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烧伤后瘢痕64例分析

时间:2022-10-02 01:50:06

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烧伤后瘢痕64例分析

关键词 皮肤扩张术 儿童烧伤 瘢痕

儿童烧伤为儿童创伤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儿童皮肤薄,热力容易深入,故多为深度烧伤,易造成瘢痕增生。而由于儿童处于骨骼快速生长发育期,故各处瘢痕多成为挛缩性瘢痕。需要及时手术纠正。因此儿童整形患者成为整形外科中重要的病源群,由于儿童皮肤紧凑,各部位少有可供转移的皮肤,因此近年来各地多采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皮肤瘢痕挛缩。自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皮肤扩张术治疗儿童整形,取得满意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中男40例,女24例,年龄5~12岁,瘢痕生长时间4个月~2年,瘢痕面积(2cm×4cm)~(15cm×20cm)。共埋置扩张器83个,其中1例埋置3个,17例埋置2个,46例埋置1个。扩张器容积50~300m,埋置部位:头顶部18个,颈部17个,躯干16个,四肢32个。注水时间4~8周。

治疗方法:根据瘢痕大小选择相应规格的扩张器,将其埋置在瘢痕周围的正常组织中,切口选择在瘢痕的边缘处,要注意既不影响皮瓣血运,又不能浪费正常皮肤。潜行剥离浅筋膜层,形成范围较扩张器稍大的腔隙,将扩张器埋入并放置平整,在切口的另一侧埋置注射壶,勿使注射壶与注射囊之间的连接导管折叠阻塞。为防止皮下间隙血肿,应在间隙内留置负压引流管,并在缝合切口后向扩张器内少量注水。术后8~10天拆线,随后分次注水,1~2次/周。待扩张器扩张充分时取出扩张器,切除瘢痕组织,转移皮瓣,修复缺损。

结 果

本组64例,使用83个扩张器,发生并发症11例,发生率14.2%,其中腔隙内感染4例,切口裂开、扩张器外露4例,腔隙内血肿2例,注射壶移位1例。1例感染、1例扩张器外露虽经及时处理未能补救,2周内提前取出,未能扩张,后采取切疤植皮手术。其他病例经及时处理后如期完成扩张,修复效果满意。随访2个月~4年,皮瓣成活均良好,有3例切口处有线性瘢痕挛缩,给予瘢痕切除、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

讨 论

由于儿童旺盛的生长(增生)能力,其烧烫伤后形成的瘢痕组织不易消退,而由于骨骼的快速生长,多形成挛缩性瘢痕,限制骨骼生长,故应早期切除、松解。以往临床上多采用瘢痕切除后中厚或全厚植皮术,但即使是全厚皮片,其生长速度亦落后于骨骼的生长速度,在儿童以后的生长过程中仍需再次或多次手术。不仅增加了病人痛苦,还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并且儿童往往可供应用的皮肤少而不能手术。而采用皮肤扩张术可最大程度地避免此类弊端。因为扩张后转移的皮瓣生长速度与全身的生长速度相同,且周围新形成的瘢痕极少,难以再形成挛缩。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自1984年引入我国整形界,已有20余年,现已被广泛使用,成为较为成熟的临床技术。至1999年统计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9%[1],近年来各文献报道的发生率鲜有超过20%的。由于儿童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应区别于成人,作出相应的处理。①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恐惧心理重,平日或注水时难以与医护人员配合,易造成切口裂开、出血等并发症,故术前要充分考察患儿的性格等情况,难以配合的尽量不作,<4岁小儿尽量不做。②儿童的皮下组织较薄,如皮瓣过薄,扩张时易造成缺血坏死,故剥离腔隙时均应深置,头皮扩张时扩张器埋置于帽状腱膜深面,颈部埋置于颈阔肌的浅面或深面,躯干和四肢埋置于深筋膜的浅面或深筋膜深层肌膜的表面。③小儿对疼痛的耐受力差,注水时宜少量多次。④儿童对瘢痕瘙痒的耐受力差,往往抓痒较剧,为防止抓痒时抓破切口造成扩张囊暴露,手术时扩张器尽可能远离切口。⑤在患儿可以配合且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将皮瓣充分扩张,张涤生等测定了扩张器取出前后皮瓣的面积,结果显示皮瓣的回缩率为32%[2],故尽可能使扩张面积达缺损面积的3倍时再次手术。

参考文献

1 王炜,主编.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0.

2 张涤生,主编.张涤生整复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97-898.

上一篇:两种术式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47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多发性肋骨骨折并创伤性湿肺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