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20:03:23

旅行毕业总结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毕业实习,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是让学生在真正出社会之前,对社会的提前适应阶段。四年的大学生活虽然不能说是完全的与社会脱节,毕竟还是离现实有一段距离。通过毕业实习,让我切实的体会到了工作的艰难与不易。它教会了我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更教会了我怎么去与人沟通交流,怎么样做一个合格的旅游从业人员。这次实习不仅使我更加了解了旅游这一行业,从中学到的知识也将使我在从事其他行业工作中也非常受用。

1、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切的了解到,独立和好学是一个实习生首先应该具备的。只有培养自身的独立能力,不过分的依赖,自己主动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上得到进步。另外,在工作上,有问题,有不懂应该大胆请教,而不是不懂装懂。“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该学该问的不仅仅限于我们的同事,前辈,各种形形的人,每个领域,都有我们要学该懂的东西。通过学习,才能独立工作,积累经验,最后得到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

导游的工作是重复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它时刻挑战着我的耐心和忍耐力。有时候,心生厌烦的并不是外界的环境,而是自己的心态。往往在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满怀激情,而慢慢地,这种热情却冷淡了下来,其实环境依旧如此,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态。每一天,我们可以选择好心情好心态,也可以选择坏心情消极的心态,因此我们可以选择好心情好态度!

实习期间,遭遇冷遇挫折是常有的事,如果意气用事将自己的委屈和坏心情带到工作中,往往会让事情变的更糟。面对困难和挫折我没有退缩,而是勇敢的去面对,对客人我始终抱着积极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努力为自己减压,营造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

2、如何与人和睦相处,良好的进行沟通,是一名实习生必须要学会的。在与人相处方面,我一直坚信,诚实加真心,自尊与尊重他人,肯定不会被拒于千里之外的。首先和同事相处,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很多事情要多看多学,我所有的同事都是我的老师,前辈,工作过程中,怎么发挥团队的作用,协调内部关系,我学会的是尊重和礼貌。做为一名旅游人,直接面对的是顾客,你的一句话可以影响客人对旅行社甚至整个旅游的整体印象,甚至影响客人整天的心情状态。如何让自己说出的语言让客人听得舒服,听得开心,进而选择和你合作,是作为一名实习生所必须要学习的课程。人不免会有情绪上的波动,然而这种情绪上的波动往往会影响他人的心情。如何调整好自身的心态,用最好的心态去面对客人,面对同事甚至上级,如何带给别人一个最好的笑容,是我每一天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在这次实习中,我不但在沟通能力上得到了提高,还学会了如何调整自我的心态。

3、经过了1个多月的旅行社实习,使我们对旅行社的基本业务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礼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做旅游更加如此,要敢于开口向人问好,在向人问好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三到:口到,眼到,神到,一项都不能少。对于客人的要求,要尽全力去满足,尽管有些不是我们职责范围的事情,也要尽力帮其转达;尽管有些要求不合理的不能办到,都要用委婉的语气拒绝,帮助他寻求其他解决方法。

4、这次实习对我撰写毕业论文有很大的帮助。此次我的毕业论文是《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对策》,需要对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和目前的旅游供需关系有所了解,实习的过程正好可以亲身的去了解,这位我的论文撰写提供了不少素材和灵感。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 三明治教学 应用研究

伴随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业急需一批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职业道德优良的高素质人才。然而,不少职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旅游行业要求并不匹配,学生技能不高、理论知识薄弱等问题满足不了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等旅游行业的需求,因此,笔者从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着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三明治”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三明治”教学基本内涵

“三明治”教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英国,又称“夹心饼干”人才培养方式,是“工学结合”教学的一种形象比喻。它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基础、满足就业创业发展为目标的职业教育方式,其精髓在于教、学、做合一,遵循“学习―实践―学习”螺旋上升路线,以学年或学期为节点,将教学分为:理论教学+顶岗见习+回炉学习三个阶段。学生通过工学交替磨练,将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融合,保证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不致脱节,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三明治”教学实践

1.实施步骤

以学校旅游管理专业10级学生为例,“三明治”教学以职业要求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要求为导向理念,坚持一条培养主线(服务操作型人才)、两种资质证书(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与三大实践训练(课内与课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每个学期实施工学交替,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教学。

(1)基础理论学习+入门见习。第一学期,行业入门教育,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中国饮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业基本情况和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每月安排一次旅游管理专业认识课程,带领学生到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旅行社、会展中心、购物商场等地进行参观与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了解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动向。

(2)专业理论教育+社会体验。第二学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理论课程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饭店服务与管理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相应的社会实践内容,鼓励学生利用周末、班会活动期间到饭店、景区进行顶岗跟班或志愿服务,以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旅游行业市场信息。

(3)操作技能传授+校内实训。第三学期,在总结第二学期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信息及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学习专业实践技能与工作流程。比如,掌握餐饮管理中的菜单制定;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餐饮促销等方面的运作流程。同时,通过校内实训工场进行模拟导游、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演练。

