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时间:2022-10-03 12:11:44

优化“教”“学”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摘 要】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阐述高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会优化概念教学,还要优化解题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 优化教学 数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B-0126-02

高中数学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基础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提升数学能力。所以,高中数学教师不单单要从“教”的角度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还要从“学”的角度来引导、激励学生学习。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

高中数学中“教”的方法与模式选择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高中数学教师要全面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就需要注重选择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优化概念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概念是体现事物及其所具备属性的思维方式,数学概念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相对抽象的概括特点。例如,直线是直的,没有长短,没有粗细。长时间以来高中数学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概念教学不够重视,一般都是采用定义与注意事项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论述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进行分类、应用概念解决问题。这种概念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概念,可以节约关于概念的教学时间。但是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概念的定义与结论只是单纯的记忆,无法锻炼数学思维。鉴于此,教师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概念的构建,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概念的形成,以便深刻地把握概念的本质特点。例如,在进行“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导入:从东往西架设的电缆是否会穿过原本存在从南向北架设的电缆,两条电缆会相交吗?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让学生马上意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两个不同方向的电缆是不会相交的,并且由于两条电缆的方向既不相同,又不相反,因此两条电缆之间也不平行。所以,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既不相交,又不平行的直线即为异面直线。这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理解、探索概念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让学生更加容易深入理解、记忆并运用概念。

2.优化解题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但是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也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不少教师认为在课堂上只要学生听懂了教师讲解的题目就一定能够解答类似的题目。事实上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明白了某一道题目的解题过程,并没有习得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在遇到新的提问形式,解题的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仍然不会解答。又如,很多教师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认为采用题海战术就能够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技巧,实际上,题海战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不佳,学生依旧难以掌握解题规律与技巧。针对教师在解题教学中的种种误区,解题教学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不要仅依靠“讲题目”这一解题教学方式,而可以选择使用先学后教、归纳教学等多种解题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罗列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解答,然后针对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与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并且在解题后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回顾反思,拓展思维空间。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学”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教的方法,更加要注重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教学行为已经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一同参与互动的过程。

1.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不断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摸透高中生的学习习惯,了解高中生的学习兴趣,从可以激发其学习热情的事物入手,尽可能提供给高中生更多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形成。

例如,在进行“椭圆的概念”@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学习道具:一块纸板、两个图钉以及一根绳子。学生利用这些学习道具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将两个图钉固定在纸板上,然后把准备好的绳子固定在两个图钉上,再套上铅笔,使绳子处于紧绷状态,接着持续移动铅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形:有的学生移动铅笔后,画出来的图形扁圆程度不一;有的学生只画出了一条线段;有的学生事前准备的绳子太短,没法拴在两个钉子上……面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情况,教师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在满足什么条件时,才能够画出标准的椭圆呢?”学生反思画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提问:“是不是绳子的长度和图钉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时候,只能画出一条线段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提问,一问一操作的实践,学生已经能够将椭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充分挖掘出来了,原本是学习难点的椭圆概念在与学生一起“学”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变得容易掌握,数学不再枯燥,学生的能力也得到提升。

2.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已经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学习形式,因为其能够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要求,因此越来越多的高中数学教师开始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运用恰当还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并提升自我的数学能力。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将小组合作学习分为课前协作、课内探讨、课后总结等不同形式,以丰富小组合作的形式,增添小组合作学习的乐趣。

首先,利用小学合作开展课前预习。课前合作预习可以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的目标来设定学习任务,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在课前开展小组合作预习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想尽办法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并对教师即将教授的知识点高度敏感,这样一来,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更加主动的学习,寻找课前预习时遇到的难题的答案。例如,笔者在教授“平面向量”时,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笔者先将这节课的知识重点以“小任务”的形式分别安排给不同的小组,并要求在课前预习中完成,以便让学生能够在课前通过合作预习明白本节课的重点,上课时学生也能有目的的听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利用小组合作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讨论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当学生提出自己难以理解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同来对这一难点进行分析交流。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针对疑难问题进行充分沟通,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还能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一同学习一同进步。

最后,利用小组合作进行课后延伸。课后合作讨论是在课堂结束后学生一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课堂上尚未解决的难题,也可以是为了达到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来提升学习水平,还可以是在对某一数学问题解答时分别尝试多种解题方式。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小组合作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这种引导学生自己“学”的方式,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与“学”需要教师高度关注,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优化概念教学以及解题教学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培养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以及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常 路.高中数学习题课有效教学的探索[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版,2015(18)

[2]李九根.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之浅见[J].《广西教育》中等教育版,2016(10)

[3]夏玉钦,李千路.新课改后数学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教承包着学”“学跟着教”形态的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1(2)

(责编 韦 力)

上一篇:“一带一路”:从理想到现实 下一篇:科技说明文阅读题的解题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