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时间:2022-10-02 11:22:37

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始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谈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只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才能使之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体有哪些呢?主要是“听”的习惯、“说”的习惯、“读”的习惯、“写”的习惯、“问”的习惯和“查”的习惯。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高收益却又十分艰巨的长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常抓不懈,反复抓,抓反复,全方位地抓。在这一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

培养学生的习惯意识,应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手,让其在头脑中形成“原来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的意识,即形成“习惯意识”,从而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打好基础。要让学生认识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学习语文是至关重要的,使学生懂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学能力的一种重要体现。只有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才能为他们自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保证

学生在家的时间约占三分之二,家长必须与老师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对孩子学习习惯进行长期指导与严格的训练。就拿养成“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来说,这远不是仅在课内便可以养成的。要写日记,教师要在课内给予指导,要教给他们方法,如要经常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要天天写,坚持不懈。然而这些观察活动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又主要是在家完成的。要使日记每天坚持不辍,形成习惯,家长的督促就显得必不可少了。不光写日记,所有良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教师和家长的配合,需要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齐抓共管。因此,学期初,就要召开家长会,使家长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的成长的重要性,并让家长知晓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内容和要求,以及怎样引导督促。

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帮助他们与自己已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改正一个不良的习惯远比养成一个好习惯要困难得多,家长和学校必须紧密配合,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及时纠正,绝不姑息。

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前提条件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涵,也是学习习惯的精髓。掌握科学学法是优质高效的学习习惯形成的标志。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的学习习惯只能是耗时低效的习惯,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潜心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良好习惯。把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统一起来,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怎样预习问题:(1)读一读,了解课文大意。(2)拼一拼,掌握生字的读音。(3)查一查,弄懂生字新词的意思。(4)想一想,从课文中懂得些什么。(5)问一问,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一步一步有条理去预习,那么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就会轻松自如,也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长此以往,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自然养成。

四、以身作则,对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在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各种外部因素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起作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学生最具体模仿对象。叶圣陶先生指出:“要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自己就得有看书、读书、写东西的习惯。”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自己要做到。例如:要求学生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老师必须做到不管板书,还是批改作业,每写一个字都应该工工整整,一丝不苟,做好表率。身教重于言教,在老师潜移默化中,学生就会自觉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的培养,应当结合各年段的阅读要求进行。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的作用,也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才有可能养成动笔的习惯。

同样,家长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同样影响着孩子。如果家长能同孩子一起读书、练字,那就更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受到熏陶,这么做比耳提面命的效果来到更好。

总之,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有序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只能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因此,它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耐心地有计划地实施这项工程,把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小学生如能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不愁学不好语文。好习惯胜似好老师,好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作者单位:淮安市新民路小学 江苏】

上一篇:警惕: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 下一篇:运用激励评价让课堂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