(4)考证辅导+专项实习。第四学期,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教师专题辅导学生进行报考旅游业资格证书,如导游证、景区景点讲解员证、餐厅服务员中级工证等,并安排学生到实训基地,分类进行专项实习,深入掌握旅游业某一工种技能,比如全面研习中餐服务整个操作流程:餐前准备、迎宾领位、入座服务、点菜开单、席间服务、结账收银、送客收台等每个环节的服务内容和工作要求,促使学生积累一定的岗位经验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5)深化学习+综合实习。第五学期,教师及时总结专项实习,并将信息反馈融合到专业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教学,查漏补缺。学校安排学生轮流到旅行社、景区、酒店、会展中心等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全面体验旅游业共同特点及岗位差异性,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

(6)毕业总结+毕业实习。第六个学期:结合学生就业意向,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对口实习,并在岗位上完成实习鉴定。学校适时组织学生在岗位上进行岗位适应性测试,并向有关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促使学生毕业和就业无缝对接。

2.课堂教学

在课堂学习层中,课程体系主要分为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选修课四大模块,见表1。

表1 理论教学课程体系

学 课程体系 具体科目

通识课程 英语、数学、政治、计算机、法律基础等

专业基础课 旅游概论、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理学、服务礼仪、旅游文化、旅游心理学、饭店服务与管理、中国饮食文化等

专业技能课 模拟导游、旅游基础英语、前台服务与管理、中餐服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业务等

选修课 演讲与口才、普通话、音乐与舞蹈、美术、健美操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演示教学、研讨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例,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设计一个旅游团到海宁观八月十八钱江潮,在沪杭高速上遭遇长时间堵车,游客诸多抱怨,面对这种情景,导游该做些什么案例,通过案例分析,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

3.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六步法”见表2。其中,入门见习实质是长见识,提高学生对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感性认知。校内实训让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酒店操作技能、导游技能等。

表2 实践教学“六步法”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平台

入门见习 现场感受工作氛围、了解操作流程等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会展中心、购物商场等

社会体验 社会服务与适应能力、掌握旅游行业市场信息等 旅游景区、饭店酒店、购物商场

以及节庆活动、导游大赛等

校内实训 专业理论运用、基本操作技能、管理能力训练等 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酒吧、导游实验室等

专项实习 专业理论知识拓展、专业技能训练、岗位综合素质等 旅游景区、饭店酒店、旅行社等

实习基地

综合实习 整体认知水平、综合素养、行业探究与诊断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等

毕业实习 毕业总结、就业指导、岗位测试 旅游局、旅游景区、饭店酒店、

旅行社等就业意向单位

三、“三明治”教学的运行保障

1.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理论功底深厚、操作技术专业、教学理念先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进“三明治”教学的关键。一是走出去,选派教师到实习基地企业兼职。二是请进来,聘请既懂理论,又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旅游企业骨干做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并及时提供旅游产业最新发展和需求信息。

2.建立实训实习“双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应设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等实训室;校外实习基地又可分为景区景点、旅行社、饭店宾馆等实习基地,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加以建设。

3.建立课外活动与专业教学融合的“双通道”

坚持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餐饮服务技能大赛、模拟导游比赛、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同时,联合旅游局、景区、企业举办一些有关旅游主题的社会活动,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以自愿者身份参加社会实践。

4.建立“三明治”教学考评“双体系”

建立课堂教学考评体系和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检验“三明治”教学实效。考评体系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测评和中级工鉴定通过率。实践教学考评体系需按照两个方面来构建,一是参照企业员工绩效考核方法,制定实践教学考评制度。二是开展三个层面的评估,即指导老师评估、学生自我评估、实习单位评估。

四、“三明治”教学效果

1.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在实践 “三明治”教学过程中,有效培育起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双证(教师资格证、职业资格证)持有率达到100%,并全员轮流到企业挂职锻炼,35周岁以下教师均参加市级职业技能比赛,4名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嘉兴市、浙江省级旅游服务类技能比赛,成绩优异。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带动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方法务实有效,学生课堂参与度高

“三明治”教学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互动的学习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讨论问题,并用实践去检验,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比如,在“在课堂教学中哪类方式能让你参与其中”的调查中显示,95%的学生选择了小组研讨、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式,比传统灌输的教学方式学得更轻松、更有趣有效。

3.学以致用获“双赢”,学生毕业就业率高

学生通过在不同学期、不同形式的见习实习,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学以致用,实现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同时,在毕业实习即将结束时,校招生就业处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统计显示: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率高达98.5%,学生还没有正式毕业就已经被“抢购一空”。

参考文献:

[1]余芝轩.英国“三明治”教学模式探讨与借鉴[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2]刘京华,文伽,李延红,孙文燕.“三明治”教学方法[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6).

[3]容继业.台湾三明治教学实施策略及挑战――以高雄餐旅学院为例[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9(4).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Abstract: In light of serious situation of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course teaching, improving model and cultivating tourism students with rich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actical ability is the top priority of tourism management education reform in university. Started from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discussion type, participatory and case type,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se teaching methods in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course.

