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巧妙“示弱” 打造“强势”学生

时间:2022-10-02 12:06:11

课堂如何巧妙“示弱” 打造“强势”学生

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晓的教师;一个思维深刻,常常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考虑到别人毫无意识的关系,总结出别人未曾认识到的经验、规律或方法的教师。大都会受到学生好评,但“巧娘生笨女”,这种强势未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我认为在教学中敢于“示弱”、巧于“示弱”,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适度示弱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教师的作用与价值,体现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内在积极性,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教师要敢于说“我不知道”“我也没办法,你再试试”,能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这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无疑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适度示弱可强化学生的钻研能力

人总是有惰性的,现成的获得总比艰难探求更受欢迎,但人生又是公平的,现成获得的知识总比艰难取得的更容易遗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先前发现不了的东西,认识毫无意识的关系,总结未曾认识到的经验、规律或方法。如果教师用自己的经验与兴趣剥夺了学生的经验与兴趣,学生本能的成长经验就会缺失,给予学生太多比不给更可怕。

三、适度示弱有利于克服学生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是一帖销蚀自己意志的“麻醉剂”,一个人如果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就会成为软弱无能的人。作为教师,应该站在理智的高度看待问题,对学生千万不能事事包办,在关键的时候也要装装傻,示示弱,放下自我。

1. 做“火柴”,不做“蜡烛”。学生的内心都有永不熄灭的“蜡烛”,教师的任务就是点亮学生心目中的光明。“火柴”的作用在于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当一个人充满乐趣地学习时,不论环境多么艰苦,他都会感到无比的快乐。

2. 做“农夫”,不做“园丁”。农夫疏松土壤,让植物自行生长,而园丁则按照要求修剪植物的枝叶,甚至使用化肥、农药、生物技术,控制和改变植物的生长。

3. 做“拉拉队”,不做“陪跑者”。教师永远无法和学生一起跑到他的人生终点,因此,教师最好的选择就是站在看台上,为学生呐喊助威,起到“拉拉队”的作用,达到不教而教的最高境界。

四、适度示弱可构建课堂民主氛围

示弱可营造一种相对轻松、适合学生发挥想象力的氛围,使学生在宽松的情境中敢于质疑,主动释疑,在质疑和释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假示弱化矛盾为动力。勇于做“后知后觉者”,在孩子学习时,务必缓“说破”,要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甚至敢于装傻,虽然暂时会觉得丢了面子,而实际上,孩子将因此而获得智慧,教育者获得最终的成功,这才是真正的双赢。

真示弱化尴尬为掌声。当时在文坛上颇有名气的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中国公学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坐立不安中过了10分钟,才径自在黑板上写起提纲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可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讲课,见你们人多,怕了。”这一大胆示弱,一下子缩短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创造了课堂教学的民主氛围,得到了当时校长胡适的肯定。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长,而不是显示教师的聪明和才华。教育者要保护学生的主动性,关键是放下自我。通过得体的示弱、巧妙的求助,去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让学生更加“强势”。

上一篇:删除Google上的个人数据 下一篇:国际经济贸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