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时间:2022-10-02 05:27:07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关键词】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调查;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4―0091―01

农村单亲家庭子女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数量较为可观,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境,尤其是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得不到有效救助,物|条件相对匮乏和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出现内向、自卑、焦虑、暴躁多疑、抑郁冷漠等现象并成为他们最大的困扰,甚至有违法犯罪的倾向,对此,社会各界应予以重视。

一、对农村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的调查情况

本文选择榆中县两所高中为样本,从6324名学生(农村籍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中筛查出15―18周岁单亲家庭学生共186人(其中农村籍有102人,占全部单亲家庭学生的54.8%),以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农村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面临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1. 95%的学生比较忌讳向别人说出自己是单亲家庭,其中怕被别人怜悯和内心伤痛不愿提及两大因素各占50%;面临困难和压力时,大部分学生选择独自面对,而其发泄方式主要为上网、沉迷游戏、听音乐、睡觉。

2. 自我个性方面,认为自己情绪不稳定、敏感多疑、抑郁、孤独、不善表达的占78%,认为自己逆反、暴躁的占11%;与父母的互动方面,从不与父母交流的占百分之33%,66% 的学生与父母没有有效沟通,能够全身心照顾自己生活的父母不到5%;

3. 成绩不理想或做错事,95%的家长选择责骂或打罚,而在取得进步时,90%以上的家长选择物质奖励;经常保持与学校联系了解学生情况的家长不到3%;一部分家长甚至对子女的情况不闻不问;在谈到生活、学习和未来时,大部分学生表现的无所适从,只有不到3%的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有比较明确的规划。

4. 只有不到5%的学生学习状态稳定。通过以上数据和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农村单亲家庭学生主要面临的问题:内向自卑、焦虑、暴躁多疑、抑郁冷漠,不愿或者不善表达,有人际交往障碍,甚至有嫉妒仇恨心理,极度缺乏安全感,倾向于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寻找存在感和被认可,少数学生甚至会出现伤人、抢劫、偷窃、打架斗殴等一些更加极端化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农村单亲家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 特殊的家庭结构以及传统封闭的生活环境。本文涉及到的调查对象,离异家庭占95%以上,与父母一方死亡不同,离异家庭一般是因为父母关系不融洽所造就。一方面,父母相处不和谐,家庭环境恶化,给子女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不愿甚至不会与人相处。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心智尚未成熟,抗压能力不足,长期生活在压抑自闭的现实环境中又得不到合理释放,最终会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本文的调查对象,与家庭结构完整的孩子的对比等不良刺激会让其产生失落感、挫败感和对立情绪,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游戏中和虚拟世界中寻找感情寄托。

2. 简单粗暴的教养方式。毋庸置疑,父母双方关系处理不当造成婚姻关系破裂后,会将全部希望和感情寄托于下一代,而生长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偏低,90%以上的农村父母不知道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没有将子女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意无意采取了消极的教养方式。而高中生自我意识较高,不信任父母,使得长期与父母处于敌对状态,又不善于表达甚至沉默寡言,长此以往形成内向孤僻的性格,产生挫败感甚至失去自信心,抑郁烦躁产生逆反心理,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疏离、破裂,而父母又对此毫无意识,继续强化棍棒教育,形成恶性循环。

3. 拮据的经济条件。家庭经济条件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呈抛物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从小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强烈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自己家庭现状,却因能力有限常感到力不从心而深感苦恼。本文的调查对象有近40%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堪忧,其中七成有上述表现,甚至被焦虑情绪困扰,因此不能安心学习,个别人甚至有犯罪倾向。

三、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的做法

首先,作为父母,要明确自身的监护责任,在家庭结构不完整的情况下,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之外,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及精神需求;面对孩子的叛逆不羁,以沟通鼓励为主,惩罚为辅,尽量减少或者消除负面影响;经常保持与学校的联系,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状况。

其次,作为学校,要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给予这个群体必要的关爱,及时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心理变化等予以跟踪,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再次,作为政府和社会,要及时补齐家长和学校在教育过程当中的短板,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外,定期对单亲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境遇,走出家庭不完整带来的阴影。而社会应该以更加宽厚包容的态度接受并且给予他们最渴望的接受和认可,让他们对自己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上一篇: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与提高策略 下一篇:“先学后教”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