关键词:旅行社管理;教学方法;创新

Key words: travel management;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47-01

1讨论式教学方法

讨论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分小组,围绕某一问题发表看法和观点,达到获得或巩固知识的目的。旅行社管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正是要培养学生在旅行社企业实际运营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很适合旅行社管理课程的教学。具体应用到课程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前拟定几个讨论主题,然后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安排一个调研任务,要求每个小组课下通过走访旅行社做实地调研,总结整理资料,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最后拿到课堂上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目前旅行社企业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总结反思,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三个主要环节。

提出问题,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第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预示着全局成功,一个好的问题的提出,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及之后的学习效果。

探究问题,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核心环节。学生通过亲身到旅行社企业走访、调研,对于问题的提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在整个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和独立思考的魅力,找到独自解决问题的办法,拓宽了自己的思路。

总结反思,与开放性活动相结合,是讨论式教学方法的点睛之笔。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开放的,学习思维是创造性的。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不断地探究问题,不断地总结反思,不断地强化学习动机,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2参与式教学方法

参与式教学方法可以应用于旅行社业务操作运行和旅行社的营销管理这两大教学内容之中。

旅行社业务操作运行旨在了解并熟悉旅行社团队、散客与商务等旅游业务运作,业务洽谈与业务报价,采购与预订,计调,导游接待等具体管理对象的操作运行;了解并熟悉旅行社内部业务流程。每个学生在实验室按组团计调,地接计调,财务等角色分组模拟旅行社的运作流程,填写各种相关票据,运用旅行社管理软件和互联网建立模拟客户档案和各个地区的线路资料。熟练操作使用旅行社金棕榈软件,胜任计调、外联、组团等工作。以旅行社实际业务往来操作为考核内容。具体要求学生计调工作应做到3分钟核价,5分钟报价;能够快速制作出团通知单、正式计划书;能够熟练介绍全国常规线路的行程及景点并能掌握哈尔滨各旅游供应商信息并形成书面资料。

旅行社的营销管理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旅行社营销组合(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接待管理,质量管理,旅行社内部营销。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4-5人,分别创办一家旅行社,并为其各自设计的旅游线路制定销售价格,选择线路的销售渠道,根据旅行社的资金实力、特色、产品特征为旅游线路制定适合的宣传促销方案。把旅行社各自的产品通过各种途径卖给消费者,并组织消费者实现旅游消费,这个过程的实现是旅行社运营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一环节,旅行社的利润得以实现,旅行社才能够继续运营下去。

3案例式教学

案例式教学讲求实践与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该教学法的使用过程中,案例的选择尤为重要,只有案例选择的科学合理,才会在教学效果中真正体现案例教学法应有的优势。案例教学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真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除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很好的甄别旅行社管理的案例,并能将亲身经历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生动而有效。

案例式教学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注重与时俱进,我们现在市面上虽然有很多林林总总的案例教材,但是很多案例却明显已经过时,不符合学生就业的实际,因此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要特别注意其时效性。案例应关注热点,并与相关理论紧密结合,例如在讲旅行产品创新的理论内容时,可以加进三亚旅游的悄然变化,从投诉连连的恶性低价竞争到追求品质的深度游;在讲旅游购物问题时,可以加入“老乡店”的案例;如讲旅行社市场竞争时,可以加入“零团费”现象的案例。

这样的案例不仅喜闻乐见,而且真实可信、与时俱进,也是学生们非常关心的问题,自然案例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升。

结合我院职业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旅行社管理的课程教学应适应我国旅游业当前发展的形势,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提高,尤其要加强对学生国际惯例、各国习俗、旅游法规、旅游文化等理论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课的比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理论与实务并重,既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需要,又能够帮助学生考取相关的行业准入证书及职称证书。因此,我们应从有效推动我国旅行社企业发展角度出发,从旅行社管理课程本身的教学革新角度出发,从为学生负责、培养有效的高质量的旅游毕业生的角度出发,试图对本科教育中旅行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一个探索性研究,特别应从课程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入手进行改革和创新,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旅行社管理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潘海颖.旅行社管理案例教学难点与课程设计[J].新西部,2007,20.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导致市场对涉外导游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的实际是,涉外导游人员普遍缺乏,尤其是小语种导游,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几乎是凤毛麟角。很多专家学者也就该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有的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入手(徐德培、温伯颖),有的从在职培训入手(谭效敏),有的从涉外导游自身的形象定位入手(王丽凤),本文综合各家之言,在对河北省唐山市涉外导游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将高校、旅游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以及涉外导游人员自身结合起来,行成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培养机制。

首先,来看构成涉外导游人员基本资质的因素都有哪些。根据调研,我们发现,旅游市场对涉外导游的基本要求无外乎两个,一是外语水平,二是带团经验。目前的实际是:那些刚入职的外语水平高的人,通常很少有旅游知识的储备,更不要提带团经验。而那些具有旅游知识储备,或者有带团经验的人,外语能力又普遍不高。所以,外语水平高,同时又有带团经验,熟悉客源国概况的导游非常奇缺。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在河北省唐山市的涉外旅游市场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对象涉及河北东方国际旅行社、假日国际旅行社、华夏国际旅行社等十几家单位,基本问题如下:

1.您所在旅行社的名称__________

2.旅行社共有员工______人,其中,毕业于外语院校旅游专业的共有_____人;毕业于外语专业非导游方向的___人;普通院校旅游专业的___人;普通院校非旅游专业毕业____人;国外高校旅游专业毕业______人;国外高校非旅游专业毕业_______人。

