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中学诗词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时间:2022-09-18 09:59:17

优化中学诗词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摘要】新课标将阅读与鉴赏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从古诗词鉴赏教学的角度出发,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探讨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古诗词 鉴赏教学 审美能力 培养

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熠熠生辉。古诗词汇集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永远的根。学习优秀的古诗词作品是我们发展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并要求初中学生在7―9年级背诵优秀古诗文80篇(段)。可见古诗词教学对加强中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培养审美能力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呢?

一、品味语言

充满诗意的语言文字是传达思想情感的桥梁,是蕴藏美的物质外壳。它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用解读语言文字的方式发现古诗词作品中蕴藏的美,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例如在学清照《如梦令》这首词时,有学生质疑“绿肥红瘦”一词是否准确?确实颜色怎么会有“肥瘦”之说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也纷纷加入了讨论。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展开联想和想象。一个“肥”字不仅写出了叶的繁茂和肥美,还写出了叶的色彩润泽、鲜亮。一个“瘦”字不仅写出花朵稀疏、瘦小,还写出了女词人对它的无限惋惜怜悯之情。“肥瘦”极其形象贴切地描绘了海棠枝叶繁茂、红花稀疏的景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借助对“绿肥红瘦”一词的品味,发现了这个词语所描绘的海棠枝叶繁茂、色彩润泽,花朵稀疏娇弱的图画美, 感悟到女词人对海棠无限惋惜怜悯的情感美。

二、感知意象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或意象,本质上是作家主观经验客观化的艺术结果。它是作者以主观的思想、意识、情感所改造、熔铸的艺术化了的客观景物和事物。我国古诗词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典型的意象,并被赋予了一些特定的意义。从这个层面去进行审美,可以深入理解古诗词作品的思想内涵。比如古诗中的“柳”就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一方面因为“柳”和“留”谐音,另一方面相传长安有一个地方叫霸桥,人们送亲友远行到此地后,有折柳枝赠别的习俗,所以人们很容易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这个意思上来,写诗作时常常把折柳、吹笛、怨别和思乡等联系起来。例如王之涣《凉州词》中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李白《塞下曲》“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等诗句,都用“杨柳”这个意象来表达离别思乡的深情。在教学这些作品时,我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人们对“柳”这个意象的传统审美习惯,准确地理解它所寄寓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深刻地体会诗中所寄寓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和依依不舍之意。只有感知诗词中的意象,才能从平常中体会出浓情,才能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领略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教师要指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境美,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发挥想象和联想能力,欣赏诗中情景交融的独特魅力,从而完成审美体验。诗人白居易就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早春时节钱塘湖畔迷人风光:一湖春水,刚与堤平,微波粼粼,像一幅吹皱的轻纱一直飘向天边。几处黄莺的雏儿在枝头叽喳争相歌唱,仿佛在抢先报告春的到来。新来的燕子飞进飞出,衔着春泥在筑巢。繁多而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在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心灵深处投影出诗中所描绘的自然美景。透过“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浅草”“没马蹄”等客观图景的美丽,领悟作者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四、感悟意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用心引导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美,体验诗词的情感美,才能帮助学生洞悉诗人的内心世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自古“文史不分家”,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会使诗人形成不同写作风格。如王维40岁后对政治感到厌倦,一心向佛,过着半隐半官的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多反映淡泊闲适的山川田园生活。而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起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以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忧国忧民、抑郁悲怆的情愫。他们先后写了《山居秋暝》和《登高》,前者描绘的秋景清新明快,营造了清新高远,悠闲自得的境界,像是一杯馨香的清茶,一幅色彩淡雅的水墨画;后者描绘的秋景萧瑟悲凉,营造出旷远深渺的境界,像是一壶沉郁浓烈的老酒,一幅色彩浓重的油画。在教学中,我结合两位诗人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经历,引导学生去感悟两首诗作的意蕴,获得不同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在中学诗词教学中,我们应坚持工具性人文性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品味语言、感知意象、感受意境、感悟意蕴,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鉴赏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秀平.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

[2]孙敏.高中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试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