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油田待业子女自身的就业能力

时间:2022-10-03 12:13:35

如何提升油田待业子女自身的就业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一方面,随着各类高校的扩招,在校生和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多。据统计,全国高校毕业生2009年611万人,2010年630万人,2011年660万人,2012年680万人,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691万人。另一方面,社会对就业的承载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具体到胜利油田,经过5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生产形势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职工子女就业方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包就业”已经成为历史。从长远看,子女就业问题油田是包不了的,政策和条件也不允许。因此,需要坚持走社会化就业的路子,多渠道、多形式解决子女就业问题。提升油田职工待业子女自身就业能力则是破解油田职工待业子女社会化就业难题的关键所在。

一、做好职业规划是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的基础

就很多油田职工待业子女而言,刚步入社会正值青春时期,有着奇幻的梦想和追求,甚至难免有点急功近利,想很快成就自己的人生,改变自己的世界。然而大多油田职工待业子女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这时与其说他们是“找工作困难”,不如说他们是“找工作迷茫”;所以对油田职工待业子女而言,刚步入社会做好职业规划对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树立正确择业观。广大油田子女要认清形势,转变“等、靠、要”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重事业、轻地域”的择业观念,不要被动的等待油田的安置,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早日为自己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不但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更要清楚自己能干什么,还要清楚周边环境支持自己干什么。比如:职业岗位所在的行业状况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自身素质好能力的匹配程度等。

第三,培养职业岗位需要的社会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从事本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知识结构外,还需要具备从事本岗位的社会实践能力。因此,哪怕是“零工资”就业,也要去工作。因为借助社会实践平台,与现实社会里的人和事打交道,可以丰富自己的相关岗位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还可以及时了解到社会的就业环境、国家的政策和当前就业形势;此外,在那里还能获得理想的职业岗位需要的核心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工作。

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也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刚刚离开校园的油田职工待业子女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东营市企业或油田改制企业对应届油田职工子女大中专毕业生招工时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油田职工待业子女缺乏社会工作经历,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他们在挑选和录用求职的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或相关社会实践经验的人员。这就需要油田职工待业子女在应聘前应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在走向社会时大胆地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快提升自身就业能力。

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人生的旅途不是一帆风顺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可能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心理素质好的人,可以在挫折、困难出现的时候作出理智的分析,沉着应对,找出处理问题的正确办法,及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条件;而心理素质差的人,遇事容易手忙脚乱、惊慌失措、怨天尤人。当今油田职工待业子女中,一部分人员重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了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和个人心理素质的磨砺,使得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子女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灰心丧气,这也是不少待业子女择业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因此,油田职工待业子女应注意提升心理素质,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用积极的求职心态扫除就业路上的障碍,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

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在“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发展调查问卷”的抽样调查发现,在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认识上,毕业生和企业的选择截然不同。毕业生更关注从知识层面提高自己,认为“提高技能”和“提高职业素质”是最主要的。而在企业看来,首要的却是“学生调整就业心态”,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和提高毕业生技能反倒退居其次。从企业角度出发,补充劳动密集型岗位需要的不一定要求具备高学历,他们更喜欢招用有工作经验、心态平和、意志坚强的人员,这正是不少毕业生所缺乏的。因此,为了提高油田职工待业子女就业成功率,应当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择业观。

首先,要主动出击,积极就业。通过对胜中社区辖区内的2012年7、8、9月份求职登记的262名待业子女抽样统计,67%是独生子女,他们中很多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资源上,出现了子女求职“全家总动员”的现象。7%的子女虽然在外地找到理想的工作,由于家长不愿意放手而要求子女放弃外地工作,回到家长身边,导致子女在家待业。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待业子女应该积极主动“推销”自己,大胆地创,因为工作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去说话,靠实践去检验。

其次,避免盲目,正确认识。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目前一些待业子女缺乏应有的危机意识,就业定位仍然在“白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与我国毕业生数量猛增形成巨大的落差。在择业类型和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在这种情况下,油田职工子女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教育”的观念树立“人才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能顺利实现就业。

第三,破除传统观念,实现多元就业。油田待业子女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中的各种压力,一部分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职业,还有一些要求从事所学专业,不愿到普通操作岗位,等等。其实很多岗位非常需要人,近年来一些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比如软件开发、美工设计、婚介所、自由撰稿人等在社会上走红。2011年抽样调查,待业子女中37%是学计算机、文艺、播音与主持、教育等社会通用类专业,需要通过正面引导转变观念,帮助这部分子女结合所学专业、特长和爱好自主选择职业,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

上一篇:新形势下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探讨 下一篇:提高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