3.您所在的旅行社,高中、中专职校毕业的人数是____;大专、高职毕业的人数_____;本科毕业的____人;研究生及以上毕业的______人。

4.您所在的旅行社中,男性职员有____人,25岁一下的,有____人, 其中,25―35之间的有____人, 35---45之间的有____人; 45岁以上的有_____; 女性_______人,其中25岁一下的,有____人;25―35之间的有____人, 35---45之间的有____人; 45岁以上的有_____;

5.到目前为止,您所接待的客源语言为(英语、日语、韩语、俄语、 法语、其他语种)。

6.您所在旅行社,持有外语导游证的有_____人。

7.您接受过岗前培训吗?(是、否);在工作期间,接受过在职专业培训吗?(是、否);

8.您所在的旅行社,英语过四、六级的有____人。

其中假日等几家旅行社采用了加盟的形式,因此导致加盟店情况各异,只以其中两家作为资质调查对象。综合多家旅行社的取证数据,我们发现,在旅游从业人员中,女性普遍多于男性,而且女性年龄普遍在45岁以下,而男性在45岁以上的年龄段中稍有分布。这可能与男女体力水平差异有关。另外,就学历而言,普通院校旅游专业出身人员的数量相对于外语专业出身的人员要多一些,专科学历层次的人员要多一些。持有外语导游证的人员寥寥无几。我们调查的加盟店共两家,持有外语导游证的在职人员为零,有的旅行社仅有一人。通过英语四六级的人员占所有在职职工的比率是20%左右,这说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还是比较注重外语学习的,只是由于专科学历的局限,通过率不是很高。同时,对于小语种导游,很多旅行社都表示没有招聘过类似人才。

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访问,并根据刘英(2007)提出的分类法,我们将导游人才分为了四类进行统计。

第一类是外语水平高,带团经验丰富,对客源国知识有充分了解的,这类导游一般是旅行社的骨干力量,有些甚至成为了管理层的一员。通过对于这类人员的个案研究,我们发现,他们往往是外语专业出身,同时接受过旅游方面的专门训练,对自身的要求也比较高,并能不断学习,对于知识,抱有开放而博纳的心态。这些人占总人数的5%左右。

第二类是外语水平不高,但是带团经验丰富,这类导游在各大旅行社都比较普遍,他们能够非常胜任国内的各项各种导游任务,并接受过专业的导游培养,但是在与国外游客的交流中存在一定困难。这类导游人员基本占总员工数的80%左右。

第三类是外语水平高,但带团经验不丰富,甚至基本没有过带团经历。这类人员多为刚毕业的外语专业学生。他们在与国外游客的交流中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在导游知识和经验上存在很大欠缺。这类员工大概占10%左右。

第四类是外语水平不高,带团经验缺乏,基本达不到上岗要求,他们一般是作为旅游旺季的“后补”力量出现的。这类工作人员大概占总数的5%左右。

同时,在河北的二三线城市,一些旅行社表示没招聘小语种导游的必要,即便是英语等大语种导游,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摆设,因为很多国外游客直接会去那些一线大城市,而二三线城市的客源则多来自国内。实际上,这样的观点是极其狭隘的,对于企业以及员工的发展缺乏一定远见和谋划意识,对于突发的旅游事件的应对也必定会缺乏应变资源。

综合以上各种考虑,以及国内外前期关于涉外导游人员终身有计划进行发展的研究,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方案。

在高校培养方面,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在选修课或者拓展课上要有意识的增加与外语亲近的学科,比如涉外导游,涉外文秘等,为将来的职业打下基础;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拓展课程上,也要加大外语素质的教学力度,比如开设口语、跨文化交际、欧洲文化等等相关课程。

旅游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涉外导游资质的检查力度。在对外开放与交流中,导游就是国家的一张面孔。他们直接与游客打交道,其素质直接决定游客对该国家的基本印象,因此,无论是职业能力还是道德水平,都必须严加考察,做到持证上岗。

对旅行社来说,员工即企业的生命线,他们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效益、形象甚至将来的前途。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职工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人性化管理,针对每一个人的实际,制定不同的培养培训计划,争取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毕竟世界上最大的浪费就是对人才的浪费。

对于涉外导游人员自身来说,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这样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学习能力和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人都需要有一个个人发展计划,以时间为节点,小到一个月,大到一年甚至几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并付诸实践,这既是职业能力的要求,更是职业道德要求。

总之,涉外导游这一职业除了对独立性、体力、脑力有要求以外,更多注重知识面的广博与复杂,注重跨文化交际中的应变能力,各种要求混合在一起,无外乎“综合能力”四个字。

涉外导游在中国已经不算新鲜事物,但是发展却仍处于不尽人意的阶段,因此,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加强管理、要求,不断壮大队伍,充实队伍,使其成为我国对外形象方面的一支真正的生力军。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一年这么长,你为什么还不出发?”

又到年底了,除了翻出去年的模板,码出一份和往年“异曲同工”的总结上交的同时,我们也开始总结自己,这一年,加了一次工资、瘦了五斤、戴防霾口罩成习惯、失去了晚婚假……只是作为职场“加班狗”,才终于发现今年说好的旅行又再一次泡汤了!

