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述评

时间:2022-10-02 11:12:53

美国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述评

摘要:美国的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已具有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概括地介绍了美国家庭早期干预实施的四个步骤及该模式在实施运用过程中存在的几点争议性的问题,并提出对我国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美国 特殊儿童 家庭早期干预

一、引言

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即在干预计划形成和运用过程中,强调家庭的参与,在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同时,关注特殊儿童与家庭的互动。50多年前,美国的相关研究者和临床医疗机构就认识到了家庭在特殊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当时的法律只支持以儿童为中心的干预模式,而忽视了家庭的重要性。直到1986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全体残疾儿童教育法》,该法案提出在原有的法案基础上,将服务对象向下延伸到0岁,鼓励各州对0~3岁的婴幼儿提供早期干预;在早期干预计划中,要为障碍婴幼儿家庭拟订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IESP)。这项法律的产生意味着,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在美国开始全面地开展实施。随后的《1997年残疾人教育法案》Part C部分,强调“增强家庭满足残障婴幼儿需要的能力”,即进一步强调了家庭在评估、计划和干预实施中发挥核心作用。鉴于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在美国实施运用已有20多年,有着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主要探讨美国家庭早期干预的实施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美国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的实施

家庭早期干预的实施主要依赖家长训练和家长合作,父母是残障孩子的养育者和教师。家长训练主要由一名教师或训练者承担,他们作为指导者或咨询者会有规律地上门指导家长,分析干预的成功之处,按时地评估孩子的进步。家庭指导者(home visitor)由专业人员、志愿者、项目研究助理或其它一些非专业人士承担,他们每周会按时地访问几次,一般每个月不低于数次,家庭早期干预的实施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本文为了叙述方便,才把评估的内容划分为四个方面,其实,四个方面的评估在现实中并不是单一地进行,而是相互地交融在一起。比如,在观察父母和婴幼儿的互动质量时,可以了解婴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父母的教育技能以及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的需求)。

(一)评估阶段

目前,美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估流程,评估主要由相关机构或专业人员上门服务,评估内容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

1.婴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评估

婴幼儿评估是指用来系统的收集数据地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鉴别和诊断过程。对0~3岁的婴幼儿,评估主要集中在生理和感知觉特征、认知和基本的交流能力、以及社会/情感反应和互动能力。鉴别和诊断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量表测验法、自然观察法、访谈父母法。

其中的量表测验法,在美国,比较常用的婴幼儿量表有:贝利婴儿发展量表、丹佛发育筛查测验、格巴尔发展量表、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格里非恩智力发展量表、尤泽利斯―亨特婴幼儿心理发展顺序量表。其中,格塞尔量表具有临床诊断的价值,它不仅适用于测量婴幼儿的发展水平,而且比其他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

另外,运用自然观察和访谈父母的方法可以获得一些质性的资料,比较形象、具体,但是对访谈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访谈人员有较高的观察能力和访谈技巧,并且有着深厚的专业素养。在评估中,一般以量表测验法为主,以自然观察法和访谈父母作为补充。

2.家庭整体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评估

概括地说,就是对早期干预下的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在美国,该项评估没有统一的量表可以使用,主要通过家庭指导员在访谈家长时进行观察记录,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信息资料。比如,有一项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计划,要求母亲完成关于自身压力和家庭功能的调查问卷,这份问卷包括两部分内容:家庭压力情况和家庭所获得的资源支持情况。在美国家庭早期干预中,普遍比较认同“家庭环境量表(the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3.家庭成员与特殊婴幼儿互动质量的评估

该项评估一般采用观察录像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比较常用的是观察录像方法,例如,有一项家庭早期干预计划是这样进行录像的:给儿童提供一些玩具,玩具要符合儿童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特征;组织的游戏活动既要保证儿童能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考察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和观察目的切合。然后由两位受过专门训练的观察员进行录制,录制的内容是至少10分钟的内容是母亲――儿童玩玩具的录像,当儿童变得厌倦或不合作时,先暂时中断录像。录制结束时,用量表进行评估。

4.父母教育技能的评估

主要评估父母了解掌握的有关婴幼儿发展的知识和父母的教育技巧,一般通过访谈了解,但有些干预项目采用评估量表。

(二)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计划形成阶段

1.根据评估结果,形成初步的干预目标

由于评估的对象是具有独特特征的家庭和个体,因此,众多干预计划的目标不可能是统一的,笔者在这里只是概括地介绍众多干预计划共同含纳的目标。

(1)满足家庭整体和家庭成员的需求

0~3岁婴幼儿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家庭,因此,合适有效的早期干预计划要通盘地考虑家庭整体以及家庭每个成员的需求。家庭早期干预计划一般要考虑家庭以及家庭成员的以下需求:家庭的整体需求,包括重视家庭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或争取经济援助;关注特殊家庭(居无定所的家庭、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残障的家庭、青少年父母家庭)的需求;家庭成员个体需求包括缓解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压力,保证家庭成员的娱乐休闲时间。

