

旅行也是一种生活。

江南的绮丽,塞北的广漠,固然能唤起我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跟这里的人结识沟通,自然中就赋予了生命,美景中就融入了人文,或许,我们还会收获更为深刻的领悟。

如果有机会在丽江的街上喝咖啡,可以发现很多小姑娘的肤色都是那种小麦色,并且她们会把“晒太阳”说成“烤太阳”。此情此景,如果我们会觉得“烤太阳”是一个很奢华的词,觉得丽江是一个被太阳特别眷顾、格外垂青的地方,也许,比我们只觉得这些黑黑的小姑娘没有都市美女时髦“知性”要愉悦得多。

一花一世界,万花装扮春。悠然而游,用心灵去看一花一木,一虫一草:跟相遇的人报以微微一笑……蓦然间,就能重拾生活中常常被忽略的情怀,感受到这个世界的丰富与永恒。

走走找自己

为何去旅行?

因为有水,灵动养眼,养育万物;感激与崇拜,想去听听水的声音,猜猜水的心思。

因为有山,沉默、凝重、挺立,不哭泣,不怕风雨。

山有山的开阔、平缓、波澜、重叠,水有水的清澈、平缓、急流。

停留在其间,山林深处如淡烟薄雾,凝重云烟似寒气弄雪。奇异、巧妙、清澈、变化。

最是那两岸,眼花缭乱:山峰倒影,俏映江水,树木茂盛,葱葱欲滴,水波荡漾,婀娜多姿,还有田野、山庄、渔村,河畔……朦胧旷远,何止陶醉!

听!山在说,水在唱。是悠扬的歌声,是鸟儿的啼鸣,是山中动物的欢畅,还有水中鱼儿的嬉笑。轻柔的交响乐,动听、回荡:打着节拍,轻轻跟唱,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沾染上暖暖的阳光,尽情的被滋润。

摒弃尘俗,回归自然,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我是谁?!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所以去旅行!

走在人生的路途,在大都市中忙碌打拼到身体麻木、外壳坚硬,内心深处就会有个声音说:去旅行吧!

那语调,斩钉截铁,不容分说。

那种感觉,就像是从崖壁被推下水塘,受到外力撞击,一惊一痛,却格外清醒地灵光乍现,坚硬的外壳因此而破裂,毫不犹豫背上行囊,就在这个周末离开城市。

负担过于沉重,就放空自己,精神消耗过度,就充实自己。在自然界,才有最原始的形态,最真实的色彩,最有生命力的孕育,连轻柔的风也是清新的。让微风吹过脸庞,和着泥土的气息,闭上眼睛,做个深呼吸,心灵中的尘垢一一过滤,身体的麻木渐渐被消除,与时空交换,与天地交融,返璞归真。

这时才知道自己真实存在,这时才还原了自己的本来面貌。放空了,又充实了。

还得继续自己的人生路!一次滋润心灵的旅行,重拾自己后,继续努力,继续打拼。

毕竟,人生前路还有更好更多的风景等着我们。如此这般,才算不虚此行,不虚此生!

上一篇:清凉祛暑花草饮 下一篇:夏季养好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