想起一位同行朋友,每次出差工作,都各种兴奋,一定自拍不少“照骗”发朋友圈。她把这称作“假装在度假”。问她为何不真的去度一次,她回答:哪有时间啊!

对,我们总是告诉自己“没时间”。对于时间和旅行,在国外有个词叫做Gap Year,也就是“间隔年”。这是西方社会通过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大概意思是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之前不同环境的生活方式。

还有一种“Career break”的说法,指的是已经有工作的人辞职进行间隔旅行,以调整身心或者利用这段时间去学习充电。总之,无论是学生的gap抑或有工作一族的gap,都是为了从固定不变的生活模式中暂时跳出来,去另外一个环境体验新的生活,经历更多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国内对于不少职场人士来说,这种间隔年是不现实的。近年来有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77.95%)的职场人有过旅游,其中,1―3年工作年限白领平均旅游2.85次,3―5年工作白领平均旅游3.5次,5年工作以上的白领平均4.2次。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偏好旅游。

有另外一组更有趣的数据告诉我们:51%的职场人表示他们在旅游期间还会开着手机和电脑工作,其中20.75%职场人处理工作时间为1―3小时。从职位上来看,管理层中近七成人在旅游时要处理工作。其中,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人中,旅游时工作占比最高,为64.1%。

虽然人们初衷是通过旅游释放工作压力,但实际上,多数职场人在旅游时并不能完全放松。

或者,当下现代都市白领处于高强度工作与压力之下,不堪重负已经成为多数白领的真实写照。但是通过旅游方式解压,这事有多靠谱?智联招聘有组调查数据显示: 44.88%的职场人认为旅行经历会对工作有新的思考和规划,38.58%的职场人认为旅行对工作有正向的积极作用。

认识一位媒体人,是个潜水爱好者。平日联系她听得最多的就是在加班,在写稿,在采访的路上。但是最令人折服的是,这么忙碌的工作狂,一年一定会有那么两三次的3-7天假期是在国外潜水或者度假。最近听说有一家大型上市公司来高薪挖角,但是她拒绝了,理由是自由支配时间太少,还怎么去旅行。“虽然总在去工作的路上,但是生活也要出发。”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旅游业;高职毕业生;现状调查;职业道德培养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无烟工业”,是“投入少,回收快,回收高”的经济产业……。从改革开放起,旅游产业被冠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全国各个地方都在发展旅游经济,要把旅游业建成当地的支柱产业,而且有好多地方也确实吃到了甜头,例如早些年的周庄,近几年的西塘,都是由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村庄变成了旅游者的梦中水乡,当地人均收入也大幅度地提升。同时,旅游教育也遍地开花,基本上每所高校都会开设旅游专业,在为旅游市场提供了大量的人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经济的高速发展存在着很多不良因素,如:旅行社恶性竞争、导游素质低、星级旅游酒店服务不达标等等。有学者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但我认为学校教育可以提高旅游业人才的整体水平,却并不能改变旅游业的不良现状。

一、从高职旅游毕业生现状调查探索旅游业存在弊端的原因

(一)我校高职旅游毕业生现状调查及结果分析

首先对我校旅游专业近三年50名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1.毕业后的第一份本专业工作是什么?工资待遇如何?2.到现在为止换过几份工作?3.在工作中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待遇对等吗?4.与同行业其他工种相比有优越感吗?5.职业道德问题遭到客人投诉的频率。6.如何看待旅游行业职业道德?7.会在本行业奋斗终身吗?

调查结果显示,30%的毕业生对现在的状况比较满意,个人能力得到了团队的认可;40%的毕业生对现状不满,但变动可能性小;10%的毕业生已经考虑转行,感到在公司没前途;20%的毕业生没有从事旅游业。根据结论显示,旅游毕业生现状不容乐观,除了专业技能过硬、热爱旅游业的学生,50%以上的学生认为旅游业行业竞争激烈,生存困难,很多情况下很难遵守行业职业道德。

(二)旅游行业职业道德问题产生根源分析

1.导游行业

(1)旅行社恶性竞争,导游做替罪羊

旅行社多如牛毛,再加上不少旅行社又钻空子,而“旅游蛋糕”就这么大,结果必然要引起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结果就是“零团费”、“负团费”的普遍出现。旅行社仅靠计划内行程,所获利润很低甚至无利可图。在这种形势下,旅行社要生存,就只能把危机转嫁给导游。因此,现在很多导游在旅行社带团是没有基本工资的,更不用说其他补贴了。有些旅行社还要求导游交钱买团,即所谓向旅行社交人头费。在这种情况下,导游带团时重点考虑的问题就不是让游客吃好、住好、玩好,而是如何能把买团的钱挣回来,把工资挣回来,把补贴挣回来。导游似乎是情势所迫,一接到团就开始掉到钱眼里了。于是,旅游团游览景点的时间压缩了,购物的时间增加了,甚至计划内游览的景点减少了,计划外购物和游览增加了,旅游团变成了采购团,导游变成了导购。总之,在这样的旅游中,游客得到的服务降低了,花出的钱增加了,导游的职业道德也丧失殆尽了。