(2)提高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水平

家庭早期干预计划旨在提高婴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技能,最终使儿童的智力水平和行为表现达到或接近正常婴幼儿的发展水平。干预专家要参照各种测验量表,来规定婴幼儿的哪些方面应该得到干预。

(3)改善亲子互动质量

目前,美国的早期干预计划中提到的亲子互动质量,主要指母亲和婴幼儿的互动质量,而较少地涉及父亲和婴幼儿的互动以及其它重要的抚养人与特殊儿童的互动。

(4)提高父母的教育技能

主要是增加父母关于特殊儿童发展以及相应的干预方法的知识,比如,家庭指导员在家庭访问时,会教授给母亲一些关于婴幼儿喂养、洗澡、防止意外以及婴幼儿健康照料的技术,同时教给母亲发现和理解特殊婴幼儿的行为表现的隐含意义,鼓励母亲理解婴幼儿的语言、表情、和生理活动,并做出积极地反应。

2.家庭走访

走访是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中的关键一环,现在提倡的家长和专业人员的合作,就是建立在家庭走访的基础上。一方面,家庭走访可以使研究人员切身地感受到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和干预目标家庭的环境氛围;另一方面,与家庭成员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可以增加彼此的信赖感,为更好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走访贯穿家庭早期干预计划的始终,在干预计划的形成阶段,家庭访问一般每周一至两次,每月不少于数次,每次的访问时间至少45分钟。家庭访问者需要做的是:首先,了解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状况,父母的教育技能及家庭需求。在访谈的过程中,要与特殊儿童的家庭建立起良好的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其次,观察家庭成员与特殊儿童的互动类型,观察时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记录干预目标儿童的每日基本的活动内容;(2)都是谁与该儿童一起活动;(3)在活动中,干预目标儿童需要帮助的多少;(4)该活动中,参与者是否与干预儿童有着良好的互动。最后,分析家庭的生活日程,与家庭合作制订干预日程安排表,日常安排表要有弹性,尽量确保主要的干预互动者在场。

当搜集完评估的信息资料,制定好了初步的干预目标后,专业人员就要协助家庭设计一份适合家庭达成的书面计划,同时必须协助家庭执行所拟定的计划,以逐步减轻孩子的障碍,提升孩子的能力,使身心障碍者及其家庭能够得到最适合的疗育服务。

(三)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计划的具体实施阶段

1.家庭的职责

特殊儿童的家长是专业人员的合作伙伴,家长通过参与计划,掌握和控制某些情况,从而取得不完全依赖专业人员的经验。在美国的家庭早期干预中,特殊儿童的父母常常被要求充当教育者、语言治疗师、生理治疗师、医学专家、权利维护者以及其它的所不能承担的角色。而在现实中,专业人员需要考虑父母的能力以及时间等诸多因素。美国家庭早期干预研究者提倡父母能够把干预过程融入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吃饭、购物、洗澡时对特殊儿童进行干预。

研究发现表明,和正常家庭一样,特殊儿童的兄弟姐妹更擅长选择游戏材料和工具,以有效地扩大特殊儿童的社会互动范围。因此,家庭和专业人员要关注同辈伙伴的需求,做父母的要坦诚地与他们交流关于残障兄弟姐妹的问题,他们会从中受益。

2.专业人员的职责

美国的专家提出,在家庭早期干预中,干预者必须持有一系列正确的态度与价值观,即把家庭地需要和愿望放置在干预计划中的中心位置,家庭早期干预模式要求专业人员放弃“专家的架子”,而代之以与家庭建立合作关系,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专业人员和家庭成员都为干预计划贡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家庭早期干预的专业人员要做到以下五点:(1)发现和强调家庭地优势。他们列出了有益于特殊儿童发展的11个家庭优势,例如,在儿童的生活中,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关心他们的成人;家庭中的成人之间相互信赖而又独立、有创新意识;家庭中有明确而持久的规则等;(2)使家庭积极地参与到计划和制订决策中;(3)为整个家庭提供服务和支持;(4)促使家庭优势引导干预目标和服务。在家庭早期干预计划中,服务要针对他们的需求,反映家庭的选择和偏好;(5)家庭在计划中参与程度的偏好要得到尊重。一些家庭喜欢积极地参与到孩子计划的各个方面,其它家庭可能希望专业人员计划和实施干预,只进行很少的家庭参与。

(四)重新评估阶段

这是指一项干预计划结束后的总结与反馈阶段,一般由评估专家对干预结果是否达到干预目标进行评估。采用的评估方法有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量表测验法,最常使用的就是量表评估和调查问卷的方法。量表评估即使用量表测评儿童的各项干预的领域是否有了较好的改善。调查问卷一般直接发给父母,问卷要涉及三个维度:父母的养育技能;专业人员的指导技能;家庭关系。有些干预计划会采取后续跟踪的方式,试图探究早期干预是否对儿童的后续发展产生了显著地影响。