例如,北京发团到九寨沟的双飞三星团价格在2000元左右,这2000元也只能买个往返机票及3晚的3星宾馆食宿,剩下的包括门票(九寨沟门票310+黄龙200=510)、导游服务费、司机车费等等,已经远远超过了游客所支出的团费,那么这么大的差价这么办?导游来补上空缺,每个人100~150元的人头费。导游没有工资、没有医保、没有社保,有的只是无尽的人头费充当旅行社的替罪羊,赚钱的同时背负着极大的风险和极坏的骂名。比如说旅游购物,这不是导游决定的,早在游客出行之前的“旅行社运行计划表”里面就要求了必须去哪些购物点。导游不过是严格按照计划表办事,同时也要在抹平自己3000—4500的“人头费”同时再赚点生活费。

(2)导游收入稳定性差

导游的收入时高时低,有的时候一个台湾团全程也会有消费十几万的,但那只是凤毛麟角。更多的导游是怀揣着带游客游览家乡名山大川的美好愿望,背负着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的恶果,一趟一趟奔波在弯曲盘旋的山路上。靠自己的辛勤劳动,靠自己优质的服务,靠自己全面的讲解,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努力挣取自己该得的钱。

不同地区的导游收入也有天壤之别,欧洲游导游最挣钱,旺季有5万元左右收入,东南亚游导游旺季的月收入大约为欧洲游导游收入的1/5,大部分在1万元,我国高收入导游月收入旺季可有1到2万,淡季在1到2千,一般带出境游,需要精通两种以上的外语。中等收入导游月收入旺季可有5千到1万,淡季在1千元左右,一般是热点境内旅游线低收入导游月收入旺季可有2到3千,淡季只有400元基本工资。

导游的收入非常不稳定。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信息透明度不断提高,客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旅行社大打价格战,甚至出现了“零团价”、“负团价”、“零综合服务费”等恶性竞争现象,旅行社将这种价格压力和经营风险又转嫁到导游身上,通过导游“无工资上岗”、“支付团费”等方式来降低旅行社的支出风险,而导游则通过“诱导顾客购物”、“增加自选景点与活动”等不合理方式寻求“回扣”、“佣金”、“提成”等来获取收入,导游的职业角色也慢慢产生扭曲,从单纯的服务角色变成了复杂的中介或角色,造成导游服务内容的变味、导游服务质量的下降以及导游队伍的腐化,引发了许多行业争议和游客投诉。

2.酒店业

到饭店去食宿,游客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接触到的饭店服务人员年轻人居多。据调查,到饭店工作的基层服务生,一般超不过2年,符合人们常说的服务员吃青春饭、“临时工”的说法。我觉得,饭店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相当一大部分原因与这个“临时工”现象有关。因为,服务员干的时间不长,业务和技能就不可能十分娴熟;服务员既然认为自己干的时间不会长,就会产生临时观念,就会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就会经常发生服务质量问题,就会很容易产生职业道德问题。那么,饭店服务员的“临时工”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呢?

通过对饭店经营者和饭店服务员的调查了解,可以看出二者各有想法。饭店经营者认为,饭店的服务工作从技能来说容易掌握,所以,不该给服务员过高工资。但是,饭店服务工作对服务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又是比较高的,因此,他们又不得不尽量雇佣有一定文化的大专毕业生。饭店服务员则认为,自己是有一定综合素质的人,年复一年重复一些简单的劳动,工资又比较低,长此以往,是不能被接受的。于是,除了部分可以升上去做管理人员外,一般的服务员就只好另谋高就了。

通过对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旅游从业人员身上发生的职业道德问题,主要原因是旅游业经济环境不规范、不成熟造成的。当然,旅游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不力,旅游从业人员本身职业道德素质或综合素质太低也是原因之一。

二、毕业生职业道德问题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应从两个方面人手,第一个是学校的德育教育,第二个是从行业的改良人手,以免出现对冲效应,即“5十2=0”(五天的学校教育被两天的社会实践抹杀掉)。

(一)通过加强高校在校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首先,加强专业的旅游职业道德课程教育,这是进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相关的课程中进行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论和认识更加全面、深刻,有利于学生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

其次,加强旅游职业道德的实践教育。大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必须在实践中不断重复,才会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内化为大学生道德信念,才会在将来的职业生活中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第三,营造良好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环境。大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类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学生社团的积极作用,重视对旅游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和阵地的建设与引导。

(二)行业解决对策

1.旅行社行业

(1)导游薪酬制度的改革

导游薪酬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为实现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和旅行社健康成长,必须探索合理的导游薪酬结构与公平的导游薪酬水平,提升导游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培育一支优秀的导游队伍。比如说可以借鉴国外的小费制度,“全职”、“自由职业者”与“兼职”的区分及其固定工资、最低小时工资的制定等等。

(2)导游管理模式的更新

监管导游私自拿回扣的现象,研究目前公对公佣金制实施的障碍,并建议是否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不将该部分收入纳入现行有关税收政策的征税范围,完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制定与落实,完善导服中心对“自由职业导游”与“兼职导游”的管理体系,完善对“全职导游”的管理体系等等。

(3)旅行社市场秩序的维护

旅游线路价格的制定,旅游线路的正常成本提示或者提供行业内高信誉度旅行社的线路价格,以杜绝“购物团”,大力宣传“纯玩团”,旅游合同格式的规范,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星级评定标准,以提高旅行社的知名度与信誉度。

2.酒店行业的解决对策

根据旅游专业近两年毕业生在本市酒店工作情况调查,普遍反映服务员的高素质、低收入“临时工问题”等。因此,解决饭店服务员的职业道德问题,可以按照如下途径:提高饭店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饭店服务员的工资是跟相关行业的同类员工相比工资待遇是偏低的,于是,就产生了以上一系列问题。因此,必须首先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这样才能把人留住,把人才留住,把人心留住。

三、总结

旅行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一、间隔年的起源概述

“间隔年”(Gap Year or Year Out)这一概念起源于欧洲。最早可以追溯至1660年,当时被称为“大旅行”(The Grand Tour) 。1972年,“间隔年”这一名字因英国一个名为“间隔年活动项目”(Gap Activity Projects)的组织而被人们接受。在欧洲,狭义上则通常是指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延迟一年升学,进行海外旅行或者做义工,暂时摆脱循规蹈矩的学习和生活轨道。广义上它用来指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一段为期3到24个月的异地旅行。

1984年,因著名的“德雷克运作计划”(Operation Drake),各国青年踏上环球探险旅程。间隔年作为大学入学前的一种选择在英国开始流行,尤其是对就读于私立学校的贵族青年而言。21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交通的便捷以及网络的普及使 “间隔年” 进入了繁荣发展阶段。间隔年从贵族后代的专属发展成年轻人的选择。人们间隔年的目的由提升个人能力转至精神层次的升华,从最初的开阔视野与学习异国语言转向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充电。“间隔年”关涉的旅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旅行,它的特殊性在于以“学习和成长”为核心理念。间隔年的思想概念历经半个世纪,由狭义走向广义,单一延伸至多元,但唯一始终不变的是,它是每个行走者为寻找为突破为改变而踏上旅程的初衷,信念以及收获。

二、广东本土的间隔年

(一)发展历程

在国外,间隔年2000年以前已经非常流行,越来越多的顶尖高校给予学生间隔年旅行鼓励甚至扶持。而在我国,古代诗人白居易“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可见外出旅行是自古就扎根于国人之本性的一种行为。但间隔年是从2009年才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普遍共识为旅行者孙东纯于2009年出版的《迟到的间隔年》。如今,旅行出游对于一个普通家庭的经济条件而言,也已经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何况朝气蓬勃,对未知事物充满探索欲望的青年人。广东华南师范大学的安同学已毕业三年,他当年便是“间隔年”中的一分子,他选择了申请去新西兰进行他的间隔年,并拿到了新西兰的working holiday签证。一年后回国,安同学结合在新西兰的“间隔年”经历,创业开店。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间隔年的引入激发了青年的兴趣,让许多青年前仆后继踏上了间隔年的道路。

(二)间隔年受到的外部助推

间隔年的外部强化,总的来说分别是来自大众媒体的助推、虚拟空间的聚合和他人的鼓励。间隔年在媒体的笔下是洒脱的、自由的、勇敢的,是独特的富有个性的。媒体将间隔年理念更加生动的描述出来,吸引着青年人迈出前行的脚步实施间隔年,如南方都市报的“主播、网红打热,间隔年开始流行”、网易新闻中心的“你敢间隔一下吗?”等相关网络报道。虚拟空间的聚合是指志同道合的间隔年实践者们在互联网平台上如论坛、网站等分享信息,这让间隔年队伍更加团结和壮大。间隔年旅途总是充满着未知的挑战、陌生人或网友的鼓励和关注,是旅行者们坚持下去的主要原因。在数据时代里,任何事物的推广已经离不开互联网。在2009年年末,间隔年旅行网(http:///)诞生,它是由豆瓣网友自发组成团队运营和建立的。“间隔年旅行网”致力于推广我国国内的间隔年文化,并且希望为创造一个交流和分享的平台,以帮助义工旅行和工作旅行的青年人,满足他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社交的需求。除了间隔年网站雨后春笋般的涌现,间隔年的图书的出版也层出不穷,比如《间隔年,浪迹拉美》、《辞职,去旅行》、《再穷也要去旅行》等等。

三、间隔年旅游在广东的实施形式

(一)广东省大学生青旅义工情况

青年旅社国际青年旅舍联盟International Youth Hostel Federation(IYHF)这个概念是由国外传进中国。在外国的很多国家,青年旅舍是由政府出资或名人赞助经营。在中国广东省,青旅却是私人经营的,会用于营业牟利,是很多旅行出游者节约旅行成本的住宿好选择。广东省的青年旅社以广州、珠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居多。这些青年旅社往往位于大学城中心地带,或者旅游景点附近,或者大型运动展览场馆附近。青年旅社的数量繁多,但由于广东省旅游休闲城市较少,而且青年旅社皆为私人经营,这些因素决定了广东省大学生青旅义工较少。相反,大学生往往是青旅的主要客源。通过百度搜索“广东省青旅义工”出现的词条只有“青旅义工志愿者招聘”、“广东省青年志愿者官网”、“去青旅做义工是否是个坑”等词条,而通过豆瓣小组搜索全部“广东青旅义工”,只出现了青旅义工、上海青旅义工、西安青旅义工等小组。而广东暂时并没有正规,规模较大和发展比较成熟的青旅义工组织。