三、美国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取向问题

专业人员内隐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干预计划的目标、干预技术的运用以及结果分析。由于美国的家庭早期干预计划针对的群体异质性很高,很多研究者却习惯站在中产阶级的立场上确定干预计划,因为在他们看来,所有的阶层包括低收入阶层都有一种主流的期望,即对孩子的期望是相同的,但是却忽略了在有些文化群体中,他们不愿意放弃某些价值观。因此,如何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制订有针对性、符合其价值体系的干预计划是个很大的挑战。

(二)缺乏后续的干预

家庭早期干预计划长的能维持3年,短的只有两三个月,可想而知,虽然有些儿童在干预后,其发展接近正常水平,但是,如果没有有效地后续干预,就不能确保儿童未来的持续地发展。家庭早期干预计划缺少后续干预是有很多因素造成的,如缺少资金支持;家庭的流动性比较大;儿童到了3岁时,就要参加另外的干预计划等。

(三)干预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

干预效果的分析在干预计划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是判断一项干预计划好坏的依据,然而,美国专家指出该模式的效果分析仍存在诸多问题:(1)关于干预目标构建的操作性定义缺乏统一的认识,在制订干预目标时,有着很大的随意性;(2)很多测量工具缺乏信度和效度,由于在特殊教育领域,干预目标的异质性很大,而有些干预项目组直接借鉴其它项目组的量表,这样会导致测量偏差。另外,对于一些为大众认可的标准量表的普适性也值得质疑;(3)有的干预计划为期2到3年,如果在干预前后使用同一量表测量,就忽略了年龄跨度的问题。(4)在同一干预目标中,如果使用多种量表,就可能存在量表之间缺乏相似性的问题。例如,测量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儿童――父母互动质量时,分别采用两种量表,研究人员必须考虑两个量表的相似程度。

(四)家庭指导者的问题

家庭指导者的选择是家庭中心干预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关于家庭指导者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家庭指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指导员的身份主要有:准专业人员、研究助理、专业人员、志愿者以及其他的社会工作者。聘请非专业人员的花费开销比较少,但是他们的理论不专深,实践能力不强,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而专业人员比较稀少,且聘请费用昂贵。(2)由于家庭指导者的首要任务是与家庭成员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存在个性特征匹配的问题。

(五)家长的问题

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模式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然而,目前的主要参与者仍然只是母亲,父亲和同伴群体很少参与。这就可能造成母亲的压力过大、自信心不足、对专业人员过于依赖、精神疲惫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对于单亲母亲或外出工作的母亲来说,更无充足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实施干预计划,这个问题也是导致很多干预计划失败的直接原因。

四、对我国的启示

虽然,我国的研究者很早就认识到特殊儿童家庭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有一些学者专门介绍了针对特殊儿童的家庭早期干预方法,并进行了相应的实践,但是,相对于美国,起步仍比较晚,需要吸取美国这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呼吁政府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

虽然,国内学者很早就认识到了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可是,相关的理论研究并未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而美国早在20多年前就出台了相应的法规政策。实践表明,家庭早期干预在法律的保障下可以产生巨大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自上而下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形成开展家庭早期干预实践和研究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按时地拨款支持家庭早期干预的实施。

(二)加大家庭早期干预人员的培养力度

我国从事特教的专业人员,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素质上都比较匮乏。并且,在我国从事特教研究和实践的主要是特教专业的研究者,而家庭教育的专家及其它领域的专家极少涉足该领域。家庭教育属于跨学科的领域,应集合来自社会学、教育学、家庭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工作者的共同合作。因此,目前,迫切需要更多地高等院校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三)建立特殊儿童家长训练机构

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主要依靠家长合作和家长训练,关于家长培训,美国已有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和一系列的实践,而我国在这方面几乎为零。当然,开展家长培训需要得到政府、社会以及各级学校的支持。

(四)整合家庭早期干预理论研究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我国虽然已有一些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的具体操作技能的介绍,但是未形成规模性的早期教育方案,也缺乏实践的支持,这在某一程度上有碍于广大教师和家长的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Edwards, M.A., et al., Occupational therapy and early intervention: A family-centered approach.Occupational Therapy International,2003,10(4):239.

[2]Encyclopedia of Special Education.Library Journal,1988,113(7):32.

[3]Caro, P. and J.L. Derevensky, Family-focused intervention model: Implementation and research findings.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991,11(3):66.

[4]Paget, K.D.,Early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acceptability:Multipleperspectives for improving service.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Special Education,1991,11(2):1.

[5]Umansky, W. and S.R. Hooper,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3rd ed.).Pearson Education, Inc.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columbus, ohio.1998.

[6]Gray, S.W. and L.P. Wandersman, The Methodology of Home-based Intervention Studies: Problems and Promising Strategies. Child Development, 1980,51,(4):993.

[7]Kate Wall,Special Needs and Early Years-A practitioner's guide.Paul chapman Publishing.2003.87-107.

[8]杨希洁.我国大陆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3,(04):63-68.

[9]江小英,黄英.我国大陆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综述.中国特殊教育,2005,(07):86-91.

上一篇:利用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东盟语种教学改革初探 下一篇:内涵式发展理念下的校园文化活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