(二)大学生间隔年旅游调查

本文以V东省各大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取了发放网络问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筛选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的年龄层段主要位于20-28岁。

调查显示,62%的人表示在接受调查前就了解间隔年,知道间隔年的含义。59%的人认为在大学阶段进行间隔年旅行最为理想,25%的人认为应该在大学毕业后,工作上遇到了瓶颈时进行间隔年旅行旅游。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小到朋友间、组织部门间利用假日和周末进行的为期数日的省内省外游,大到个人利用寒暑假进行的数十日的境内境外游以及数月的间隔年,这都是越来越普遍的事情。调查中就有62.9%的人在大学期间进行了间隔年,6.45%的人在高中毕业后大学开始前的暑假有过间隔年经历。

除了大学期间、高中毕业后,有76%的人在大学毕业后,工作前都会进行一次间隔年旅游,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毕业游”。经调查统计发现,近年来广佛地区大学生的毕业旅游意愿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数据显示,84%的大学生选择班级集体出游的方式完成毕业前的狂欢。只有少部分人选择以小组、个人、情侣等方式进行。不同于一般的间隔年,广东省的毕业旅游的突出特点是集体性活动。毕业旅游较长的时间段,陌生的环境为大学生们提供了集体狂欢的机会,同时也为面临就业提供了情感寄托与宣泄的途径。

综合调查结果,有36%的人认为间隔年旅行应该是3个月左右,利用几个月的时间去欣赏异地风光,暂时摆脱生活烦恼和工作压力;有18%的人选择1-2年进行间隔年旅游,以此丰富人生阅历,找到方向。

四、广东省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的影响因素

本文除了调查问卷,还整理了十位有间隔年经历的大学生的谈话内容。根据结果分析,其影响因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其中外因主要是外界对该行为的支持,内因主要是自身因素。

(一)外因

人的心理和行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的对外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社会、学校和家庭。

1.社会因素。一部分大学生在面临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羊群效应”,保留着从众心理、社会压力等传统择业观,甚至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随着毕业季来临,因此,很多应届生都在实践着“间隔年”计划,去了解世界、体验生活,重新发现自己。

2.学校因素。学校对间隔年的认同和倡导,会促进大学生选择间隔旅游风气的形成;反之,学校作为大学生实践间隔年的阻碍因素之一,影响间隔年的发展。

3.家庭因素。家庭是否支持子女选择间隔年旅游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大学生旅游费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支持,家庭的不理解和反对,抑制了大学生实行间隔年旅游,个人不仅会感受到外在的压力,而且会感受到内在的心理冲突。

(二)内因

1.自身心理因素。人的行为是个人特征与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会影响着一个人怎样认识、评价旅游环境,以及持有什么样的决策标准,从而影响对间隔旅游的决定。

2.自身经济因素。日常生活的压力、金钱、时间等因素,是间隔年旅游的基本约束条件。对于大学生来说,费用和时间是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的主要影响因素。访谈过程中,其中一位受访者说到:“其实当时去间隔年旅游想要获得父母在金钱上的支持,但是他们死活不同意,理由说了一大堆,例如我只想着自己,不管他们但不但心,只顾自己玩,说太危险,不安全。”

3.身体状况。身体状况是决定能否实行间隔年旅游的硬性条件,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状况能为间隔年旅游创造坚实条件。

五、广东省大学生实施间隔年旅游对策

(一)搭建相关组织机构平台

由于国内相关机构平台参差不齐,大学生在参与间隔年旅游的过程中得不到相应的保障,导致间隔年在我国难以普及开来。因此,通过搭建相关组织机构平台,例如国内各地的青年旅社可以提供间隔年旅游的项目,以劳动换取基本生活,推广国内的间隔年旅游,填补国内大学生间隔年旅游的空白,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和分享间隔年旅游的平台。

(二)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间隔年旅游

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旅游观,在间隔年旅游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学校开讲座等渠道宣传间隔年旅游知识等。第二,大力支持和发展大学生间隔年等旅游社团,为喜欢间隔年旅游的大学生搭建一个互助的平台。第三,对利用假期开展间隔年旅游,取得成效的社团和学生,应给予相应的表彰,使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出游风气和习惯。

(三)家庭应转变对间隔年旅游的观念

大多数家庭出于保护孩子,对大学生选择间隔年旅游持保守,甚至是强烈反对的态度,家长与子女之间容易产生摩擦,造成家庭关系恶化。父母应该转变对间隔年旅游的观念:第一,家长应该把过分溺爱变成关爱,尊重孩子做出的选择,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第二,学会换位思考,积极与子女沟通,真正走入孩子的心灵。

(四)培育人生观

人生观的形成是一个包含价值认知、意志磨练、情感激发、实践培育的系统工程。大学生如果在间隔年旅游中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重新认识自我,重塑构建的人生观,用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把握好人生,既在这过程中体验世界又能得到收获,带来积极的改变,而且对看待人生以及世界的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毕业总结发言范文 下一篇:中职毕业生自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